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等待“下一次”!

我的外甥在我班上学习,有一天睡觉之前,我听到他在大声朗诵一首“诗”:“床前明月光,夫妻在身旁。要想上床去,价钱好商量。”我不禁惊愕,但没有制止他,于是又听到几首这样的“诗歌”。我从他的口中了解到,在学生中流行着许多顺口溜似的“诗歌”和“歌曲”。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些不堪入耳的“诗”,而他们却“朗朗上口”。

面对这些“诗歌”,我先在班会课上苦口婆心地讲了一大堆话,分析了这些“诗歌”的不健康之处,以及给学生带来的不健康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天,学生似乎很听话。我暗中查访,没有听到学生朗诵这些“诗歌”。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却变本加厉,更加猖狂。这时,我觉得来软的不行,必须来硬的。我命令学生禁止朗读“诗歌”,对不服管教的学生严厉批评,写检查书。

这样做之后,我发现学生表面上服服贴贴的,暗地里却不能使学生信服,学生是敢怒不敢言。我的教育、我的方法根本不管用。这时该怎么办呢?我进一步了解情况,从两位男同学那儿了解到,他们编这些顺口溜只是因为好玩,只是因为觉得新鲜。同时,我又对这些“诗歌”进行分析,发现“诗歌”虽然内容上不健康,但在形式上大部分很押韵,学生编诗才能还是有的。发现这些情况后,我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抵制不健康之处,让学生的才能发挥出来,鼓励他们写好诗,诵好诗,交流好诗,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就使坏事变成了好事。

学生的心灵是单纯的,但经常会有不健康的因素渗透进入,在这种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情况下,教师起着很大的作用。一味地批评指责,雷厉风行地粗暴禁止,只会使学生变本加厉,丝毫不起作用。那么,怎样将它们“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事,既看到其中的不利因素,又要从中发觉学生的才能。要想变“废”为“宝”,与其于“堵”,不如用“导”,就像夏禹治理黄河水那样,既然堵不住黄河水,那就把黄河水“导”向合适的地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这样才能向着教师既定的方向发展,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内容推荐

【下一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