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难忘的课作文5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11-22 12:08:57 我要投稿!
【第1篇】
今天,阳光明媚,我照例去全老师那里“进修”。课堂上,全老师突然抓住我们班里的熊大——王成,一把将他拖到了门外,轻轻地对他耳语了几句,就把门关上了。
咦?刚刚还好好的,老师怎么一下子发怒了呢?这时,全老师又象换了个人,心平气和的拿出他那世界上最高级的麦克风——红钢笔,开始了他的现场采访。
“你看他今天一点也不熊,我为什么赶他出去啊?”全老师问王成的同桌。“这个,不知道。”老师继续问下一位同学,没想到那位同学一上来就摆了个叉,老师立马回敬了一个同样的动作,全场哄堂大笑。
全老师接着提问:“你知道王成今天穿了什么衣服吗?”那位同学想了想,回答说:“穿了蓝色衣服。”老师又问另一位同学:“那王成今天穿了什么裤子呢?”“恩,绿色长裤。”全老师做了个请进的手势,说:“现在有请王成同学。”等王成同学一进教室,大家看到了他的穿着——蓝色衣服和牛仔短裤。“啊?牛仔短裤,不是说绿色长裤吗?”全老师问。王成气的说不出话来。“哈哈!!!”同学们都被逗乐了。
“不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就会让身边的人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全老师说。是啊,只有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自己优缺点,更可以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堂课,老师通过一个小事例,让我们生动的体会到,留心观察小事情、小细节,也是多么的重要啊!
【第2篇】
上课的铃声响了——这节是英语课。与往常不同,我们的Miss丁成了听课老师,而上课的是教六年级的Miss庄。也许是兴奋,也可能是抵触,我们的教室里格外的吵。
Miss庄走进了教室,亲切地跟我们说:“我以前也来你们班上过课的,所以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对吗?”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冒了出来:“不是。”又一个声音说:“是大朋友了——”,顿时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一刹那间,庄老师的笑容不见了,但很快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庄老师的脸上。可我却有点担心接下来的课。
课刚上了没几分钟,在我们新认识了几个单词后,Miss庄给我们播放了一段穿插了新单词的好听的音乐,当音乐播放完时,竟然有好些同学肆无忌惮地大叫“再听一遍,再听一遍。”我感觉这些同学有点过分了,心里暗暗地担心老师会生气。果然,我的感觉是对的, Miss庄的脸顿时晴转阴,面无表情地关掉了播放器,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当学“house(马)”这个单词时,Miss庄叫我们表演骑马的动作,这可把那些男生给乐坏了,他们在座位上忘乎所以的跳着,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Miss庄的眉头皱成了“川”字,我似乎看到了她心中有一团怒火在熊熊燃烧。此时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根魔棒,让那些同学都出色地表演,而不是搞怪,可惜我做不到。接下来的课,大家几乎已听不进去,课堂气氛一团糟。终于Miss庄忍无可忍,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气愤地离开了教室。
这时,大家才感觉到问题有点严重,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连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果然,我们受到了Miss丁的严厉批评,更加惨的是Miss丁把这件事告诉了金老师……
金老师十分生气,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没有犯错的班干部都已经泣不成声……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教训,我相信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第3篇】
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要来我们学校,为我们演讲灾害的认识课。这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所以非常期待。
星期四上午是三年级同学听讲,等全部同学到齐后,大队部辅导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徐德诗老爷爷:“徐德诗,中国救灾局副团长,曾担任过中国地震局研究员,曾率领中国国际救援队去阿尔及利亚救灾。”一位如此有名的英雄老爷爷为我们讲课,我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挺起胸脯洗耳恭听。 徐爷爷先给我们来了一个看图猜灾害,里面有火灾、暴风雨、山体滑坡、暴雨、龙卷风、火山爆发、台风、洪水等等,这些图片无一不是惨不忍睹状,看得人真揪心呀!接下来徐爷爷就给我们具体介绍了这些灾害:地震是群灾之首,因为不仅仅是地震本身的强大杀伤力,它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如:火山爆发、海啸、山体滑坡等照样可以引起一场大伤害。地震还是死亡人数最高的灾害,据统计,其他所有灾害加起来的死亡人数,还没有在地震中死亡人数多。就算它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都能使一整个村庄全军覆没。大家对2008年5月12日那次汶川大地震还记忆犹新吧,就是因地震中震裂的山体出现裂缝,致使坡体突发从几百米,甚至几千米高空滑动,犹如瓢泼大雨砸向村子,一瞬间美丽的乡村变成乱轰轰的废墟,一所小学里的所有师生最后生存下来的所剩无几。
每年的5.12定为防灾减灾日,让我们每个人都来认识灾害。曾经一名英国小姑娘劳莉认出海啸后,救出了100多人的性命。徐爷爷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在灾难中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每个人都来认识这些灾情。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了这些灾祸,才能应对各种困难,可以救人,甚至还可以减少许多损失。
这堂课是沉重的,也是难忘的一堂课。灾难无情,人有情。灾害面前,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