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1000字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9-08 10:33:52 我要投稿!
承时代荣光,携爱前行 ——读《细说觉醒年代》有感
读罢龙平平的长篇小说《觉醒年代》,我以为书中始终贯穿着醒目的主题,那就是觉醒与爱。“觉醒”与“爱”这两个词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内心。《觉醒年代》这本书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赵世炎、邓中夏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展现了五四新文化时期一批著名的知识分子、热血青年的风采并将自己的生命与思想熔化镌刻在燃情岁月。
泱泱中华,何去何从?
所谓觉醒,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个人思想观念变化,更是唤醒沉睡或被束缚的自我意识,对世界、民族和个人前途命运进行科学理性地自觉认知和践行追求。什么样的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再到"德先生""赛先生",归根结底就是思想的觉悟、道德理念的觉悟、人的觉悟,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塑造新一代的青年,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复一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文明的源流如滔滔江水,亘流不断。透过历史的风沙,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调度于战场内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徜徉于山谷之内,出没于庙堂上下,上谏君主,下育良臣,奔波于列国之间,勇谏于朝堂之上。《觉醒年代》中,有高举“科学”和“民主”大旗的陈独秀,并称“南陈北李”、携手战斗并一起成立共产党的李大钊,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的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胡适,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他们是现代知识分子是新文化的先觉者,创办《新青年》,以倡导新文化、宣传新思想、培养新青年为己任;国学大师刘师培传统文化造诣精深,也深受古文化的熏陶,固然曾因困顿背叛过革命,但任职北大后却能坚持底线,不做忘恩负义、伤天害理的事;拖着小辫子的辜鸿铭虽保皇复古,心高气傲,他虽然是新文化的敌人,但对传统文化、古文学是真正的爱、纯粹的爱,一身正气,坚决高扬“中国人的精神”,坚决不做落井下石卑劣之行径,持守名士风度,他认为中国人蕴藏着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温良品质,是一种源于同情心和真正人类智慧的伟大力量,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一语中的“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书中生动地再现了堪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的那个时代里,各种名人、各路主义和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激烈碰撞的灿烂和悲壮,他们虽然因为立场的差异而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但是坚守各自的信仰,用不同的方式来救国,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用一腔热血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奋斗”。正是由于冲突与觉醒,直接唤醒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的自我意识,推动了新中国的诞生。
回望那段历史,重温百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五四运动狂飙般的呐喊声早已散去,五四运动精神却一直沉浸在中华民族奋斗的血脉里,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梦想和信念,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的爱国情怀。我仿佛听见陈独秀呐喊: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力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李大钊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青春的精神不断改造自我,以青春的朝气、青春的理想、青春的精神,唤醒百年沉睡的旧中国,建立青春之中华。《觉醒年代》打通了古今,穿越了时空,形成了一种力量,把上一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交棒给了下一个时代的我们,“曾经的少年”精神不朽,我想书的续集就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我多想伸手紧紧拥抱你,告诉你一切都尘埃落定,百年前你梦想的那个新中国,有多美丽。”我仿佛看见如陈延年一样的无数青年英勇赴死回眸时依旧灿烂的笑容,告诉他们:这盛世,我们帮您看了,锦绣河山,国泰民安,如您所愿。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沉睡之龙已经苏醒,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