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在讨论《红楼梦》时,人们的目光多集中在宝,黛,钗,及众多悲剧人物身上,却很少有人关注过 贾政,这个大观园的男主人的痛苦。他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行事古板。他孝顺贾母,严厉管教子女(教育出了元春,探春两个好女孩儿);他想作好官,但他的厚道清高有余,精明强干不足害了他,使他被那个肮脏的官场,混帐的家人给弄得声名狼藉;他独自支撑这大观园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候门府第, 纵观贾府爷儿们一个个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时,只有贾政一人,不管是伪君子也罢,假好人也罢,是在真正的做人做事。在整个贾府中真正清醒正直的只有他一个人。他早就看到了家庭败落的征兆,为此他彻夜难眠,但他一个人是支撑不了这个充满蛀虫的大厦的。他才是大观园中最苦的一个人,他的痛苦不少于林黛玉,薛宝钗等悲剧人物。但谁将心比心的想过他,他为了家族的前途担忧,为了祖宗的脸面他常常自责,他的痛苦又向何人说。

一,我认为贾政是个好父亲,他的言行在贾府那个只有门口的石头狮子是干净的环境里,他应该是他的子孙辈中的楷模。在书中他表现出的是一个严父形象(严父在当时子为父纲的社会都这样),这是因为贾珠死后,贾环萎琐上不得台面,贾政对贾宝玉寄予很高的希望才会有那种全面而严格的教育,他希望宝玉能成为他的臂膀,帮他撑起这个家(他知道外人是靠不住的),更希望他认真读书,光宗耀祖,这是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梦想。况且他当年没走成科举之路,书中说道:(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因皇上对贾家的宠爱额外赐了一个官,使其走科考成才的路中断了),儿子便成了他这一希望的延续,这不仅在当时 ,就是现在这样的父亲也比比皆是。当时的贾宝玉“在外流荡优伶,私赠表记,(被王府长史官追究上门,为贾府的败落添了一个大仇敌)。在内荒疏学业,偏爱脂粉,淫辱母婢(导致金钏死亡),对此贾政是又气又恨又疼又失望,还没开打时自己就泪流满面,一个那么古板而体面的贾家爷儿们,当着众清客的面歇斯底里的发作,当是多么的伤心绝望。所以才有了第三十三回那顿痛打。真是恨铁不成钢,也太无法无天了,难道不该打吗?可当时谁体谅贾政的苦衷,结果是人人流泪,人人怨恨,都说贾政狠心,难道一个父亲希望儿子学好也是错的吗?谁站在贾政的立场想过他的难处吗?如果是你你怎么办?咱是小人物,不知道什么封建家长,自古以来的父亲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欠妥罢了。

贾政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好官,廉吏。贾政官场不顺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其中有官场的腐败,有门人作怪的,也有受亲戚牵连的,总之来说贾政在官场上是失败的,他属于一个充满书生气的老实人,只知老老实实行事,勤勤恳恳做人,处处小心谨慎,而且因此还落得下人的怨恨和离弃,他自己也并没有因此有些许的不端,放外任时候不但没有给贾府挣来什么额外收入,反而每每从家里找贴补,只有那些跟随的下人们家属倒是衣着日渐光鲜而贾府却日渐亏空。 贾政的老实造成了他的祸患,但后来也因老实救了他,毕竟他为人处世是光明磊落的,并为此受到皇帝的谅解,才有了后来的官复原职。

贾政也是当时社会上一个不错的大家主人,他关心子侄的命运,也从不虐待下人,  不仅对迎春的出嫁他提出了自己不同意的看法,并且对贾赦进行了极力劝阻,只是最终未能凑效,不象贾赦一样的置自己女儿的命运于不顾,致使迎春命丧黄泉。对金钏之死他听说后惊疑的问道:“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没这样的事,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到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的颜面何在,”对于抄检大观园而导致晴雯和司棋辈的悲剧他恐怕连知道都不知道。假设他知道我想这些事情就可能不会发生,在贾宝玉娶亲那件事上,有贾母,王夫人,风姐等用瞒天过海计,贾政也是蒙在鼓里的。面对那些精明的贾母和王熙凤俩口子的糊弄,敦厚古板,一腔书生气的贾政也是在云里雾里,贾府早就亏空的到了卖地,卖田庄的地步,他连知道都不知道,不可悲吗?(有人曾说贾政是个伪君子,假道学,但在书中见表现在那个方面)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 贾家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贾政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可以挽回的。 这是我读红楼梦的感受。拙见,写出来大家不要见笑。共同探讨。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