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静无色,江流有声”

楚天都市报的优秀新闻记者,名叫陈凌燕。

“江边树烟千章,洲头草芳一色”,短小精悍,却充满生动画面。这段文字出自110年前小学生的《黄鹤楼记》。

5月30日,武汉的收藏家姜小平向极目新闻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一件珍藏品——1914年首版并于1920年再版的《小学作文入门(集二)》。这本书收录了当时全国各地小学生的作文,其中除了《黄鹤楼记》之外,还有《鄂中名胜》等内容,描述了湖北著名景点如黄鹤楼、洪山宝塔、三峡等。

尽管这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作文选,仔细阅读之后,不得不赞叹当时的小学生写作能力真是出色。

书籍的外观既宜古朴又富有质感。

近日,极目新闻的一位记者造访了收藏家姜小平,姜小平拿出了一本名为《小学作文入门(第二册)》的书。这是一本普通规格的书,封面是沉稳的灰蓝色,上面除了书名外,还有“武进胡君复评选”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等字样。封底同样是灰蓝色,并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图章。

最后一页显示出版日期为“1914年12月首版、1920年3月第10版”。姜小平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本书最初是在1914年出版的,之后进行了多次再版,这表明它在当时是非常畅销的。

阅读目录页可得知,这些文章被分为三卷,作者遍及全国各地。从标题可知,涵盖了游记、散文,还有议论文和杂文。

这本书的内页已经有明显的黄色变化,虽然显得年代久远,但纸张的触感依然存在,印刷的文字非常清晰,显示出印刷质量非常出色。

充实的内容,简洁而生动的文字

在第三卷中的这本书里,有一篇叫《黄鹤楼记》的文章,作者是湖北女子中学附属高小学校的学生徐惠芬。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大江自蜀西来,经岳州纳洞庭之水势以猝壮,浩浩荡荡奔流而东至武昌汉阳间略一收束盖龟蛇二山扼之也……”形象地勾勒了黄鹤楼所在地的地形环境,她还写到龟山下有晴川阁,蛇山则蜿蜒穿过武昌城。随后,她提到了黄鹤楼是“为全鄂名胜之冠,士女之旅鄂者无不争往一游为快”。然后文笔一转,抒发了黄鹤楼经火灾不幸毁,如今只能从照片中见其真容,原址处则是奥略楼。接着,她描述了奥略楼的实景如有碑石,有台阶,有花木桃李……之后,叙述了登楼远眺的情景:“自亭远眺,烟波浩渺,小舟出没其中,似水黽之浮于春沼。天静无色,江流有声,于兹抱膝长吟,固大快事,又慨念夫寰宇之多,故人事变迁,有与兹楼同其废兴者,有不与兹楼同其废兴者,及吾之身而迁流罔极,更阅百千年则废与嬗变。”可见,在夕阳西下时,她坐在这里眺望美景,思及黄鹤楼的兴衰,也念及人世沧桑变迁。

阅读全文,文字简洁明了,内容丰富饱满,描写生动传神,蕴含对景物引发的深刻思考。可以说结构完整,写作优秀,难怪被选入作文集。

百年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就会显现出来。

根据姜小平的说法,这本《小学作文入门(集二)》是他在多年前偶然收藏到的。他表示,“我的朋友知道我喜欢收藏这类书籍,所以当他们遇到合适的时候就会给我。具体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有一次有人通过手机发来了这本书的照片,我看了觉得很有趣,于是就购买了。”

因为工作很忙,姜小平在收到这本书之后,并没有立刻阅读,而是随手放进了自己的收藏柜。直至最近有空的时候,才偶然翻阅了一下,“读完后发现这些小学生写的作文非常有趣,其中还介绍了湖北的名胜景点,觉得特别有意思。”

除了之前提到的《黄鹤楼记》外,这本书还有篇名为《鄂中名胜》的文章,作者是湖北女子中学附属高小学校的学生,名字是谢崇德。文中提到了黄鹤楼、洪山宝塔、抱冰堂。黄鹤楼已经不存在,一个相似的地点是奥略楼,“四周环绕着云山和江流”。作者在文中描述登上洪山宝塔时“黑暗无光,再往上便见到太阳如镜,新月如钩”;抱冰堂的环境是“用瓷石铺路,两旁种有木槿、冬青和其他奇特花卉”。最后,作者总结道:“如今鄂中的名胜有三处尤为出名,人人都能够提及,其中蛇山的景色最为独特,写景的技巧和刻画物象的娴熟,胜过其他事物。”

江苏省兴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学生吴承祺在《秦蜀豫鄂四省游记》中介绍了长江三峡情况。他指出,“三峡中以瞿塘峡最为险要,江心礁石突兀,水位波动大,船只遇险时难以估量。”这表明当时在三峡航行的困难。

姜小平指出,这本作文集于1914年首次出版,现已过去110年,“透过这些100多年前的小学生作文,我们不仅能看到当时各地的风俗文化,也可以了解当时小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在这样一本薄薄的小书中,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还能更珍惜我们现代拥有的先进科技和便利设施,这正是收藏所带来的乐趣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