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汉武帝
作者:李亚平
公元前141年,做了十六年皇帝,完成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死,刘彻即位,这就是常常被人们说到的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他继承了汉高祖以来七十多年休养生息的财富,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意识形态基础。影响所及,垂两千年不绝,对外开疆拓土,声威远被于西域三十六国。最盛时,可能到达过今日之里海地区,治下臣民凡六千万,恰足与同时代的罗马帝国相比拟。
汉武帝刘彻是景帝的第九个儿子。他能够登上皇位,有一段相当曲折离奇的过程。
刘彻的外祖母,名叫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本来已经嫁给了金王孙,后来,有人给她算了一卦,说是她的两个女儿都有贵相。于是,这位老太太臧儿又不由分说,把女儿从金王孙那儿夺了回来。金王孙当然气不过,准备与她打官司。臧儿也挺绝,她立刻把这个女儿送进了太子宫里,成了太子刘启的夫人。这一来金王孙没脾气了。王夫人得到刘启的宠爱,很快生下了刘彻。据这位王夫人自己介绍,她怀刘彻时,曾经梦见太阳钻进了自己的怀里。因此,刘彻深得景帝的喜爱。
景帝即位后,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刘荣的生母是栗夫人。当时,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刘荣,却在栗夫人那儿碰了个钉子。一个重要原因是长公主经常把后宫其他的美人推荐给景帝,令栗夫人耿耿于怀。长公主一气之下,便转过来要把女儿嫁给刘彻,王夫人则相当痛快,立刻表示同意。于是,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长公主将六岁的刘彻抱在怀里,问他:
“彻儿想不想要媳妇儿?”
刘彻回答:“想要。”
长公主将身边的宫女挨个指给刘彻,问他要哪一个。刘彻一个也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刘彻:“阿娇好不好?”
刘彻笑嘻嘻地说:“阿娇好。如果阿娇能给我做媳妇儿,我一定盖一座金屋子给阿娇住。”
这就是金屋藏娇的故事。就此,王夫人与长公主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栗夫人。这位长公主八面来风,很能折腾事儿,又与弟弟汉景帝的关系挺不错。于是,她经常有意无意地在景帝面前挤对栗夫人,夸奖王夫人美丽贤惠,夸奖刘彻懂事儿,使景帝一点一点觉得栗夫人和刘荣越来越不称心。
从历史记载上判断,这位栗夫人可能是位忌妒心较强且颇有个性的女子,由于儿子被立为太子,也就大约表现得相当骄横,以至于有时在景帝面前也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闹意气。
有一天,景帝患了病,将栗夫人叫来,拜托她在自己死后,善待其他的儿子与嫔妃。谁知,栗夫人不受托,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这使景帝又惊又怒。他不由得想起高祖刘邦死去不久,吕后诛杀诸皇子,荼毒后宫与戚夫人的往事。于是,皇帝心中很不愉快。
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知道皇帝开始讨厌栗夫人之后,就悄悄让人撺掇大行,向皇帝请求册封栗夫人为皇后。大行是当时负责礼宾接待事宜的官职,后世改称大鸿胪,职责类似今天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这位懵懵懂懂的礼宾官不知厉害,居然真的去做了这件很危险却也很可能赚来富贵的事情。结果,皇帝闻言大怒,骂道:“这种事情难道也是你该过问的吗?”立即下令将这位大行砍头示众。并很快下令:将太子刘荣废为临江王,半年后,立王夫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不久,临江王刘荣自杀,栗夫人也活活气死了。
这一年,刘彻七岁。时为公元前150年冬。
十年后,景帝死,刘彻即位,为汉武帝。时为公元前141年。这一年,刘彻十六岁。他很快便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实在不愧为那位阴毒狠辣母亲的儿子。
说起来,在中国的所有皇帝里面,汉武帝刘彻应该算是运气最好的一位了。不光是他奇特地顶替同父异母哥哥当上了皇帝,还因为他的祖先们为他创下了一份极好的家业。据史书记载,经过从刘邦到文景之治这四代汉家皇帝的节衣缩食,不但老百姓家有余粮,皇家的粮食仓库里,也堆满了粮食,以至于仓库里堆不下,露天堆在院子里,很多已经霉得不能吃了;皇家的钱库里,则堆满了金银与钱币,以至于用来穿铜钱的绳子都朽烂了。
可以想见,任何人碰上这样的好运气,日子都会过得相当惬意相当舒服相当飘飘然而随心所欲。我们的一代英主汉武帝刘彻就处在这种状态之中长达半个世纪。
