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1424),朱元璋第四子。明初,封为燕王,多年转战塞北,屡败蒙古贵族,威名大振。1399年,自称“靖难”,举兵南下。后攻入南京,夺取帝位。史载:朱棣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即位后,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营建并迁都北京。他五次亲征漠北,解除了元朝复辟势力的威胁。在第五次亲征漠北回师途中,病死于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附近)。葬长陵(今北京昌平县)。庙号太宗,嘉靖帝将其庙号改为成祖,谥号孝文皇帝,史称永乐皇帝。

朱棣锐意文治,曾旨命解缙等人,将先秦至明,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各辑为一书,定名《永乐大典》,成为我国最珍贵的一部历史文献。他于戎马之余,铺张文治,《御制集》一部,未能留传于世。

浡泥长宁镇国山诗①

炎海之墟②,浡泥所处。

煦仁渐义,有顺无忤。

㥪㥪贤王③,惟化之慕。

导以象胥④,遹来奔赴⑤。

同其妇子,兄弟陪臣。

稽颡阙下⑥,有言是陈。

谓君犹天,遗其休乐,

一视同仁,匪偏厚薄。

顾兹鲜德,弗称所云,

浪舶风樯;实劳恳勤。

稽古远臣⑦,顺来怒趙⑧。

以躬或难,矧曰家室⑨。

王心亶诚,金石其坚。

西南蕃长,畴与王贤⑩。

矗矗高山,以镇王国。

馋文于石,懋昭王德⑪。

王德克昭,王国休宁。

于万斯年,仰我大明。

注释

①浡泥:一作勃泥,又作浡尼。浡泥国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镇国山诗: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于永乐三年(1405)遣使入贡明朝,明成祖遣官封他为国王。他很高兴,便率领妃子、弟妹子女及陪臣泛海来朝,于永乐六年八月入都朝见明成祖。同年十月,麻那惹加那国王病卒于客馆,以王札葬于南京,其子遐旺袭封国王。十二月,明朝派中官张谦等护送遐旺返国。麻那惹加那生前曾请求明成祖将浡泥国的后山封为一国之镇,到这时,遐旺又请求,成祖于是遂封其后山为长宁镇国之山,命张谦等在那里立碑,皇上御制碑文,并系之以诗。

②炎海:指南海炎热的地区。墟:大丘,此指岛屿。

③㥪(lóu)㥪:勤恳、恭谨。

④象胥:古通译官名。《周礼·秋官·象胥》:“掌蜜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

⑤遹(yù):发语词。

⑥稽颡(qǐ sǎng):行跪拜礼时,头至地,即叩首。

⑦稽古:帝王诏谕的套语。

⑧趙(ji):怒走,走。

⑨矧(shěn):亦、又。

⑩畴:谁。

⑪懋(mào)昭:极大地彰明显示。懋:盛大。

赏析

封一方之主山为镇,我国自上古就盛行。《尚书·舜典》:“封十有二山。”孔安国解释为“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这种做法,一直流传到后世。明成祖夺得皇位后,巩固了政权,四海臣服,他先后四次为外国封山,并皆御制诗文,以炳耀海外。为浡泥国封长宁镇国山,是第三次为外国封山。沈德符曾称颂这些诗文“词旨隽蔚”(《明诗综》卷一引),可见它们都是成祖的代表作。

本诗虽专为封山而作,但重点却在赞颂浡泥前国王麻那惹加那的贤德及对大明的忠心臣服。“炎海之墟,浡泥所处”,诗先点出浡泥国的方位,为南方海中一岛国。就是这样的国家,却“煦仁渐义,有顺无忤”。受着仁义的滋养影响,他们从不违背仁义,又有“惟化之慕”的恭谨勤恳的贤王,于是便率领妻子兄弟陪臣远来大明,“稽颢阙下”称臣。这些,都用铺陈的手法,便于追述事情本末。继而赞颂浡泥与大明的关系,“金石其坚”,是双方关系的保证。末尾点出“矗矗高山,以镇王国”及立石刻文的主旨。诗的详略取舍由立碑的目的而定,很得当。

诗用凝炼的四言体,沉郁庄重。上承《诗经》六艺之“赋”,铺陈叙事,便于体现颂扬之情。用字典雅,“煦”、“渐”、“遹”、“匪”、“稽古”、“畴”、“懋”等的自然入诗,除使诗的韵律和谐外,也使诗显得庄严高古,充分体现出文明大国之君的才学气度。作为颂文看,这些字也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