科学小知识作文500字
作者:王群群 时间:2018-09-15 09:24:10 我要投稿!
【第1篇】
从科学课中,我知道了根据“夏天下雷阵雨之前泥鳅会冒出水面”可预测天气变化,同时,我也联想到夏天时,在下雨前,鱼塘或河道中我也常看到出现“河泛”现象(就是鱼都浮到水面上),这难道与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水中缺氧有关吗?为了彻底搞个明白,我对“下雨前鱼儿会为什么冒出水面?”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首先,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做了实验。我用三只烧杯,里面各装了200ml水,第一杯不加热,第二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42℃时,然后放在那儿让它自然冷却,第三杯水加热到沸腾,然后冷却。在加热过程中我发现水温达到55℃时,杯壁和杯底出现少量的冒泡现象,说明水中的气体开始待不住了。当加热到75℃时,开始迅速冒泡。当这三杯水冷却到室温时,我在杯中各放入两条小金鱼,我看到,第一、二杯中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第三杯中的两条金鱼,把嘴伸出水面不停地吞烟,一个多小时以后这两条金鱼先后死去,说明第三杯水中缺少氧气。
但夏天的气温一般不超过40℃,水温就更低了。因此,我认为夏天的高温还不是氧气在水中待不住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又进行了探究。通过反复观察和翻阅科技书籍以及网上查阅科技资料等,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夏天的水温非常适宜水中的微生物繁殖,水中的微生物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
2、夏天的气压低,特别是下雷阵雨之前,气压更低。夏天,水从大气中获得补充的氧气就少,在雷阵雨前就更少,水中的气体(包括氧气)要跑一些到空气中去。雷阵雨之前,鱼儿常常跳出水面,就是因为低气压使水缺氧的缘故。
因此,我认为:夏天水中的各类生物新陈代谢旺盛、耗氧增加和气压偏低才是造成水中缺氧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是夏天高温(因为它没有高过55℃)的缘故。
【第2篇】
难剥壳的鸡蛋
一天早上,我的肚子饿了,妈妈说:“你想吃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吃鸡蛋。”妈妈给我煮了鸡蛋,可我怎么也剥不掉壳,还把我的手烫红了。我都不想吃了,我就坐在那儿,一直等妈妈来,妈妈来了说:“你怎么还没吃?”我对妈妈说:“我剥不开!”妈妈说:“你笨死了”。她拿一个碗,碗里装着冷水,妈妈把鸡蛋放在水里过了五分钟,再拿起来轻轻地把壳敲碎,用手一剥就开了。我都惊呆了,怎么那么容易,我疑惑地问妈妈,妈妈说:”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热的时候,鸡蛋膨胀起来了,蛋白和蛋壳之间的空隙就很小,贴得很紧,所以很难剥,而把它冰一下,就是为了让蛋冷却下来,这样蛋白和蛋壳之间的空隙就大了,就能让蛋壳好剥,而且又不会烫手了。
听完妈妈的解释,我全明白了,很高兴自己又学会了一个科学小知识,同学们你们遇到同样的问题了吗?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第3篇】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它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