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作文600字

【第1篇】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并把魔王的头扔进了江里。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从此,为了表示对七位姑娘的怀念和感谢。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第2篇】

去年寒假,我和妈妈去参观博物馆,一幅傣族泼水节的画儿引起了我的注意。画中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好美丽啊!我立即下定决心好好了解一下泼水节。

原来,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来为佛教所吸引。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人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泼水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魔王有七个妻子。一天晚上,一个妻子问出了用魔王的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姑娘在当夜勒死了魔王。可魔王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只有姑娘抱着魔王的头,才不会出事。为了免除灾难,姑娘们决定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年。每年轮换的日子,人们就为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血污和疲惫。后来,傣族人为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人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的传说很有趣,泼水节的主要活动更有趣!到了节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开始泼水。一朵朵水花盛开在空中,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除了泼水,人们还要赶摆、赛龙舟、浴佛、斗鸡、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有趣吧!

泼水节,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节日啊!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去傣族体验一次泼水节!

【第3篇】

驱车从昆明到耿马,虽然天气很热,但是满眼都是新鲜的绿色,就算不开空调,打开车窗,闻着山林的气息都是不错的享受。耿马的最低海拔只有450m,所以一直都是下坡路,一路都可以看见过往的大货车给刹车降温用的水所留下的痕迹——让我想起同样背着重重的“壳”,爬过就会留下“足迹”的蜗牛,不过这些大货车的车速都不慢,而且对头车也不少,一定要谨慎驾驶。

路过茶园,路过橡胶园。忽然一股特殊的气味钻进了车里——是黏乎乎的甜味儿和带点酸的酒味儿。路边整齐的停着一辆辆满载甘蔗的大卡车。再往前走就看到了糖厂和酒厂。耿马是国家粮食和蔗糖生产基地,云南民营橡胶主产区,蒸酶茶之乡。看到工厂,就知道离县城不远了。

安顿好住宿,次日一早,我就来到耿马白马广场前,石塑的一匹白马前蹄抬起,正欲腾空奔腾。刚到耿马的时候,我一直在纳闷,白马和耿马有什么关系么?当地朋友告诉我,“耿马”的“耿”是傣语,也就是“地方”或者“地域”的意思,而“马”是汉语,也就是“有马的地方”或者“跟着马找到的地方”。当地人说“耿马”用傣语说就是“勐相耿坎”,意思是“跟随白马寻找到黄金宝石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阳光越来越强,气温越来越高,广场上泼水的热情也越来越强烈,水花不停,笑声不停,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强忍着当头烈日的酷热和顺着脊背浇下来的吉祥水的冰凉,处处都盛满了水。

身在期间,随时会有手持水枪或者水桶的小朋友跳出来,不由分说送来满满的祝福。到了午饭时间,老板提来一大桶清水,笑眯眯的说:“就浇一点点,祝福嘛!”大家都接受了一瓢的“祝福”——这还只是序曲,后来就逐渐演变成大家端着碗满屋跑,有人甚至碗筷一扔冲将出去——其实门外有更猛烈的战斗在等待着“手无滴水”的你。

泼水节,人手一只小桶随时投入战斗。有人最不愿被迎头猛泼,但是,每个人,尤其是已经被泼了个透的人都最不愿见到没有“湿身”的人,一旦发现,群起而攻之,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