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跨时代的尴尬
相信任何一个中学生对这本书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被列入了“中学生课外必修”这个神圣的行列,如果教材没有改版的太快,相信每一个初中学生都曾经被迫写过一篇它的读后感,作为你的暑假作业或是平时作文。
名著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他带给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平心而论,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深刻地体会到,跨时代造成的尴尬。革命实在过遥远,或许当我发现内容很枯燥,翻译出来的词句押韵却生硬,我可以肤浅地说一句,不是还有冬妮娅和保尔的爱情吗?很遗憾,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它感人而坚贞,就像我没有办法理解作者通书制造的气氛。如果我的语文老师看到我在这里大放厥词,一定会狠狠骂我一通,但我不敢保证她有完全读过并且愉悦而享受得读过这本书。据我了解,我的同学之中认认真真自己写完感想的人屈指可数。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摘录了那段著名的独白,作为自己看过这本书的证明。
真的没有抨击这本书的意思,只是,当我这一代已经不知道如何欣赏它的时候,还能指望那些2000后出生的孩子吗?
我不排斥名著,甚至在我很小的时候,都是一本本读过来的。很多时代更久远,作者语言更拖沓,或者细节描写更令人困惑的小说,我都读得津津有味。唯独对它退避三舍。革命的书很多,励志的书也很多,爱情的书就多了。钢铁包含了很多因素,也是目前最出名的,但在我心中,论感动它不如牛牤,论励志他不如在人间,论爱情就更不用说了。
可惜的是,我想这本书将会一直保持在语文书最后的名著导读中,作为我们青少年不可不看的“必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