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琴的乞丐

一天我因睡过了头,饭都没有吃匆忙地飞奔学校 。

这时,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围了好多人,好奇心迫使我向里面挤去。原来里面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在拉琴,旁边围了很多观众。我蹲下身从人缝中看去,老人的脸被草帽有意无意的遮挡住了一大半:古铜色的脸,一个弯弯的鹰钩鼻,手上写满了沧桑,老人一双早已没了后跟的鞋仿佛写满了岁月的艰苦,老人的手微微颤抖,每次拉一下琴手都要活动活动,琴弦每动一下就有些许白色的粉末飞出来,一些不知名的歌也不断的从琴弦中蹦跳了出来。

突然,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将一枚硬币扔了过去。谁知硬币竟然弹到了盆子旁边,老人的眼睛“唰”的一下子睁大了。小男孩重新将那块硬币扔进盆里,老人才闭上了双眼,头轻轻地点了点,仿佛是在道谢。突然,曲调发生了改变,时而悲壮,时而激昂,战争的失败历历在目,使人听的入神。

正进入高潮的时候, 一个中年人冲了进来,一边冲一边嚣张的喊道:“去去去,快让开”!围观的人们紧握双拳,敢怒不敢言。我一看表,竟然已经7:40了,我顾不得了,竭尽全力地向学校飞奔而去。

到了学校,刚才那悲壮激昂的曲调,还不时地回绕在我耳边。哎,为什么人们不能多关注一下弱势群体呢?

点评:小作者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具体。小男孩的投币,中年人的嚣张,曲调的悲壮都为中心服务,照应了前文沧桑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