小皇帝刘彻喜欢儒家学说。当上皇帝没几天,就任命同样好儒的舅舅窦婴为宰相,任命他的另一个舅舅——王夫人同母异父的哥哥田蚧为太尉,相当于今天的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两位舅舅又推荐了两个儒生:一个叫赵绾,担任御史大夫,当时这个职位的权力很大,除了协助宰相处理中央行政事务外,还有权监督全国各地的行政、军事、财政等,其地位相当于今天主管司法监察的副首相;另一个叫王臧,担任郎中令,这也是一个要害职位。
这两位一上任,就撺掇小皇帝议建明堂以朝诸侯、巡狩、改历和服色。这还不算,赵绾还希望皇帝今后不要再向窦太后汇报工作,以免受老太太的影响。这可就惹出了大麻烦。
应该说,这几个人要做的事情并没有特别不得了的东西。问题是他们碰到的窦太后可不是个一般的老太太。她是文景之治中那位汉文帝刘恒的正宫夫人,汉景帝刘启的亲生母亲,汉武帝刘彻的亲奶奶。
这位老太太身经四个朝代:
青年时代伴随自己的丈夫刘恒度过了吕后乱政之际的危难,亲眼看到丈夫怎样当上皇帝并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那时,她自己节衣缩食,穿粗布衣服,吃简单饭菜,甚至在社会已经相当富庶,一般老百姓都开始穿戴绫罗绸缎时,她还在皇帝丈夫的要求下,率领后宫妃嫔只能穿布衣短裙,上面连一朵花也不能绣,特别俭朴。由此,赢得了人们相当广泛的尊敬。
中年之后,这位老太太又跟着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经历了错杀晁错、最终平息七国之乱、逼死一代名将周亚夫的大风大浪。
在老太太看来,文景之治时的国泰民安,是文景两代君臣,历时四十多年,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术才达到的。从史迹上判断,这也的确是事实。因此,老太太笃信并极为喜欢黄老之术,讨厌夸夸其谈假模假式的儒家之术。
还是景帝在世时,有一个儒生博士官袁固知道皇太后喜欢读《老子》等道家的书,就对皇太后说:“这是奴仆书,不值一读。”
老太太很恼火,回敬他说:“你读的儒家书是罪犯的书。”
于是,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话不投机,吵起来了。老太太急了,下令博士去与一头野猪决斗。汉景帝挺替自己的母亲难为情,觉得这是学术之争,争不过伶牙俐齿又倔头倔脑的书生,就让人家去和野猪决斗有点过分;可是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于是就自己跑去为博士仔细挑选了一把利剑。谁知,这个博士不光会读书,还会剑术,上去几个回合下来,就把野猪刺死了。老太太这才饶了这个儒生。
如今,身经四朝的老太太已经是太皇太后,成了皇家的一个象征了。眼看着还是个半大小子的孙子被一帮子儒生鼓动着胡来,又要开工程,又要改革礼仪服饰制度,还明摆着想要自己靠边休息,心中不禁既痛且怒,就把手下人私下里收集到的这帮人徇私营利的证据,一股脑摊到了小皇帝的面前,责备小皇帝用人不当。小皇帝傻了,只好罢免了两个舅舅,又把赵绾和王臧抓进监狱,并废止了他们建议要做的那些事儿。这两个儒生自认为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受辱,就在监狱里自杀了。
此后,小皇帝大概有些意兴阑珊。于是,很喜欢跑到皇宫外面去玩儿,就是所谓微服冶游。他常常与身边善于骑马射箭的人约好,自称平阳侯,在夜里溜出去。天亮后,这帮家伙在南山之下驰马打猎,而且在农民的麦田里奔腾驰骋,惹得老百姓追在后面呼号怒骂,并且报了官。当地的地方官搞不懂怎么回事,下令追捕这帮人。后来,他手下的一个家伙把皇帝专用的东西展示给地方官看,才算不了了之。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说,有一次,他们半夜微行,到一家旅舍投宿,向老板要饮料喝。老板怀疑他们是盗匪奸人,没好气地说:“没有饮料,有尿,要不要?”然后,老板悄悄招来一帮小伙子,准备收拾他们。老板娘很有眼力,觉得这位客人的相貌气度不像凡人,对老板说:“这客人不是普通人,带着武器又有防备,你不要乱来。”老板不听。老板娘就给老板灌酒,把他灌得烂醉后绑了起来。那帮被叫来帮忙的小伙子们不知道怎么回事,纷纷回家睡觉去了。
老板娘赶快杀了只老母鸡,炖汤烧菜给小皇帝们吃。
第二天,小皇帝回到宫里,把老板娘召来,赏给她金千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两百多万人民币。还把她老公封为羽林郎,就是皇家近卫军军官。
小皇帝最为成功的一次出行,发生在当了皇帝的第三年。那一次,他路过并拜访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家。
当时,他的皇后是陈皇后,就是那位准备金屋藏娇的陈阿娇。长公主刘嫖帮助他击败同父异母哥哥当了太子后,阿娇为太子妃;即位为皇帝后,阿娇被立为皇后。没想到,阿娇当上皇后之后,仗着母亲的拥立大功,变得脾气很大,不许小皇帝接触其他的女人,她自己又迟迟不能生育。史书记载说,为此,皇后费尽心机,花了相当于今天一千多万元人民币求医问药,还是没有效果。于是,小皇帝开始疏远阿娇皇后。
