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里有没有您歇息的暖床

天堂里有没有您歇息的暖

谢云辉2002年12月14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师专女大学生朱自归兴冲冲地提着一包礼物赶回家,准备给父亲朱和良庆祝即将到来的50岁大寿。可她未进家门,就听到了父亲已累死在建筑工地的噩耗……

1952年12月,朱和良出生在湖南省双峰县朝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他30岁那年,在亲戚的介绍下,与邻村一个叫李月娥的姑结婚成了家,并相继有了三个可的孩子。

为了养家糊口,1998年9月,朱和良来到离家不远的向塘煤矿做了一名挖煤工,李月娥则在家里不辞辛苦地种地。朱和良的大女儿朱自归、二女儿朱归和儿子朱太能学十分刻苦,在班级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姐弟3人有个美好的愿望:考上大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接二连三的不幸却突然降临这个清贫家庭。

1995年5月,刚上小学五年级的朱归突然患上了急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挽救年幼女儿的生命,朱和良夫妇不仅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还 向亲朋好友借了几千元钱。但女儿最后还 是无声无息地走了。

李月娥经受不住突失女的打击,得了神经官能症。经历了这两场横祸后,朱和良家里已欠债两万多元。在农村,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他还 是很坚定地对正上初中的大女儿朱自归和读小学的儿子朱太能说:“孩子,爹就是拼上老命,也要供你们上大学!”

为了挣钱给妻子治病和供儿女读书,朱和良选择了上夜班。他每天白天呆在家里照顾妻子,持家务。晚上则在低矮的煤窑里拼命挖煤。

有一天,朱和良突然患了重感冒。朱自归劝父亲不要出去挖煤了,在家歇几天。但朱和良却坚持出工。那天,朱和良从矿上回到家里时,脸色惨白,气喘吁吁。他再也没力气做饭了,便一头栽倒在上睡过去了。懂事的朱自归看着父亲那疲惫憔悴的神情和过早苍老的容颜,痛惜得流下了眼泪。一天早上,朱自归没有像往常那样背上书包去学校。而是对父亲说:“爸,我不想再念书了。现在的学杂费太高了!就是把您累死,也供不起我和弟弟两个人念书啊!况且还 要治病。我想到外面去打工,我们一起供弟弟上学,给治病。”

望着懂事的女儿,朱和良的眼圈红了。他拍拍女儿的肩膀,说:“傻丫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赶紧去上学。你的心意爸爸领了,爸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和弟弟读书。”但朱自归却迟迟不肯去学校。朱和良一时气急,狠狠地打了女儿一记耳光,打完后,朱和良马上后悔了。他心疼地摸着女儿的脸,嘴里喃喃地说:“打痛了吗?是爸爸不对,下次再也不打你了。”说完,父女俩抱头痛哭……朱自归拗不过父亲,只好流着泪不断地鼓励自己:决不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

从那以后,朱自归学更刻苦了。1997年中考,朱自归考了698分的高分,创造了朝中学历届中考的最高分记录。虽然朱自归的成绩远远超出了省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可为了省钱,她自作主张地填报了娄底师范学校。女儿考上了师范学校令朱和良十分欣慰,但那几百元的报名费却让他愁白了头。他翻箱倒柜地把家翻了个遍,也仅凑了62元钱。无奈的朱和良只好领着女儿挨家挨户地借钱。每到一家,他都哀求着说:“请借点钱给我女儿上师范吧。等我女儿毕业,一定还 给你们。”可是,爷俩接连走了几家,却仅借到了100元钱。朱自归忍不住哭着对父亲说:“这样借钱跟乞讨差不多。爸,这书我不念了。”说完,她就想拉父亲回家。

可朱和良却说什么也不同意。他怕伤了女儿的自尊心,便让她先回去,自己则继续走村串户地借钱。当朱自归含着眼泪回到家时,却意外地发现母亲已经死在了上。原来,久病未愈的李月娥不愿再给家人增加负担,写下遗书后,便喝农药自杀了。结果,一桩女儿考上学校的喜剧,转眼间就成了一场家庭悲剧……

朱自归一家的遭遇,引起了村民极大的震动,他们每户自发地捐了3元钱,资助朱自归上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朱和良终于把女儿送进了娄底师范学校的大门……

朱自归上师范后,家里的开支一下子增加了很多。眼看着来年儿子朱太能也要上初中了,朱和良心中清楚,仅靠在煤矿里挖煤挣的那点血汗钱,根本供养不起儿女上学。无奈之下,朱和良只好晚上到煤矿挖煤,白天则到附近的乡预制板厂打工挣钱。

朱和良在预制板厂干的工种是用钳子扎预制件网,每天计件给钱。由于朱和良以前从未干过类似的活,刚开始干时很不熟练。几天下来,他的双手就被铁丝刺出了很多血口子。到后来,朱和良手上的伤口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两双手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他每天只好缠着纱布挖煤、洗衣、做饭……

由于伤口在挖煤时受到了感染,朱和良的双手突然肿了起来,奇痛无比,又奇痒难忍。当朱自归看到父亲那痛苦的模样时,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她给父亲跪了下来,哀求道:爸,您就歇几天,不要再出去上班了。我会在课余时间打临工,帮您还 债、供弟弟念书朱和良心酸地安慰女儿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挣钱是爸爸的事。何况爸爸仅仅手受了点小伤,不碍大事第二天,朱和良不顾女儿的强烈反对,往双手上缠了厚厚的纱布后,又按时去上班了。

