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拉机”到“高铁飞机”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节目里介绍的是故宫的历史,爸爸突然问我:“想不想去北京旅游?”游故宫,是我梦寐以求的。听爸爸这么问,我连声回答道:“当然要!当然要!”想不到,爸爸真的立马订了下午的机票……

四小时后,我们到达天安门广场,吃上了“北京烤鸭”!

半天不到,从福州到北京,几千公里,我们的出行就是任性,真正应了那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们乘上了“中国式高速发展的快车”。现在人们的出行,近则自驾,远则高铁或是飞机……而这样的方式,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平时,我们在市郊,周末回福州,爸爸自己开车。记得刚刚买车那会儿,爸爸经常感慨,说我们小孩觉得稀疏平常的生活状态却是他们那代人很难想象得到的。爸爸说,小时候家在山区,山路十八弯不说,还崎岖不平。那时也没有汽车,交通工具主要是拖拉机。而现在,拖拉机成了即将退休进博物馆的“老古董”了。

爸爸带我看过拖拉机,前面一台动力机车,后头拖着一台车斗,果然是名符其实的“拖拉机”。这样结构,根本就没有什么避震可言,行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不停。可就是这么个“拖拉机”,在路上若能遇见,那可是爸爸那些小伙伴们最为开心最为幸运的事儿。由于拖拉机的速度慢,小孩子容易爬上,那时的人也实诚,开拖拉机的人遇到“爬车”的小孩子少有责备或驱赶不让的。但是,有时爬车的小孩子也会被车主“合理利用”。说是有一次,我爸爸扒上一辆拖拉机,开拖拉机的人中途买一个瓮——瓷的。交给爸爸,说是怕碎了,要抱着。拖拉机在路上,本来就“上蹿下跳”“左甩右甩”的,用手抓着还站不住,肠子都被颠得打了结。现在倒好,双手抱着一口瓮,爸爸在车斗里颠来倒去,滚前滚后,左碰右撞的。好半天,终于到家了,下了车,头依然还是晕乎乎的……

从爸爸小时候的出行依靠拖拉机,到现如今的高铁、飞机,出行方式的一再升级迭代,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也隐射了这个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代步工具涌现出来!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