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知道这个情形后,很用心地搜罗了一批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女孩子加以培训。这次,小皇帝到她家来,平阳公主就让这批歌女出来献艺。结果,小皇帝在满园春色中,看中了一个叫卫子夫的女孩子。从此,这位卫子夫平步青云,从一个身份卑贱的歌女一步步走上了大汉天子皇后的宝座,演出了汉家宫阙中极为扣人心弦的一出悲喜剧。并由此衍生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此为后话。
平阳公主看到弟弟喜欢卫子夫,就很大方地把这个歌女送给了弟弟。小皇帝如获至宝,把她带回宫中,宠爱有加。从此,便很少再到陈皇后阿娇那儿去了。长公主刘嫖知道这件事情后,很不高兴,可又没有办法,就把卫子夫同母异父弟弟卫青抓起来,预备杀掉。这个卫青是卫子夫母亲的一个私生子,当时也在平阳公主府上,做公主驾车牵马的奴仆。他的朋友公孙敖知道长公主要杀他的消息后,约了几个人,偷偷溜进去把他救出来,并送到小皇帝刘彻那儿去了。此时,刘彻与卫子夫情意正浓,加上卫青高大魁梧,仪表堂堂,刘彻挺喜欢他,封他为一座宫殿的主管,并兼自己的贴身侍卫。几天之内的赏赐累计达到金千斤,相当于两百多万人民币。
阿娇当然不甘心。她几次找机会想要毒死卫子夫,都因为刘彻已经在提防她而没有成功。一般说来,人一气急败坏,就可能乱了方寸,乱了方寸,就可能做糊涂事。阿娇就是这样。情急之下,她请来一位叫楚服的著名女气功大师,到宫中来行巫蛊之术,就是做一个木头人,在上面刻上卫子夫的名字,天天对着它发功念咒,据说,这就可以将卫子夫弄死。于是两人就这样开始忙开了。
谁知,没过多久,卫子夫还好好的没怎么样,她们的事情却败露了,被人报告给了皇帝。刘彻下令捉拿楚服,并彻查严办。结果,连楚服带她的徒弟,加上牵连进来的宫女、内侍三百多人被逮捕,并统统被开刀问斩。
这就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的第一次巫蛊事件。这次事件,导致宫廷内外三百多人死亡,皇后被废。
而第二次巫蛊事件,比这一次严重了许多,导致长安城里十几万人死亡、太子被杀、皇后自杀的可怕后果。这是后话,我们在下面再谈。
这一次,汉武帝一翻脸,把陈皇后阿娇吓坏了。好在刘彻念在金屋藏娇的情分上,只是将她皇后的名分废黜,把她迁往长门宫居住而已,没有再为难她。汉武帝刘彻答应她的母亲长公主,不改变阿娇的待遇。
阿娇十分悔恨。她知道汉武帝很欣赏司马相如的文章,于是,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帮忙。这时,为了茂陵的一个女子,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也刚刚度过一场爱情危机:卓文君的一篇《白头吟》,唤回了司马相如的情义。一时间传为佳话。
阿娇赠送给司马相如一百金,请他帮自己也作一篇能唤回汉武帝感情的文章。司马相如为她写了一篇挺动感情的赋,叫《长门赋》。阿娇让宫女们背熟传诵,希望能够传到刘彻耳朵里去。可惜,没多久,卫子夫为汉武帝刘彻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据;赶巧,此时卫青又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打了一个大胜仗。刘彻就此机会,将卫子夫立为皇后,把刘据立为太子。并再也没有回到阿娇那儿去了。
这时,窦太皇太后死去几年了,已经没有人能够帮助阿娇;也没有人能够限制汉武帝刘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了。
考察汉武帝刘彻一生的事业,大致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他对内政事务的处理;
二是他对外部征伐与外交事务的处理;
三是他作为皇帝对个人与皇室事务的处理。
综合说来,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判断,“汉武帝刘彻不可能一眼看穿自己在历史上的作为的真意。”这可能是一句很贴切的形容。原因是,即便在今天。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很难洞察他在两千年前的那些作为的全部意义。
我们只能说:这位所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在个人品性上,极度凶残暴虐;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完全以他的自我为中心。他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把好事和坏事掺和到了一起,甚至就是在上述的三个方面,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我们差不多完全无法作出“好”抑或“坏”的泾渭分明的判断。
或许,只有这样,才构成了他的所谓雄才大略?
