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张脸》原文·江子

他是穷人的儿子,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的一名孤儿。

他是一名年轻的军人,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结果该班一直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喜欢写作,记日记,在文章里爱用慷慨激昂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胸襟,而其实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有小学文化,所以他写出的文字远不能算复杂和优美。

他的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到110斤,据说还有鼻窦炎的毛病,可是,他似乎并没感到自卑。

他有一个适合传诵的名字,叫做雷锋(他的原名雷正兴,人们所知不多)。

他1962年死于一场意外事故,死的时候只有22岁。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士兵,却成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英雄人物,乃至成为这个古老国家的文化符号之一。他服兵役的地方为他建了纪念馆,关于他的故事不断在报刊图书、电影银幕上得到传播,作为一个符号,他被多层次地阐释和演绎。有人说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有人说他是伟大的战士,有人说他是那个特殊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因宣传需要被征用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傻子的代名词……

如果抛开雷锋的军人身份,抛开附加给他的一切荣誉、光环,让这个农民的儿子走下神坛,我们会发现,他其实只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个矮个子的湖南小伙儿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出善良的本性:用自己的津贴费给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买票;领着陌生老人走数十里路寻亲;每逢年节带领战士帮着附近忙碌的瓢儿屯车站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分别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

有句流传很广的话最能概括他的事迹:“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善是古老中国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中国古代哲学里,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福缘善庆,祸因恶积;锄一恶,长十善;等等,无不包含着劝人向善的精神内涵。在古代中国,发蒙孩童学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行善积德等成为数千年中国人的行为传统和价值观念。这样的传统到了上世纪60年代,被一个叫雷锋的年轻军人完美承继。

他的日记、他的作为没有一丝恶念。他的父母曾被当地的富人逼迫致死,他也曾表示一定要报仇,可最后他把所有的仇恨,转变为了对国家的感恩,转化为对所有人的善行。

他因此成为上世纪60年代中国善的标识,成为中华民族善的文化传统重要的链条。人们褒奖他推举他,其实是推举他所象征的善的传统。他的英名远播并且长盛不衰,是上至伟人下至普通民众合力创造的一次对善的弘扬的义举。一代代中国人学习他,无非是向中国善的文化传统致敬。

——这个至善至美的人有一张与他内心的善良相得益彰的面孔。他的脸上满是孩子气。在几乎所有公开的关于他的照片里,他都在笑。他笑得那么质朴,那么纯真,那么不设防,可以看出他对世界怀着毫无保留的信任。那是一张没有一丝阴气的脸。看着这样一张脸,我们立刻有一种阳光扑面的感觉。

可是如今,要找到这样一张脸,已经很难很难了。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算数的时代。一个满纸慷慨激昂的语言的日记本已经很难打动人的心灵了。我们的内心被图表、GDP、云计算等东西占满。在数字的逼迫下,善的传统受到破坏,行善积德,已经变得无比艰难。

我们已经不相信恶有恶报。我们已经丢失了信仰。我们甚至已经不相信别人的诺言,因为反悔和背叛无所不在。“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中国人开始了对世界的怀疑和重新审视,开始了新的人文反思和价值重建之旅。

对世界的质疑是一种优秀的文化精神,一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人文素养。盲从是可悲的,只有勇于质疑,真相才会在不断的辩驳中浮出水面。

可被滥用的无理性的质疑损害了我们对世界的信仰,损害了我们以善为基础的文化传统,时代带来了人的解放,逐利的心理却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美好,人们相互提防,脸上的表情疑虑重重。

我们听说过太多这样的消息: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最终施救者却被诬陷为肇事者,搞得一脑门子官司;一个大声呼喊捉贼的人其实是个贼;给路边行乞的人行善,却被告知他们都是骗子;一个叫小悦悦的女童被经过的车碾倒,7分钟内18个人经过却视而不见,一个叫陈贤妹的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事后却被人讥讽说是为了出名为了挣奖金……

我们得到的告诫越来越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如果家里突然断电或者听到婴儿哭声不要轻易开门,因为很可能是坏人的伎俩,当你走出家门,立即会有一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不要随意带自称迷路的小孩回家,当你按下对方自报的家门,你可能会被故意设置的门上的电流击倒。不要帮助自称不识字的老汉在自动提款机上取钱,因为他可能是个骗子,你不过是他们寻找的替身。甚至有机构发出通告说,路边倒地的老人不要轻易去救,他可能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当的救援反而加速患者的死亡……

行善的成本大大增加了,甚至有一定危险性。我们被迫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若不见。我们经过了小悦悦的身边,看着她挣扎,却不敢对她施以援手。18个经过的被批评为麻木的路人中,也许就有你和我。我们坐火车一千里,甚至连一车厢的好事都不敢做,更别说好事一火车了。因为你的善良,会被人怀疑为怀有不轨之心,或者是神经病。

善的传统有了断链的可能。

由此我们非常怀念那一张脸,那一张青春的、纯真的、毫无一丝戒备和阴影的脸。那样一张脸上,写满了对人世间的完全信赖,和对人类的暖意。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样一张脸,我愿意用“至善”这个词。

由此我们非常怀念那样一张脸所象征的那个以善为基础的道德传统。至善,那是一个中国所有的宗教都奉行的价值观,是自古人人向往、修行者寻求皈依的精神境界,也是人类共同的信仰。

而在3月怀念这样一张脸,那不仅因为伟人的题词在3月,而是我们相信,3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宜于修复的时段。我们希望那一切泯灭和式微的,都会在春天复活,爱会延绵,善会蛙鸣一般此起彼伏,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