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600字

【第1篇】

手捧一本书籍,伫立,看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感慨唏嘘。从此,书籍成为密友,旅途,它是最好的旅伴。

带一本书去旅行。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一种渴望印证和探索的文人情怀。在人群中前挤后拥,我们才知道景点不过如此,可依旧怀着那一份惦念和牵挂。琦君赞美的家醅,海子向往的麦田,卡夫卡驻足的城堡,抑或田埂旁余华抚摸过的牛背……我们只想在人群中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寻找自己梦中那一捧蓝盈盈的湖水,寻找刻着自己吟咏过数千遍诗句的石壁。明知看到后也许会失望,我们依然无法停止追导的脚步。低头,是书中一幅用文字定格的画面;仰首,是一片真实的广阔天空。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只因我们想把书中的精神汲取透彻,想在吞吐着历史文化的波涛前感时伤世,想拥有那一份华夏子孙特有的文人情怀。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一种向大自然学习的求实态度和精神。到乡村,到农村去吧,蹲下身子,翻开《昆虫记》,与法布尔一起感知昆虫的可爱;到山脚下去攀登吧,在山的怀抱中,与席慕容一起聆听桐花纷落的曼妙之音,然后在山顶架起望远镜,与第谷一起感慨星空的浩渺神奇。

带一本书去旅行,是书中知识的升华,是旅行价值的延伸。许多优秀的地理老师都曾走过万水千山,他们感叹,只有在你见过了那连绵的雪山,那贫瘠的土地,那汹涌的泥石流,才会发现那些知识,你一辈子也忘不掉。他们在旅行前自己编写地图册,回家时已有了崭新的修改。一次旅行,就写成了一本书,这是多么让人欣喜,令人渴望的事啊。

带上一本书去旅行吧,在我们青春的日子里,用自己的脚步,去印证,去探索,去放飞,去书写回忆。

【第2篇】

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当你拖着行李箱,上了火车,在驶入目的地的过程中,拿起一本书,认真地品读,喝上一口香茶;窗外凉爽的风袭来,茶香与书香完美地融入空气中。这一切是否美好?我想,总比在车上坐等几小时等待抵达目的地要有趣得多吧。

2010年的暑假,无意间在书店翻到了郭敬明等人所著的两本游记之一的《下一站神奈川》。语言虽然没有名家的优美,但朴实又略有些清新的文笔,加上美丽的插图,看上去很有意境的美感。

当你带着这本游记,乘着飞机前往日本并顺利抵达目的地时,你会感觉空气比中国的更清新,天空更为湛蓝,和中国所谓的“灰蒙蒙”迥然不同;棉花糖般的云彩漂浮在空中。漫步街道,地面比中国的干净,即使下了一场雨,也不会很脏,“倒是空气被冲刷出泥土翻新的气味”,散发着一股清香。巴掌大的、一层层的叶子,在雨水的洗礼下,绿的发亮。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繁华自然是不用说的,来来往往的车辆行驶在大街上。但等不及就闯红灯的现象不多,很少见,而中国人却经常作这样的事情。毕竟日本是发达国家,看看他们历史悠久的文化,无论是大到去神社拜祭,还是小到去亲戚家拜访,还是有很多的礼仪。自然而然,他们也是很守规矩的。

而这本游记中,受作者们所“青睐”的,莫过于神奈川的海。青蓝色的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的云朵,站在沙滩边,享受着海洋冲上岸边“哗哗”的声音,灿烂温暖的阳光笼罩着你,也笼罩着整片大海,脚下金色的沙子,也发出耀眼的光芒。夹杂着丝丝清香的海风扑面而来,“退去的时候留给人满身的辛辣咸味”。掏出照相机,为这一海景留下美好的瞬间,偶尔翻看翻看,回想它给你的美好感觉,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轰隆隆”的飞机起飞声。旅行虽然结束,但旅行带给你的美好却永远不会消失,它留在你的心中,只是看你能否去回味回味。

【第3篇】

坐在去往远方的火车上,时黄时绿的田野,一片接着一片从窗外飞过。在那太阳沉下去的水天交界处,却还残留着一抹淡淡的红晕。一直尾随我们的河流也被装点了一抹胭脂的薄媚……望着窗外令人惬意的景色,打开手中的书籍,淡淡书香,沁人心脾。伴着墨香,品着香茗,书中那种宁静致远让我沉醉……。

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北京游玩,坐在火车上,我拿出《老人与海》,享受着字里行间的磅礴气势。不觉间,我似身处桑提亚哥渔船,与那条大马林鱼作搏斗。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就到了北京。我跳下火车,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活动一下僵硬的筋骨。

