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州寻迹

我的家乡赣州,古称虔州。它历史悠久,身处其中,对它却不甚了解。去年下半年开始,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利用假期,实地寻访,去探寻家乡古迹,感受它的神奇魅力。

重访四贤坊

天空像个调皮的孩子,这雨早不下晚不下,我们准备出发时,它就赶趟似的来了。可就算这样,我们仍然兴致不减地出发了!

我们的目的地是四贤坊。这是一条历史文化古街,周围有郁孤台、军门楼、古城墙等景点。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四贤坊本身。牌楼的石柱上刻着四位贤人:刘彝、文天祥、赵抃、周敦颐。前三位我都了解,可对于周敦颐,我却知之甚少,他到底是谁?我记得上次我在庐山时就略有耳闻。

回家后立即查阅资料:周敦颐,号濂溪先生,是北宋年间的哲学家,在庐山有一座濂溪书院就是为纪念他所创建的。他最有名的文章当属《爱莲说》。

周敦颐酷爱白莲,我也喜欢白莲。因为它“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直,似花中君子。”我觉得,做人也一样,要脚踏实地,洁身自爱。赣州还有一条濂溪路,我想也是纪念他的吧!

参观完这些景点,我们兴致盎然地漫步于仿宋文化街,穿梭于青瓦白墙之间,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宋朝。

虽然四贤坊我已经来到多次,但每一次,我都会有新的收获。

福寿沟探秘

相传,虔城下有一只巨大的神龟。每当涨水时,神龟就会上浮,让城区不被水淹。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前段时间,赣州突遭暴雨。新区有的街道雨水漫过膝盖,车辆熄火,甚至车牌都被冲走。老城区却安然无恙。

难道真的有神龟?当然不是。妈妈告诉我,新老城区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归功于老城区拥有900多年前北宋刘彝设计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

带着好奇,我和妹妹开启了奇妙之旅——寻找福寿沟。探秘从灶儿巷开始。这条小巷,我走过无数遍,从没发现它如此神秘莫测的一面。我们发现地面上有许多铜钱状的下水孔,往里一看,黑漆漆的,只隐约听见水流的声音。据说下水孔连着一条明沟,几户人家的生活污水由此流向一条更宽更深的暗沟。这就是福寿沟的主要排水通道,它约1.6米高,0.8米宽,呈拱桥状,由石条、青砖建成,比一般城市的下水通道大得多,也宽得多。

我们来到湧金门外的城墙边,寻找福寿沟里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水窗。由高到低的雨水、污水经过城内的暗沟,通过水窗排入江中。最令人叫绝的是,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下水道的水力会将水窗冲开,污水便排入江中。而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的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洪水倒灌。

离开湧金门,来到八境台旁的池塘边,以前总觉得它是用来美化环境的,现在才知道,它还有个更具科技感的称呼——调节池,属于福寿沟系统之一。像这样的池塘,赣州市内原有几十口,它们之间是连通的,可以增加城市暴雨的容量。

走完这一行程,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赞叹啊!"

重游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山,中间多少行人泪……”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登郁孤台时吟诵的一首词。

我从小在郁孤台附近长大,姥姥、姥爷曾多次带我在郁孤台玩耍。那时年纪小,什么都不懂。今天,我又来了。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威仪的雕像,这是辛弃疾,他正眺望着远方。

继续往上走,山上有门,门上有一副对联:“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妈妈告诉我,这是宋朝苏东坡被贬岭南(广东)经过虔州(赣州)时留下的诗句。还没进院,一股浓郁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郁郁葱葱的树林里,传来秋蝉的鸣叫。

走进院门,就能看见郁孤台。郁孤台共三层,一楼正厅画有江泽民主席题写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右墙上挂着两幅诗文,分别是文天祥的《郁孤台》和苏东坡的《过虔州登郁孤台》。

经过一段狭窄的楼梯,我们没有在二楼停留,一鼓作气上了三楼。倚在窗台旁,微风拂来,远处的风景尽收眼底。虽然此时已不能看见整座虔城,但见滔滔江水依旧奔流不息。

辛弃疾、苏东坡、文天祥都在此抒发他们爱国思乡的情怀,可他们一定想不到,千年之后,我们拥有这样幸福的生活。

遇神秘院落

穿过喧哗的街道,拐进一处稍显僻静的院落,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座高约十余米的牌坊,上书“棂星门”。

这就是文庙,文庙是江西省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县学校址。它座落于赣州市东南部厚德路小学旁。外面这条街道,我走过无数次,从来不知里面居然有一座如此特别的院落。

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那扇神秘厚重的大门。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跑过状元桥,来到了大成殿前。殿前的香炉长满了青锈,炉内早就没了香火,殿内正中供奉着圣人——孔子,他庄严肃穆,周围是他的杰出弟子。面对这位几千年前的圣人,我和妹妹拜了又拜。

看过大成殿,我们还参加了崇圣祠、节孝祠等建筑。但时间紧,我们只是草草浏览了一遍。

文庙,我们期待能再次游赏。

虔州寻迹,我对家乡的了解深了;一次次亲密接触,我对它的爱也浓了。新学年,探秘之旅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