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朱家大院作文600字

【第1篇】

今天,金笔作文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传说中的“朱家大院”。

伴随着愉快的脚步声呢个,我们来到位于城中心大名鼎鼎的朱家大院。朱家大院分为东西两院,里面有二十多个展室,全方位介绍了朱家历史和单县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进入西院大门,抬头看到房顶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房饰雕刻,有的像小猫,有的像小狗,有的像老虎,有的像狮子…..它们有的在仰视,有的在眺望,有的在安卧,有的在俯视……这些雕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引来游客阵阵赞叹。

接着我们进入“饮食文化展室”,一进大门,就看到左边有一个餐桌,上面摆放着单县传统待客的“十大碗”,有红烧鱼、羊肉汤、鲜丸子汤…..我仿佛看见当年朱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觥筹交错,相互夹菜,吃得满嘴流油,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温馨豪华场面。

单县是美食的故乡,传统名吃很多,有谢家烘鱼、壮馍、煎金蝉、手抓饼、掉炉烧饼、油煎包、馓子、火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单县羊肉汤了,单县羊肉汤了被誉为“中华第一汤”,已有200多年历史,经过一代代人的精心研制,现在已经达到了空前水平,被选进《中华名食谱》。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胡耀邦、乔石、杨得志、郝建秀等都到单县品尝过单县羊肉汤,无不誉为一代美食。

我们又去参观了“传统百业室”,一进大门就看到左边有个老奶奶在摇着纺车在纺线,我以为是真人,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个蜡像,真是太逼真了。我仿佛听到老奶奶一边纺花织布,一边唱着那首古老的《织布谣》:“买里个棉车八个齿,铉里个锭子两头尖,纺里个棉穂提溜圆,拐子拐,上浆椽,浆线的娘娘虾着个腰,落线的娘娘搅得快,经线的娘娘跑快马,镶线得得娘娘站两边,做里个落子四条腿……”

这个展室里介绍了很多单县古老的行业,比如那些扫盐土的、熬硝盐的、熬糖稀的、吹糖人的行当,到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已经消失了,但那些古老的叫卖声依然鲜活在父辈的记忆里。

我们今天了解了那么多的单县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我们为古代单县人民的智慧惊叹,我想,我们要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第2篇】

今天,我们金笔作文学校组织学员参观了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朱家大院。

我们从西院进入,院子的南墙边栽着几行翠竹,微风吹来,竹影婆娑,院子西头有一座假山,山下是潺潺流水,几尾金鱼在竹影里悠然的游来游去,全然不顾游客的喧哗。

朱家大院里有二十多个展室,全方位展示了朱家当年的历史和单县风土人情。我们首先来到会客厅,我看到有几把棕红色的镂刻着花纹的太师椅围放在一张大八仙桌的周围,我仿佛看到当年朱氏家族的长者正在和客人们高谈阔论时那春风得意的神态,又仿佛看到他们正在津津乐道地谈论朱家如何扩建的大事。

戏院和东院之间的一所平房是当年朱家堂会场所。里面摆满了座位,舞台的屏幕上正放映着地方戏,后面的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漂亮戏服。我仿佛看到当年朱家人过节过寿时在堂会里听戏热闹非凡的场景,耳边传来依依呀呀的唱词和乐器声。

经过那一排平房,我们就来到了东院。东院堂楼的一楼是“婚嫁习俗展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新郎新娘拜堂的蜡像,新娘头上盖着红绸布,一副羞答答的样子,而新郎则喜气洋洋地想去揭开新娘的红绸布。东间为洞房,西间展柜里的泥塑展现的是婚俗场景以及婚嫁用具,旧时的新婚习俗尤其是富家儿女成婚是有很多讲究的。

东楼一楼是传统百业展室,里面有个老奶奶纺线的蜡像非常逼真。墙上还用图画的形式再现了当年捏糖人的、烧茶炉子的、锔锅锔盆的灯到呢个现在已经消失的行业。这些当年靠耳闻目睹、口口相传、手手相教的传统百业,有很多成了我国古代的著名发明。

西楼一楼是账房展室。里面有一个在柜台前打算盘的老爷爷的蜡像,我想以前的账房先生应该就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吧?看着这些柜台里的账本我仿佛体会到账房是怎么进行家庭财务管理、土地买卖、慈善赈灾、收租开支的。

走出展室我们来到了东院院子里,院子里有两颗石榴树,两棵是木瓜树,很珍贵很古意。还看到东西院都有的镶嵌梅兰竹菊的照壁,照壁的右边是一座石拱桥,名曰“雀湖桥”。桥下流水潺潺,若到江南人家,很有诗情画意。

参观结束了,我感慨万千,既为古代单县人民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所折服,也会为在文革中被拆除的建筑瑰宝而遗憾。我们在参观中也进行了一次鲁西南民俗文化的洗礼,了解了单县几百年来的民俗文化,我们的先人是多么的聪明智慧,创造了那么丰厚多彩、灵动有趣的的民俗文化,我们会一代代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