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学于文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1),约(2)之以礼(3),亦可以弗(4)畔(5)矣夫(6)。” (《论语·雍也第六》,并见于《论语·颜渊第十二》)
【注释】
(1)文:正统的文化艺术,例如:六经、六艺等。
(2)约:规范、约束。
(3)礼:合于规矩恭敬的态度或言行举止的规范。
(4)弗:不。
(5)畔:同“叛”,偏离正道、背道而行。
(6)矣夫:语气词,较强烈的感叹。
【语译】
孔子说:“君子广博地学十习十正统的文化艺术,并且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也就可以不偏离正道或背道而行了。”
【研析】
古圣先贤、史前文物,传承文化给人,教人们如何生活,都是以文字为基础而开创新的历史文明的。文字的形音义具有形象、语言、思想的十内十涵和沟通功能,从人法天地自然来看,汉字不但可以表情达意,还蕴藏博大十精十深的宇宙奥秘和承传文化的作用,广博地学十习十正统的文化艺术,可以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明辨是非善恶,修养心十性十。如果文字造成阻碍,要深入地认识其中的思想、道理就很困难;相反地,文字越熟练,学十习十越广博,认识越深入,思想变化就越容易归于正道。
人类的历史文明有兴衰起伏,推想一下:文明新兴了,人们“博学于文”,心中有道德、心法自我约束,天下是繁荣太平的。久了人心道德由兴转衰,“博学于文”领悟也就有限了,就要借着礼节约束言行举止,人心道德更不行了,就要制订法律,好制止人别做坏事,后来“博学于文”也领悟不到什么了,古文难懂,法律越订越严,把人管得死死的,人十内十心还要做坏事,最后人心道德实在太败坏了,可能就要遭天惩、劫难而淘汰掉。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想想我们今天又是处于什么时代呢?渺小的人类真的能改变天数吗?说不定现在正是新旧文明交替的当口呢!那么不想背道而行被淘汰掉,“博学于文”就很主要。
【延伸思考】
1、思想支配着人的言行,思想端正,言行就正。透过学十习十纯正的经典或文化典籍,可以端正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越纯净,领悟越深入。言行举止的消极约束,虽能有辅正的作用,但并非根本。从这一点来看,感官接触什么、大脑装进去什么、纯不纯正,是至关重要的,看看现代人的生活,感官、大脑是不是在广博地接收很多垃圾讯息?是不是因此而麻木?你认为现在算不算是文明最末期了?
2、文字、文化、思想意识、文明,一期一期的,人类学家也难明了这一期文化的起源,更别说是上一期的文化了,想想八卦、太极、周易这些远古文物,是不是很难明白呢?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们这一期的文明,这一期的文化和思想意识,有它纯正的道德十内十涵,那是人们应该明白和遵循的,那样才能生存,如何明白和遵循呢?学十习十它、溶入它,如果违反道德、背道而行,是不是在破坏文明、破坏正统文化呢?这是不是在自我毁灭呢?
【阅读资料】
妙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一段诗仙李白的逸闻,说李白小的时候梦见自己用的笔头上面生出了花,后来果然因此而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妙笔生花,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杰出的文学才能。
江郎才尽,则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创作才能的减退或消失。江郎,即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黯然销十魂者,唯别而已矣”,“春草碧十色十,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在其脍炙人口的传世名篇《别赋》中,千古传唱,足见其杰出的才华。但是江淹到了晚年,却先后依附萧道成、萧衍等权贵,当起了大官,过上了安富尊荣的生活,就再没写出好的文章了,时人皆称“江郎才尽”。
关于江郎才尽的故事,在《南史·江淹传》中还有两则记载。江淹曾任宣城太守,当他罢职回家的时候,停船在禅灵寺,夜里梦见一个自称张景十陽十的人,对江淹说:“以前我送给你一匹锦缎,现在到该还我的时候了。”江淹遂从怀中十抽十出几尺锦缎,那人很生气,说他把锦缎剪裁得快完了。正在埋怨,见丘迟(《与陈伯之书》一文的作者,其文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十群十莺乱飞”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站在旁边,张景十陽十便对丘迟说,“剩下这几尺,也做不成什么了,就送给你吧!”
还有一次,江淹住在冶亭,又梦见一人,自称郭璞(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晋书》称他“词赋为中兴之冠”),对江淹说:“我的笔在你那里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了吧!”江淹随即向怀中一十摸十,竟真的有一支五彩笔,也只好归还郭璞。锦缎也没了,五彩笔归还,江淹自然就无才可用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喻文才出众的还有诸如“椽笔”、“魁星”、“锦绣文章”等等,而像李白、江淹这样梦中神迹的故事,历朝历代都层出不穷。这也说明了一个极其重要问题,古今的很多文学大家,都是在一个普遍对神有着虔诚信仰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而且很多创作者本身都是信神的,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概莫例外。
传统文化中对文学创作境界的描述,还往往和音乐、绘画、艺术的创作有着相似的表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神韵,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天衣飞动”的画境,传统绘画中“心领神会”的意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赞叹,都无不表明了“如有神助”这一简单的事实。公元二零零七年新唐十人神韵艺术十团十全球巡回演出的剧目《造像》,就用乐舞的形式再现了艺术创作的根本:那就是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创作者都是通过对神佛虔诚的信仰与纯善无私的心十性十升华,从中得到神佛的启发与智慧,而创作出来的。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就不难解释,博取功名的文章为什么不能流传久远,也是“江郎才尽”的一个原因所在。
天降生花妙笔,着我锦绣文章。此笔唯敬天知命者得有,唯有德者居之,唯以苍生为己念者善用,唯有志者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