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驴山

匡驴山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鄱湖的岸边住着一户姓匡的人家,匡氏兄弟七人,其中老大名叫匡俗。

这年,南连月暴雨,洪水到处泛滥成灾。匡俗率领众人日夜 奋战在抗洪阵地,筑堤坝,疏渠道,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搏斗,终于降伏了洪水。

但是,他的六个兄弟在与洪水的搏斗时都英勇地牺牲了。匡俗悲痛欲绝,昏到在圩堤上。等他醒来的时候,四周没有一个人,只见到处是洪水冲毁的村庄、田园。他挣扎着爬起来,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去。走呀,走呀,天已经黑了,前面是一片汪洋。对岸隐隐约约望见好像是村庄,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了过去。可是,没有船只,好不焦急!

正在这时,天空中忽然飘来一朵五彩祥云。五彩祥云越来越近,最后飘到匡俗的身旁,变成了一头灰白色的驴子站在他的面前。匡俗一见十分惊喜,赶忙跨上驴背。灰驴昂首长啸一声,纵身向水面驰去,它涉水犹如平地。

不多一会,就来到对岸。匡俗帮助灾民抢救牲畜财产。他帮了东村帮西寨,日夜 不停歇。累了,就在驴背上打一会儿瞌睡。就这样,灰驴跟着他跑了六六三十六个昼夜 ,来到鄱湖口,匡俗擦擦眼皮抬头一望,叫声不好,前面依然是汪洋一片,中间喷吐着数十丈高的水柱。洪水继续猛涨着,四处村落田园尽遭淹没,牛羊在水中挣扎,人们在水中呼救。

匡俗见此情景,心如刀绞,万分焦急!他跳下驴背,走近细看,发现原来这里有一个海眼,洪水就是从这个海眼中喷出来的。他想,只有堵住海眼,才能镇住洪水。这时,他急得束手无策,想不出个好法子来。

突然,他身边的灰驴嘶叫起来。匡俗猛一个念头涌上心来:这海眼不是一般人能治住的,非得借助神力。这灰驴本是从天而降,何不求它助一臂之力?主意一定,匡俗便转过身来,对着灰驴深深一揖,道:“仙驴,你为救人间百姓之难,降到凡间,陪我走了六六三十六天,不辞辛苦,真是感恩不尽!眼前,灾祸未除,望你显显神通,堵住海眼,拯救黎民百姓,百姓将永世不忘你的大恩大德!”

这条仙驴原在天庭修行,希望将来能成正果。不料,有一日它突然看见人间正发大水,成千上万的百姓遭到水灾,心中十分难过。

于是,便毅然放弃修行,悄悄来到人间,助匡俗一臂之力。当它来到这里,发现这海眼是东海龙王的东宫破了一个洞,只有用自己的身子去堵住这个海眼。它想到马上要离开匡俗,心里有些不忍。它想:匡俗要四处奔走,为民治水,没有坐骑,万一昏倒在荒滩野外,无人知晓,如何是好?……

匡俗治水心切,胸如火燎。他见仙驴站着不动,再次躬身求援:“切望大仙,同情百姓!”

仙驴暗想道:我修行九千九百九十余年,尚差一日之功方成正果。如今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只好告辞而去!于是低下头来,四脚一跪,卧倒在地上。

匡俗一见,不禁心中大怒,骂道:“贪生怕死的畜生!要你何用?”便举起鞭子,猛了一下!

谁知,仙驴尚差一日之功,就等着一鞭之力!只见它四脚跃起,嘶叫一声,腾空飞奔而去。一时间,天昏地暗,大雨倾盆。

瞬息,雨停,天晴。洪水退了,海眼被堵住了!前面,一座巍峨的大山横空出世,镇在刚才喷涌洪水的海眼处。山峰直插云端。一会,整个大山被云雾笼罩,犹如一头熟睡的驴子,匡俗心中万般感激。他边拜边向大山走去。来到山上,搭个茅庐,住在里面,要与仙驴做伴。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下过山。

人们为了纪念匡氏兄弟和仙驴,就把这座大山取名叫做“匡驴”。在匡俗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庙,正殿塑了匡氏七兄弟和仙驴的塑像,门楼上方安了一块金字匾,上面写着“匡庐”二字。

不知过了多少年,秦始皇来到这里,看见这座山非同一般,便问是什么山?地方官答道:“是匡驴山”。秦始皇登山游览,看见一座大寺庙,里面供奉的是匡氏兄弟像,外面门楼写的是“匡庐”二字。他一时兴起,命取来御笔,重新题了一块“匡庐”的御匾,并赦封此山叫做匡庐山。

后来,到了宋朝,赵匡胤做了皇帝。一次,游匡庐山时,看见了秦始皇题的那块“匡庐”的匾上,有个“匡”字跟自己的名字相同,心中不悦。于是,命人把御匾取下来,自己重新写一块挂上去。当他拿起笔写字时,想找个别的字把“匡”字代替,可是想了半天,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字来。他干脆不要“匡”字,只写了“庐山”两个字,制成金匾,把秦始皇的御匾换了下来。

所以,庐山至今有三种称呼:本地的老百姓叫它“驴山”;文字记载中又有“匡庐”之称;人们惯的叫法,还 是称做“庐山”。

的宝宝,你知道这些歇后语吗?

月亮跟着太转——沾光

崖头缝里逮螃蟹——十拿九稳

岩缝里的笋子——憋出来的

阎王不戴帽——鬼头鬼脑

眼睛大过肚——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