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透视人世的慧眼·原文·曾侯乙
一个极其平凡的人,写出了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书,那就是《菜根谭》。这本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书,也不知道被后人翻印过了多少次,由此可见喜读此书的人之多。古人云:性定菜根香。精心沉玩,乃得其旨。毛泽东身前非常喜欢此书,他就曾说过:“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我读《菜根谭》从中看到,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读《菜根谭》,更多的是想弄懂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这种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在书中无处不在。“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素;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涉世不深的人,所占染的不良习惯也相对来说要少些,而阅历比较丰富的人,所懂得的奸谋技巧也就比较多。所以想做一个心胸坦荡的君子,与其精明老练,熟悉人情世故,不如纯朴天真,做个诚恳正直的人;与其处处谨小慎微拘泥小节,不如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为人处事,一个人必须胸怀正直,与人为善,不必矫揉造作,这样便可以吃得安稳饭,睡得安稳觉。如果一味追求世故圆滑,逢场作戏,势必钻进自己的圈套,后悔还来不及。
有那么一些人常叹世态炎凉,而书中是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的“我”与世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智慧啊。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当人被物质与欲望所束缚后,就会觉得生命很可悲;悠然游乐在纯真的本性中,才觉得生命很可爱。知道什么很可悲,那么尘世的欲望就可以立刻消除;知道什么很可爱,那么神圣的境界就自然会达到完美。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真可谓:物欲可哀 性真可乐矣。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会一时糊涂,结果作茧自缚,相反,倒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安然度日。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着,欲界是仙都。心有挂牵,乐境成苦海矣。”山林本是清静、幽美的境地,而一旦营绕留恋,便与事务繁忙的闹市、朝庭无异了;书法、绘画之类本是高雅之事,但若过于执著、痴恋,便与经商、做买卖很相象了。
也就是说:内心保持清净,丝毫不沾染外物的话,世俗生活也会过得象神仙一样逍遥自在。但若执著于外在的人、事、物而不能摆脱,那么即使令人感到优美、快乐的境界,也会变得苦海无边。
博大、淡泊、宽容、善良,谋略和智慧,书中无处不在。读《菜根谭》,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这就是《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就是《菜根谭》。
选自新华论坛读书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