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说课稿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27 18:52:21 我要投稿!
一、说教材:
《怀念母亲》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的作品。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的爱恋。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依据课标要求、课程特点、学情,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下一张课件,看课件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二、说教法:
[过渡]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以读代讲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感受作者对祖国、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朗读,语文课堂上应该充满琅琅的读书声,所以我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设计课堂,读中认字,读中感悟。
2、品词析句法:在阅读教学中围绕语言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说学法:
【过渡】教与学是相长的,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感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住校已有三周了吧,想妈妈吗?
老师上学的时候呀也和你们一样想妈妈,我们国家的一位大学问家季羡林老先生在留学德国期间也想妈妈,只不过他不像我们一样只想自己的妈妈,还想——祖国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他的散文——《怀念母亲》,来感悟他对两个母亲的深深的爱慕和崇高的敬意。
从学生生活出发,易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同时,也为学生朗读课文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朗诵欣赏,整体感悟。
首先播放播放朗诵视频。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一篇作者用真情凝聚的文字,但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很难体会到一个海外学子对已故母亲和祖国母亲深厚的情感,所以我找了一段影视朗读表演艺术家薛中锐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视频以期能创设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让学生谈感悟:
你听出了作者怀念了几个母亲?
明确: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表达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敬重。这就是文章的感情基调。
表明这种情感的句子是: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结合听读及第一段内容,学生能很容易的整体把握内容,所以这个环节不是难点。
第三个环节是:大声朗读——认读生字,积累雅词。
温馨提醒:
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用横线画出来问老师,问同学、查词典、查工具书,看老师提供的助读卡。
【练练测测】给加横线的词注音。
挚爱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朦胧 凄凉 可见一斑 篇目
齐读两遍,强化记忆。
这个环节主要是以认读生字,积累雅词为目的,属于基础练习。
下面一个环节是:静心默读——读懂内容,读懂情感。
读懂内容: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标画出思念生身母亲的重点语句。
标画出思念祖国母亲的重点语句。
本环节主要训练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读准并能发现重点句子。要求具体明确。
第五个环节是:认真品读——读出思想,读出情感。
本块内容分两部分:感受“思母之痛”, 体悟“念国之切”。
第一部分是难点:主要通过学生品读感悟,教师追问引发深层思考,补充材料辅助理解的办法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母之痛,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第二部分较容易,主要采用教师引读的方式,通过诵读几则日记,体悟作者的情感。
最后一个环节是:练习朗诵,争当明星。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表演朗诵,用你的声音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分组朗诵评议,评选出朗诵之星,展示朗诵。
能生情并茂的朗诵是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情感的标志,是学习散文的最高境界,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设计了一个比赛朗诵的环节。
六个环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层训练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生身母亲 崇高的敬意
怀念母亲
祖国母亲 真挚的爱慕
板书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概括了内容,突出了重点。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由于本课涉及的一些词语和背景材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生词,了解作者,体悟作者当时的心情,我设计了资料助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