窦太后是在汉武帝刘彻当上皇帝的第六个年头死去的。老太太的死,大约使汉武帝刘彻有了一种解放了的感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对刘彻的行为作出任何约束了。
窦太后死去的第二年,刘彻就将年号改为元光元年。从此,中国改变了以帝王在位年份表达时间的制度,开始用年号记录时间的推移。随后,很快与董仲舒们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帝国意识形态。
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帝国之后,实际上基本继承了秦始皇的遗产:即在帝国广阔的疆域之内,在占人口绝对压倒多数的农业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建立至高无上的、以皇帝为代表的帝国国家机器。
但是,无论是秦帝国以严刑峻法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还是刘彻的父祖们以无为而治为特征的黄老之术,都很难与现实的经济结构和国家形态相吻合。原因是:
——秦帝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事实,证明了这个国家具有高度的制度优越。如前所述,秦始皇过度膨胀的欲望和无法承受的资源滥用拖垮了这个伟大的帝国。当严密而理性的法律制度无情地服务于这种欲望的滥用时,便自然而然地一同受到了深切的憎恶。这是我们读到那些对秦帝国严刑峻法的猛烈抨击时,感到特别无奈的原因。这可能是新生的汉帝国采用黄老之术对国家实行无为而治的重要原因。
——然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固然有利于与民休息,生聚发展,却又很难应对北方游牧民族侵略、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帝国内部来自人本能的要求权力再分配所带来的挑战。
因此,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建立在亲子人伦基础之上,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就成了帝国统治者的最佳选择。对于皇帝的欲望来说,这套理论显然比秦帝国的法制精神要赏心悦目得多。因此,尽管孔孟之道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但是,却是直到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才正式登堂入室,成为钦定的帝国意识形态。
董仲舒认为,道,就是宇宙和世间规律,源自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皇帝作为天子,是上天的意志,与上天具有天然的关系。因此,他是人世间最高最终的权威,他的仲裁带有神权的力量。这就是天人合一,这里显然将皇帝神圣化了。
天人感应则是天人合一的一个意义延伸。指的是当皇帝作为人格化的神,代表上天进行统治时,世间好的事情,体现了上天的意志,不好或无道的事情,则是对天道的背离,上天将降下灾难或变异以示警告。如果还不改弦更张,则伤败乃至。这里,在将皇帝神化为天道化身的同时,委婉地对皇帝提出了行仁政的劝告。表明,中国知识分子伴随着皇权权威的确立,力图使自己变得更加柔媚可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通俗地解释就是所谓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即做人不应该违反的五种行为规范。这里的核心理念是君臣父子关系。儒家思想要求:在家庭关系上,要事亲以孝;在国家事务上,要事君以忠。他们认为,不孝的人不可能忠,能尽忠的人则必是大孝。不忠不孝者则是禽兽;既是禽兽,则人人得以诛之。他们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在人间世俗化了的天道。
这套说辞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引申极为可怕: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不死则为不忠;父让子亡,子不敢不亡,不亡则为不孝。
于是,形成了一套极为严密的、与经济结构和国家形态严丝合缝的意识形态。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超稳定结构。特别是这套意识形态理论,与帝王专制结合起来以后,极其野蛮地禁锢了中国人的头脑,禁锢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可以说:这种对中国大一统帝国统治结构的设计与建设,开始于秦始皇赢政,而最终完成于汉武帝刘彻。
此后,中国的历代皇朝都是在这样的框架下展开的,绵延两千年而不衰。
事实上,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董仲舒的这一套理论其媚入骨,极端无耻。尽管他还说了许多冠冕堂皇的话,不过,人们能够记住并确实发挥了作用的,只有这些对帝王渗透到血液里的奴颜媚骨。其发扬光大,导致中国人的膝盖和脊椎长达两千年严重缺钙,使得千千万万中国人在两千多年里,只能跪倒在一家一姓的皇帝脚下,任凭其为所欲为。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套半宗教化的理论,才为聪明的汉武帝刘彻所立即接受,并迅速在帝国朝野推广开来。
汉武帝刘彻所推行的一套财政制度也很有意思。他任命了一批像桑弘羊这样出身商人的财政官员。这帮人的确敛财有术。他们推行了一整套国家垄断性质的经营活动。
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了极为厉害的“算缗”和“告缗”令,对工商业者实行全面的管制与搜刮。
“算缗”指的是举凡从事物品制造、借贷、买卖、租赁、储存、金属冶炼、囤积、贩卖以及私人使用的车辆、船舶等,一律要主动申报,并按照财产数额与营业额的双重标准与比例纳税。对于不主动申报或者申报不实者的惩罚是:发配边疆戍边一年,财产没收。
