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老手艺作文1000字

“两只黄猫,四个耳朵,牵着不走,拴住飞跑。”

这条谜语现在很多人肯定是猜不出来了,因为“草鞋”这个词语正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前两天,记者在简阳市雷家乡采访时,偶然遇到了一位至今仍在打草鞋、穿草鞋、卖草鞋的七旬老人。

淡紫色的帽子,银白的短胡须、一身的粗布衣、沾满泥土的草鞋……3月31日,记者见到马敦银大爷时,他刚从地里忙完农活回来。马大爷住在雷家乡天星井村,今年已是76岁高龄。当了半辈子石匠的他,8年前再也拿不动几十斤重的铁锤了,转而拜师学艺,开始与草鞋打起交道来。

马大爷给记者展示了打草鞋的全过程:先坐于凳上,再将一长凳倒放面前,凳脚形成一个“V”字形。随后,搓好一根小拇指粗的主绳,将其折为四股挂于“V”长凳脚上中间横绑的竹片上。主绳尾端系于腰间的绳子上,绷紧主绳从前至后地打鞋底。当鞋底打到两寸时,便按预先设想的位置扭好四只鞋耳,最后捆鞋后跟。20多分钟后,经过一番搓、挽、擀,一只草鞋就打好了。

“打草鞋要把握好它的长短、宽窄和原料的软硬度。只有掌握了这几个要领,打成的草鞋才让人穿着不夹脚。”马大爷说,以前打草鞋都有耙子、锤、腰带等整套工具,而他那些工具都比较简单。熟能生巧,打了上千双草鞋的马大爷练就了一项硬功夫:只要用手一比,鞋子的长度丝毫没有偏差,6寸、7寸、9寸……鞋子穿在脚上不紧不松,刚好合适。

从师傅那里,马大爷只学了以稻草作为原料的草鞋打法,后来自己又慢慢摸索出其他样式:蓑草鞋、布草鞋、蛇皮袋草鞋。马大爷说,蓑草比稻草的韧性好,更适合打草鞋。每年八九月份,他都会背起背篼,拿着镰刀,爬到很远的山坡上去割蓑草,然后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回来晒干,经过精选,制成打蓑草鞋的原料。

农忙时干地里活儿,农闲时就在家打草鞋,每到逢场天马大爷就会把草鞋提到街上去卖。蓑草鞋只能穿两个月,一般卖三元一双;布草鞋和蛇皮袋草鞋能穿一年半载就贵点,四五元一双。马大爷说,买草鞋的都是农村老年人,现在正是农忙时节,穿上草鞋干活不打滑,所以生意会好点,一天可以卖几双。农忙一过,生意就冷清了,有时守一个上午一双也卖不出去。马大爷把一个大大的蛇皮袋打开,里面全是他去年冬天打的草鞋,估计有一百多双。“可能这一年都卖不完哟。”

马大爷告诉记者,现在穿草鞋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村子以前有四五个人打草鞋,如今只剩下他一人还在打。打草鞋既费时,又赚不了钱,没人愿意学了。“再过些年,打草鞋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马大爷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