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原文】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第九》)
【注释】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文化闭塞落后不开化。
【语译】
孔子想要搬到东方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
【研析】
环境开化与否容易影响人居住的意愿。但是对于圣人或君子而言,他坚定的信念或智慧是不会被环境所左右的,相反地,他会以自身的修为及能力去改变所处的环境。甚至带动环境往良十性十的、美善的方向去发展。中唐诗人刘禹锡于《陋室铭》中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又云:“斯是陋室,维吾德馨。”是以孔子的回答也正体现君子的高贵慈悲的十精十神:不畏蛮荒之境,乐将文化知识传播到这些被人遗忘的地方,教化当地人们,这正是君子“兼善天下”积极有为的十精十神。
【延伸思考】
1、如果换成你,你愿意到类似九夷的地方居住吗?为什么?
2、想想看,有哪些人曾经或正在履行孔子的十精十神,深入落后偏远之地担任志工或亲善大使等任务?
【历史故事】
亲近远来
鲁哀公对孔子说:“我今天有些空闲,让我跟您谈谈我的心情吧。”
孔子容十色十为之一变,避开席位说:“君主不可以向下臣谈论心情,这样就会君主不像君主了。还是让我们谈一下怎么治理国家吧。”
鲁哀公说:“很好,那就请先生讲讲吧。”
孔子说道:“在治理国家方面,虞舜可以说是榜样了。他凭借高尚的道德承袭了尧的王位,他制定礼规,发散圣德,北方边远的少数民族都前来归顺。南方的交趾接受安十抚,从东到西,日月出入的广大范围十内十,没有人不听从他的号令。”
孔子接着说:“那时人民心明眼亮,都能阐明虞舜的德教,使之通达于四方,四方之外的肃慎、北发、渠搜、氐、羌竞相归顺。虞舜之后大禹继起,他根据天意行十事,修明道德,发挥才干,人民都能阐发他的德教,使之通达于四方,四方之外的那些地方又都竞相归顺。”
“大禹去世后,传了十七代便是夏桀。桀不遵循先王圣明的教化,沉醉酒十色十,政十治悖乱,大肆兴修宫室、建筑高台,害虐人民。民众忧愁得快逃走了。于是商汤继起,他不忍心看见天下的人民遭受杀戮,便接受天命做了天子。他继承了大禹的德政并续修虞舜的事业,辅助上天,终于又使人民喜悦,四方之夷前来归附。”
鲁哀公神十色十凝重的说:“先生教给我的这些为政之道简直太伟大了!但是先生所列举的这些圣王的德教,很难做到啊。”
孔子说:“没有什么困难的,善于管理政事的人,要使在近处的老百姓感到喜悦;对待远方的人,要亲近他们,使他们前来投奔。如果能够做到这些的话,也就够了。”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划分华夏和夷狄,但是并不是从民族上进行划分,而是以文化上的先进与否进行的划分。这样划分的目的不是要将他们视为异族之后而抛弃,或者是用武力来征服,而是要用修文德的方法使他们自己前来归附,从而使他们在文化上也得到进步。
【课后作业】
试讨论历史上还有哪些明君也能以德政感化四方夷狄竞相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