“告缗”则是一种告密奖励制度,规定:凡是对于不主动申报或者申报不实者实行告密——揭发检举的人,将获得被检举者的一半财产作为奖励。
为了推行这套制度,汉武帝曾经以“废格沮事”——阻碍法令实施的罪名,下令将相当于首都行政长官的右内使公开处死。结果可想而知。史书记载说,一时间,“告缗遍天下”。也就是说,全国人民都变成了告密自肥的无耻之徒。史书接着记载说:国家没收了成亿的钱财、成万的奴婢、成千万计的田地、数以千百计的房屋,“中家以上大抵破产”——中产阶层以上的人家大体上都破产了。
遥想当年,当官员与其治下的人民,兴高采烈地分享着主观色彩浓厚的告缗的成果时,可以想见,这个国家已经变成了肮脏龌龊的鬼蜮世界。
元狩五年,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的国家垄断专卖,并一度实行了江河湖海中捕鱼捉虾莲藕菱角的国家垄断专卖。只是由于物价立刻腾跃——即物价暴涨,而不得不终止。史书对此的记载是:实行盐铁专卖后,盐铁宫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业绩,纷纷生产“大器”,而百姓们日常需要的器具却供应不足,并且价格昂贵。垄断专卖的结果是:农具“割草不痛”,意即连草都割不断。导致农民不得不“木耕手薅”——用木头做的工具甚至用手耕作。
而由于食盐价格过高,百姓们已经吃不起盐,其应对办法则是“淡食”之,大约就是饭菜里不放盐的意思。
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又下令,在流通领域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
均输法指的是命各地将贡税改为当地特产,以当地平均价格计价,官府则在其他地区高价出售;平准法指的是由国家在各地设立平准官,垄断天下货物及价格,使商贾无法牟利。史书的记载是:朝廷大获其利。
从当时的情况看,这些财政政策对国家敛财不可能不起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其对社会的重大杀伤力也不可能不是持久而深刻的。由此,到汉武帝中后期,社会危机与经济危机已经十分严重,这一套杀鸡取卵式的财政政策已经日渐失去效用,并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副作用与后遗症。为此,曾经受到过后世历朝历代相当广泛的批评。
从今天的眼光看,大约只有那些小商贩出身的官僚,才能想得出这样的馊主意。事实上,这种依靠国家权力与民间争利,打击商业利益的做法,对窒息民间活力,阻止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 从汉代画像砖上看,汉武帝时代的农业用具与两千年后人民公社初期的农业用具基本一样,似乎可以成为上述判断的依据。
此外,汉武帝采取了一些诸如抑制豪强、削弱诸侯王对抗的能力,迁徙人口开发西部等等,做了一些他的祖先没有做到的事情。为后代对他的称颂提供了依据。
事实上,对于现代人来说,在国内事务上称颂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一件相当危险而且乏味的事情。或者换句话说也可以成立:汉武帝在国内政治上所推行的许多举措,或许恰恰是我们今天需要反省的。
他对中华民族的真正贡献,很有可能表现在对抗匈奴侵略,开疆拓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有数的庞大版图这一点上。一位名叫夏曾佑的历史学家认为:对于中国历史,有三个人很重要: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因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可能是一个相对恰当的评论。
中国的北部边疆,东起辽东,经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到河西走廊的甘肃,连绵万里的边境线,裸露在亚洲腹地的草原与沙漠面前,成为历朝历代君主的一个噩梦。两千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游牧民族骑兵,从这里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地进入中国内地,给我们不可一世的帝王们带来无尽的屈辱与烦恼。
高祖刘邦曾经被号称三十万之众的匈奴骑兵围困在山西,几乎全军覆灭。
吕太后曾经被匈奴首领用几近黄色段子的非外交语言给予过戏弄和嘲讽。
帝国政府每年必须支付相当大的一笔开支给匈奴,用于换取和平。
如今,轮到汉武帝了。他必须与前辈们一样,面对凶猛的匈奴铁骑。
匈奴,操阿尔泰语,民族起源不详,最终的下落也不详。有一种说法,认为匈奴西迁后,与今天居住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民族有某种族缘联系。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汉武帝面对着的是一个极为可怕的邻居:这个邻居,满怀敌意,占据着从今天的东北,到青海以西,北到贝加尔湖畔,南到阴山脚下的广大土地。大汉开国以来,列祖列宗在这个邻居面前遭遇了一连串的耻辱,还未曾有过扬眉吐气的记录。
从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夺取政权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匈奴骑士的剽悍与凶猛:
冒顿单于是头曼单于的儿子。头曼单于宠爱的一个王妃生下幼子后,准备废冒顿而立少子。于是,派遣冒顿到月氏作人质。随后,头曼单于出兵攻打月氏,意图借月氏之刀杀掉冒顿。冒顿偷了一匹好马逃回匈奴,使父亲十分欣赏儿子的勇敢,让他做了一万名骑兵的首领。
冒顿用响箭训练自己的部下,他下令,凡是不朝响箭所射目标放箭的人一律处死。
第一次率众出猎时,冒顿用响箭射击猎物,有些人没有跟着射,结果,所有这些人全部被冒顿处死;
第二次,冒顿用响箭射自己的一匹好马,不敢射者又被杀死;
第三次,冒顿用响箭射击单于的宝马,他的部下立即向宝马齐射。
