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作文500字

暑假里,我寻访了秋雨故里——慈溪桥头,踏着上林湖的瓦砾,抽一枝杨梅条,倚着斑驳的照壁,捧一本《文化苦旅》。我走进余秋雨,走进了《文化苦旅》。

我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文化苦旅》像一条彩色的河流,文化的河流,汹涌地向我奔泻而来。

旅行结束,我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心头却莫名地涌出一种苦涩的感觉。

年幼的我对《文化苦旅》中的“苦”字百思不知其义,起初以为无非是指旅行的劳苦,读完后却留下一丝对历史、文化的苦涩回味。

一个愚钝的王道士,让外国冒险家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无知是罪过,他当然不会知道自己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他不会想到那些,他也想不明白。历史原来只有留下遗憾,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受到磨难的时候才会更加宝贵。

幸好还有像范钦这样为保护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铮铮铁骨,读到《风雨天一阁》让我泪流不止,刻骨铭心,原来“书”还有这么多危险的经历。

是啊!我们所学的文化有多少是古人用自己一身的心血换来,文化的保留是艰难的,我们只有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领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炎黄子孙数千年来的文化精髓。

还来不及细细揣摩,落日的余晖已顽皮地照在余爷爷的古藤老屋,余爷爷的《文化苦旅》就如上林湖边的导航船,她将带领我们从“上林越窑”出发,越走越远。

点评:首先,“写出真实的东西”,本文作为慈溪的的小学生写出了“慈溪人”对《文化苦旅》真实的经历和独特感受,小作者紧扣“苦”字,我想余雨秋的“苦”最早是应该是从上林湖出发的。其次, “小眼看世界”的风骨,小作者联系生活,试着用超越小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社会,深入历史,试图认识“余秋雨”,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写作。当然,我更希望保持童真,吹着上林越窑古风,时时仰望星空,越走越远。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