第一站,我们先去登长城。我随着人流走到登长城的起点。抬起头,望着那连着天的长城,心里似有几分胆怯。但看着身旁的游客早已登了上去,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向前进。似是刚坐火车还末休息的缘故,我登了两个烽火台便累得坐在地上。望着渐渐远去的父母,我索兴找个阴凉的地方看起我那尚未看完的《老人与海》。当我看到老人与鲨鱼搏斗完说的话时,我发现老人竟然面对困难时也会消极,“宁愿这是一场梦”,但他又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不正是我登长城所需要的吗?望着眼前的长城,心中升起“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气概。

在全身浸透了汗雨后,我终于登上了长城的高处。望着远处的浩瀚风景,似有无人匹敌之感。闻着古老的气息,似乎还有氤氲的花香,很甜,很美好。

回到宾馆,我倒头便睡。梦中似乎也有那海滩上的狮子,但又多了寒风中的胡杨树,苍劲,挺拔。

在精彩的旅途中,记得带上一本浓茶一样的书,它会让你的旅途回味无穷,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

【第4篇】

无论是出差还是出游,我总是习惯带上一本书,即使背包再满,也要减掉别的东西把书塞进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出行途中诸多等待的时光需要打发,另一方面,出游对我而言重要的在换环境换心情,而不是游景点,所以我经常会一个人脱离大部队,找个角落,安安静静地看两页书,体会真正没人打扰的休闲时光。

现在如果有机会出去个几天,往往会找一本小说或是散文集,标准是能够比较轻松地读下去,读一遍足已,不需反复读,更没有什么保留的价值。这样的书会在旅途中阅读完毕,然后就留在返回前的那个地方,这样也就避免了在回程中给背包增加负担。当然,这样的书选起来也得颇费一番心思。我这人买书本来就挑剔,总觉得那些读过一遍就不会再读的书借来看看也就可以了,所以每次从书橱里找这样非专业性的一次性用书,都要权衡半天。甚至有时是专门买一本来带着。

最近的一次旅途用书是孙甘露的《比缓慢还缓慢》。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喜欢他用的书名。可是读起来才知道,原来这个书名完全可以形容看这本书的速度。里面的文章充满孙氏智慧,思维跳跃加上语言搭配的跳跃,实在是考验资质一般的如我一类读者的阅读能力。因为整个行程我只带了这一本书,所以我尽量放弃搞明白孙某人在说什么这个伟大目标,仅仅满足于一字一字地看一遍,大约6天的时间,等飞机、等吃饭等等时间全部算上,我也仅完成了1/2。这一次我没有把这本书留在旅行的终点,而是带了回来,重新插回我的书架,一方面是对这次旅行的一个留念,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在我的阅读水平发生质变之前,孙甘露君的书或者文章大可敬而远之。承认自己与该同志在智力上的巨大差距,应该也不是一件太过令人害羞的事吧!

【第5篇】

一个人,一本书,一条路;一盏灯,一壶茶,一场醉。

小时候,我最爱读寓言童话,里面的故事千奇百怪,有美丽的公主,英俊的王子,恶毒的巫婆,有如拇指般大小的人儿,会说话的青蛙,生活在水中的人鱼。各种奇异的事物为我打开了幻想世界的大门。我因此每日抱着书蜷在书柜旁,勾勒着稚嫩的梦。

大了一些,我便喜欢些富有哲理的书,书中有着先人前辈对人生的感悟、经验。这让我遇事更倾向于理性地思考,而非感性的判断。可这也让我自相矛盾:理性使我更清晰地了解世界,却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感性使我精神上的放松,却失去了对事物正确的判断。我因此而苦恼许久。这时的书,更像是一盏灯,引领我前进。

再长了几岁,我更偏好诗词古文。在“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里欣赏早春,在“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里伤感秋愁;在“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里感受烽火狼烟,在“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里看尽长安繁华。只消一壶茶、一本书,便是一日。

现在的我,倾心于能够使我有感触的文字,《诗经》、《拿破仑传》、《最美的散文》……范围很广且互相之间没什么关联,像大海包容江河般,囊括了不同时期的我喜欢的所有书籍,杂乱而有序。

我时年十四,书陪着我走过不同的时期,给予我相同的快乐;见证着我的蜕变,在我的生活中,描绘着不同的色彩。

十四年过去,我依然嗜书,依然爱着一场场如痴如醉。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