由此,冒顿知道部下已经完全听命于自己。于是,在一次随父亲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用响箭朝父亲射去,左右也一齐开弓,将头曼单于当场杀死。冒顿遂自立为单于,成为著名的匈奴领袖。
诚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从军事理论上讲,匈奴人比中国人具有先天的优势:他们生活在马背上,他们的谋生工具与战斗武器一致,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他们省略了中国人为进行一场战争所必须进行的一切准备工作:组织动员,装备,征调,训练等等。在他们具有高度机动性、来去如风的攻击面前,作为农耕民族的中国人命中注定了永远要手忙脚乱。从不停地修建长城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们力图改变这一点的艰苦努力。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刘彻23岁,登基第七年。
这一年,汉帝国结束了长达近七十年的“和亲”防御政策,正式拉开了与匈奴之间决战的序幕。到汉武帝晚年,这场决战整整进行了四十三年。
在这场惨烈而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奴隶出身的卫青最先崭露头角。
假如没有与匈奴的对抗,这位靠姐姐得宠而平步青云的年轻人,在历史上很有可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如今,他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卫青曾经先后七次统帅大军远征,长驱数千里,在漫无边际的戈壁、沙漠、草原之间追奔逐北,在一连串代价惨重的胜利后,扭转了整个战略态势,并在西北部将中国的疆土拓展到了巴尔喀什湖。从此,匈奴走向衰弱,再也没有能够扭转颓势。而卫青一再获得军事功绩,也以过去奴仆的卑贱之身,被汉武帝封为大将军。并且,此时,他以前当奴仆时的主人平阳公主死了丈夫,居然拜托已经当了皇后的卫子夫做媒,改嫁给了卫青。于是,卫青从汉武帝的小舅子,又一跃变成了汉武帝的姐夫。
另外一位罕见的人物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这是一位似乎专为这场战争而降生的军事天才。从18岁到24岁,这位青年将领六年间六次领兵出征.每次都奇迹般地取得辉煌战绩。汉武帝为了嘉奖他,准备盖一座大房子奖赏他,他坚决辞谢,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思是: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为自己的家庭考虑呢?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出塞两千里,在几次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战役中大获全胜,将匈奴彻底逐出了祁连山一带,汉帝国设置了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此次,水草肥美的河西地区易手,使双方势力消长大受影响。
当时,祁连山下是水草丰美的牧场,焉支山则是出产胭脂的地方。匈奴人失去这些地方后,相当伤心,很难受地传唱着一支歌谣:“失去祁连山,使我的牛羊不能繁息;失去焉支山,使我的姑娘没有颜色。”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刚刚24岁,突然患病死去。一颗极为耀眼的将星就此陨落了。
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的传奇故事很多。据说,他出身于军人家庭,武艺超群,并练就了极高超的骑术与箭法。
史书上记载说:有一天晚上,他带人回营地,突然发现草丛里蹲着一只猛虎,他一箭射去,正中猛虎的额头。军士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酷似猛虎的石头。那只箭射进石头达半尺深。从而使他威名大振。
他的资格很老。在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时,李广就由于战功卓著,很受汉文帝的赏识,叹息说:可惜李广生不逢时,要是生在高祖刘邦时,封万户侯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时,李广随周亚夫参加平叛七国之乱的大战,由此成名。
有一次,匈奴兵入侵上郡。汉景帝派了一个宠臣监李广军出击匈奴。这个家伙带着数十名随从在外面闲逛时,遭遇了匈奴三名骑兵,其中一人用箭射伤了他,并将其他随从几乎全部射死。他逃回来向李广报告,李广说,这个射手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英雄。随即带百余名骑士追赶,李广将两名匈奴骑兵射死后,活捉了那名射手,一问,果然是匈奴射雕者。
谁知,他们将俘虏捆好,爬上山正准备返回营地时,迎面看到匈奴骑兵漫山遍野而来。李广手下的骑士们吓坏了。想赶紧往回逃。李广却下令迎着敌人前进,到距离只有一千米左右时,他下令停止,并卸下马鞍,让大家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匈奴骑兵糊涂了,以为是诱兵之计,不敢上前。这时,一个骑白马的军官走出匈奴大队,试探着过来观察他们的动静,李广跳上光背马,冲过去一箭把那个匈奴军官射下马,然后,又慢悠悠地走回来,躺倒在山坡上。就这样,双方一直对峙到半夜,匈奴骑兵害怕李广他们的伏兵在夜里出击,终于悄悄撤兵而去。
李广长期与匈奴作战,并先后担任过北部七个郡的太守,是一位武艺高、会打仗、不怕死的将军。匈奴兵相当怕他,给他起了个飞将军的别名。而他的部下则极为爱戴他。据说,李广不善言辞,但爱兵如子。出征塞外时,士兵喝不上水时,他决不走近水源,士兵吃不上饭时。他决不用餐。这使他的很多部下都愿意为他效死力。就这样,成就了一位千古传诵的一代名将。可惜,这位名将死得很冤,或者说死得很不值得。