正当朱和良盘算着还 完债后,就一心一意地供儿女上学时,乡预制板厂却突然倒闭了。朱和良便又来到红木养猪场帮人处理猪粪挣钱,掏一担猪粪只能挣2角钱,而挑运走一担猪粪也只能挣3角钱。

在那里仅干了一个月,朱和良曾经受过伤的双手就被猪粪腐蚀得脱了几层皮,竟然露出了雪白的骨头,令人惨不忍睹。可他仍然坚持着一天天地干了下来。

这年冬天,朱和良忽然想到女儿和儿子已经4年没有穿新衣服了,就决定再辛苦点,多挣点钱,争取能让儿女在新年时穿上新衣服。从此,每天天不亮,朱和良就起赶到养猪厂,一刻不停地拼命干活,每天他都要比别人多挑几十担粪。一天,朱和良忽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走路也开始打晃。一起干活的人见他脸色煞白,便劝他不要干了,回去歇一下,但朱和良却坚持要干下去。结果,在挑第三担粪时,由于体力不支,他重重地摔倒在路上。他的头被石头磕破了,流了很多血,当场昏了过去……朱和良被工友送回家休息。朱自归闻迅赶回家照看父亲。她伏在父亲瘦弱的肩上,哭着说:爸,您歇歇吧朱和良却说:“爸一心想多挣点钱,给你和你弟弟买身新衣服,你们已经4年没穿着新衣服过年了,爸心里有愧啊!”朱自归听了,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她泣不成声地说:“我宁愿一辈子不穿新衣服,也要爸爸身体健康。您若倒下去,我和弟弟该怎样生活啊!”从那以后,朱自归姐弟在生活上更节省了。在炎热的夏季里,朱太能没有吃过一支冰棍。朱自归在学校里从来没有买过超过3角钱的小菜。很多时间,她1天仅吃2个馒头加1杯开水。

2年春节过后,娄底师范与娄底师专合并了,中等师范学生可以通过考试直接升入师专的大专班。按朱自归的成绩,考大专班是没问题的。但她却打算放弃机会,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以减轻父亲的负担。谁知,朱和良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劝女儿继续念大学。为了让女儿安心考试,朱和良装模作样地到青树坪镇的姐夫家去了一趟。回来后,他对女儿说:“我已经和你姨父讲好了,他答应借2元给你上学。”朱自归这才安心地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师专。听到女儿考上大学的消息后,朱和良高兴得一夜没睡着。为了尽快凑齐学费,朱和良决定到附近的朝煤矿建筑工地打小工。

即使是铁打的汉子,也顶不住这种长时间超负荷地劳,朱和良终于扛不住了。2年6月的一天下午,由于劳累过度,朱和良在扛水泥上楼时,一脚踩空,一头栽倒在竹排上。他的右胸被竹片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染红了衣襟……

但朱和良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出现在工地上。工友们劝他惜身体。朱和良却捂着伤口,强忍着疼痛说:“没有钱,孩子拿什么上学啊!”正当朱和良累死累活地拼命挣钱供儿女念书时,更大的不幸降临了。

2年9月的一天,朱和良正在建筑工地上抬水泥板时,突然感到胸口奇闷无比。但他却没有停下,仍然坚持干活。不一会儿,他终于支撑不住了,“哇”地吐出一口殷红的鲜血后,便晕倒在竹排上……工友们七手八脚地把朱和良送到了双峰县人民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朱和良患有胃癌。医生明确告诉他:如果配合治疗,或许还 能活一二年,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惊闻这个消息,朱和良悲伤得大哭起来。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从此一病不起,连累女儿和儿子的学业。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自己不能就此倒下,一双儿女还 在等着自己供他们读书啊!最后,他拒绝了医生“住院治疗”的建议,仅买了些中药,就回到了家里。然而,煤矿的老板和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得知朱和良患了癌症后,竟无情地辞退了他。为了供孩子念书,在家休养了一个月后,朱和良便咬紧牙关,以自己的绝症之躯,四处打工。最后,他又在另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活。亲友们都劝他放弃打工,住院治疗。可朱和良流着泪说:“这种病迟早是要死的,住院也是白花钱啊!”

为了让儿女安心上学,朱和良向儿女隐瞒了病情,并肯求亲友们不要把他患癌症的消息告诉朱自归和朱太能姐弟俩。

由于过度的劳累,又没钱买药按时服用,朱和良身上的癌细胞扩散得越来越快,终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2002年12月13日,距朱和良的50岁生日只有3天了。可是,他却预感到自己的生命马上就要走到终点。即使如此,他还 是硬撑着身体来到了工地。这天上午,朱和良在挑红砖上楼时,突然开始吐血,忍都忍不住。他怕工友们发现而不让他干活,就往嘴里塞一些棉絮吸血,然后继续干活。

这天深夜,朱和良又大口大口地吐了很多血。第二天凌晨,当工友们喊朱和良出工时,才发现他用牙齿死死地咬着棉被,一动不动,而铺下面是一大摊已经凝固的黑血……

这位伟大的父亲,带着满腔遗憾,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恰在这天上午,尚不知情的朱自归带着一包礼物,赶回来准备给父亲庆祝生日。见到父亲冰冷的遗容,朱自归发疯般地扑到父亲的身上,哭喊道:“爸爸!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在整理朱和良的遗物时,朱自归发现了父亲的那张胃癌诊断书。这时,她才知道父亲其实早已进入了生命倒计时。“爸爸,你为什么一直要瞒着我?”朱自归的眼泪再一次滚滚而下。她踉踉跄跄地跑出门外,长跪不起。“爸爸,你再也不用累死累活地打工挣钱供我们读书了。你好好歇息吧!我真希望天堂里有一张暖的大,让你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