最后一次远征时,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大将军卫青派他率军绕道走东路,结果迷路误了会师日期。卫青下令追究责任,准备治罪。老将军流着泪对将士们说:“我一辈子和匈奴打了七十多仗,从来没有退缩过。这次大将军让我走远道,迷了路,耽误了军期,我能说什么呢?我已经六十多了,难道还要上公堂去面对那些刀笔吏吗?”说着他就自杀了。
据当时的历史学家记载:李广的死讯传出后,军中一片哭声,而且“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就是说,许多并不认识他的内地老百姓也都为他痛哭流涕。李广至死没有封侯,很多人认为汉武帝刘彻对他不公平。
今天,驱车走在中国西北部的广阔土地上,让我们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距离战略后方如此遥远,补给线如此漫长,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地理环境如此陌生,而对手又占尽地利之便,可以想见,那些胜利的取得该是何等的来之不易。据司马迁记载:当时,每送到前线一石军粮,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六十四石;而十几万出征将士,能够平安返回家园的,常常只有两三万人,甚至只有几千人。其惨烈,亦可以想见。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实在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对这一切给予充分的尊敬。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开疆拓土,形成中国东起辽东朝鲜中部,西到今日巴尔喀什湖畔,南达越南腹心地带,北到外蒙古赛因山达一线的辽阔疆域。其治下人口几达六千万。
平心而论,中国的几百个皇帝中,能够像汉武帝刘彻这样开疆拓土的实在屈指可数。其他的能够守住家业,没做丧权辱国的败家子就不错了。仅就这个意义上说,汉武帝刘彻应该称得上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不过,作为皇帝,刘彻处理他个人与皇家事务时,却一塌糊涂,甚至称得上祸国殃民。
窦太后死后的第二年,汉武帝刘彻刚刚二十岁出头,就开始了求神拜仙,追求长生不死的事业。从此以后,他对此道的痴迷几乎长达半个世纪,差不多贯穿了这位皇帝的一生,直到年届七十,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才有所悔悟。在这方面,他干了许多蠢事,出了不少洋相。也给他的国家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用柏树做梁,造了一座柏梁台,高二十多丈,台上用铜做柱子,高三十丈,铜柱顶上有一只手掌,称仙人掌,掌上托着一个盘,叫承露盘。他用这个盘接露水,然后和着玉石粉做成“玉露”,据说经常喝玉露可以长生不老。汉武帝于是一有玉露就喝,结果喝出了一场大病。
数十年来,不少方士,就是类似今天气功大师的人物,从他那里骗过高官厚禄,发现他们在骗人,汉武帝就把他们杀掉。奇怪的是,杀掉一个,他很快就会再相信一个,显得相当弱智。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被一个叫栾大的小骗子狠狠地涮了一把:
这个栾大高大英俊,口才极佳,自称从海上来,拜会过各路神仙,用铜炼金、制作仙丹、堵塞黄河决口均不在话下。汉武帝大喜。此时,他正在为黄河决堤与军费不足而发愁。听到这厮有这么大的本事,立刻就将这位栾大封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挂四颗将军大印。
谁知,这位栾大已经成仙,根本没把这些官衔看在眼里,不肯施展法术。汉武帝的确雄才大略。马上再封其为乐通侯,食邑两千户,赐列侯甲第,就是除帝王外最好的官邸,奴仆千人,这还不算,汉武帝还真来真格的:他把自己的女儿长公主也嫁给了这个小骗子。这家伙摇身一变成了当朝驸马,且身佩六印,贵甲天下。而且,按照这小子的说法,他明明能化铜为金,汉武帝却还是作为陪嫁,赐给了他十万两黄金,大约相当于今天十五六亿元人民币以上。最后的结果,当然是骗术败露,被汉武帝腰斩了事。
然而,即便这样,汉武帝仍然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听人说:神仙喜欢住在高处,就下令建造了一座五十丈高的通天台。折算成今天的公制,大约在一百一十米以上。两千多年前,没有吊车,没有电梯,没有钢筋水泥铝合金,天知道他是怎么建的。
终汉武帝一生,由做鬼做怪带来的灾难,最悲惨的一次,当数第二次巫蛊事件。
卫皇后与汉武帝做了四十年夫妻,为他生了三个女儿和皇太子刘据。现在,年老色衰,渐渐开始被冷落了。这时,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皇帝新宠上了一个美人,因为这位美人平时总爱捏着拳头,汉武帝管她叫钩弋夫人,也叫拳夫人。汉武帝64岁时,这位钩弋夫人为他生了个小儿子,取名弗陵,很受老皇帝喜爱。
这时,汉武帝身边有一个极受信任的宠臣,名叫江充。这家伙属于那种见到老实人就压不住火儿的角色,是一个彻头彻尾如假包换的恶棍。整起人来,下手极狠。他曾经奉汉武帝的旨意整治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一口气压榨出来几千万钱的罚款。使汉武帝兴高采烈地把他当成了铁面无私的忠臣。
江充整日跟在皇帝身边,很快就看出:太子刘据不讨汉武帝的欢心,卫子夫皇后备受冷落,而大将军卫青又已去世,钩弋夫人十分得宠,小皇子刘弗陵深受老皇帝喜爱等等。于是,就在心里开始憋着坏,准备修理皇太子。
也许是一辈子求神拜仙的缘故,汉武帝到了晚年变得神神怪怪。有一天,他愣说看见一个男人拿着宝剑进了龙华门来行刺,吩咐赶快去抓。结果,搜遍了宫室也没见到人影。他就先把守宫门的人杀掉,又下令满长安城大搜捕,一连搜查了十一天,到了也没有抓住刺客。
刺客没抓住,却查出不少巫婆巫汉在用小木头人行巫蛊之术骗钱。汉武帝便把刺客和小木头人联系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人出来添乱,告发宰相的儿子跟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埋着小木头人诅咒皇上。这下子问题严重了。他下令追查。事情越查越吓人。到后来,汉武帝糊里糊涂地批准把宰相全家灭门.卫皇后生的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还有卫青的儿子都被杀掉了,而且牵连进来被杀掉的达几百人。
这时候的汉武帝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精神障碍。
一天中午,他想睡个午觉,突然梦到上千个小木头人,个个挥舞棍棒没头没脑地打他。他大叫着醒来,然后就莫名其妙地病了。
接下来,事情就变得充满了十足的血腥——
江充认为,皇上的病,肯定是小木头人干的。他劝汉武帝一定要除恶务尽。这时的汉武帝哪里用他劝。立即给江充下达了一道诏书,命令他来搜捕用小木头人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结果,这个恶棍在京城掀起了一场真正的血雨腥风,史书记载,为此死在他手下的官民达数万人之多。最后,江充宣布:在太子宫中发现的小木头人最多,还发现了写着大逆不道言辞的帛书。他声称要立即向皇上报告。
这下子,他算是把太子逼到了绝地。
素称仁厚懦弱的太子很害怕,想来想去想不清楚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不过,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他实在没有理由重蹈两位公主和秦皇子扶苏的覆辙,于是,狠狠心,派人以汉武帝的名义,把江充一伙抓来杀掉了。
杀掉江充没有错,太子也许错在没有立即想办法让汉武帝了解事情真相。还有一个解释或许更合理,就是他根本没有机会向老皇帝说明。因为,老皇帝废立太子的意思由来已久且几乎人人皆知。说得明白一点,这一切的真正导演,很有可能根本就是老皇帝本人。用奸臣蒙蔽雄才大略一代英主的说法,让人无法信服,透着越抹越黑的味道。
就这样,老皇帝事实上并没有当面听听亲生儿子的解释,就下令给宰相,让他立即调兵平息叛乱。而且悬出重赏:能拿到太子者封侯,不论死活。结果,拥护太子和镇压叛乱的双方在长安城里打了整整五天五夜。最后,太子不支,逃出京城,躲在乡下。又不久,被告发后自杀。当地县官和告发者拎着儿子的脑袋就来找父亲讨赏,这两位还真就受赏封侯成了大款。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靠杀儿子得到父亲奖赏的事例。
太子的母亲、皇后卫子夫则在宫中悬梁自尽了。
这件事情,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年多,从公元前92年开始,到公元前90年结束;从老皇帝67岁开始,折腾到69岁结束。最后的结果是:案情多数为不实之词,太子宫里并没有埋小木头人,宰相被腰斩,江充一家被灭门,江充的一个重要同谋被绑在长安的渭桥上活活烧死,汉武帝在前线领兵打仗的小舅子李广利投降匈奴,所率领的七万将士全军覆没,李广利全家灭族。从史书的记载看,这一次,长安城里死亡人数约近十万。然后,老皇帝跑到太子自杀的地方,建了一座宫殿,起名叫思子宫,又建了一座高台,叫归来望思台。老皇帝住在里面,开始思念起自己的儿子来了。
第二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在位五十二年。
就是从这一年起,老皇帝开始不断地做自我批评。他对大臣说:“从登基以来,我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不是狂妄的,害得老百姓愁苦不堪。我是悔之不及。从此往后,一切伤害老百姓或浪费天下财物的事情全部废止。”随后,下令禁止求神拜仙,禁止严刑苛法,减低赋税,鼓励农耕,不再打仗。并就桑弘羊建议他派兵远戍开发轮台一事,下罪己诏,全面恢复与民休息的政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轮台悔过”,或叫轮台罪己诏。瞧,这就是汉武帝。一个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皇帝。
公元前88年,汉武帝临死的前一年,老皇帝又干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已经决定立小儿子弗陵为太子,又担心他的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当年吕后的故事,于是下令赐钩弋夫人死。此举赢得了后世政客文人们的一致赞叹,成为他雄才大略的一部分。这种情形准确无误地表明了我国古代政治伦理与政治智慧的低劣与凶残,表明了发出这种赞叹的人们,在人性层面上的卑劣与弱智。抛开其他任何因素不谈,仅仅就此一点而言,恐怕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拥有这种政治意识和传统的民族,很难想象会拥有更好的政治命运。
汉武帝刘彻继承的是一个国势蒸蒸日上,民富国强的基业。然而,在他当政期间,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甚至“人相食”,也就是真实的人吃人的记载。假如没有对抗匈奴,开疆拓土的功业,那么,诚如司马光所记载:这位皇帝在祸国殃民上直追秦始皇,大约可以列名于中国最坏的皇帝之属。而诚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即便是这位皇帝的那些功业,也是以当时人民的深切痛苦为代价的。和秦始皇一样,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的人们,没有可能是感觉愉快的,不管皇家的功业如何辉煌。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死,时年72岁。在位五十四年。立8岁太子刘弗陵为帝。命霍光等四人辅政,行周公事。
根据宋代大学问家司马光的评价:秦始皇与秦二世所犯过的所有导致亡国的错误,汉武帝刘彻差不多都重新犯了一遍。他之所以没有亡国,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晚年的幡然改过和临死时把儿子托对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