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钵庵消夏记》苏雪林

掷钵庵消夏记

苏雪林

掷钵庵即掷钵禅院,在黄山钵盂峰下。黄山奇峰无数,“三十六峰”不过举其著名者以言,而钵盂则在三十六者以,可见这座峰的高峻、秀丽。

为什么峰名掷钵呢?相传昔日有孽龙在此居住,常出为人害,山洪暴发之祸更是它的杰作。有神僧掷钵将它罩住,从此害绝,而峰及禅院遂以掷钵出名了。明陈恭“黄峰三十六咏”钵盂峰云:

尊者西来救世浓,婆心曾不计餐饔,钵盂一掷高峰后,麻水从无说毒龙。

这覆龙故事当然是佛教徒所编的神话,但也美丽可

掷钵庵四面山拥抱,岚翠沁人,如处深谷之底。其所处地势之高下大概与慈光寺相等。这庵距黄山第一站“汤口”的远近,也和慈光寺相等。譬如说慈光寺是黄山的南极,掷钵庵便是黄山的北极。我们游黄山假如先从后海游起,掷钵庵便是第一夜“打尖”的地方。我们出山也可从这里出去,不必再走回头路。不过由掷钵庵出山,可经“丞相源”、“九龙瀑”,过“苦竹溪”向太平县出发。

地势虽然低下,气候仍甚清凉,文殊、狮林盛夏尚须挟纩拥火,在这里日午可着单缣,晨暮加件羊衫便可,避暑最宜。

我们到时,庵中住持已南游他往,仅一知客僧应客,二三杂役供洒扫炊爨。那位知客僧开两间毗连着的小客房,周莲溪和陈默君住前面,我独居后间。

这里因地势平夷,交通较便利,建筑比文殊、狮林来得考究,疏阁绮寮,明窗净几,布置得清雅脱俗。更可喜佛堂另设,好像客寮为主,佛堂为辅,早晚亦罕闻梵呗之声。

不但建筑托了地势平夷的福,饮食亦然。所供素斋已比山上可口得多。我们来黄山消夏原来拟居一个月左右,自知不能长期茹素,各带了一大批肉类罐头。在文殊、狮林因同桌用膳之客太多,不便打开来吃,到了掷钵庵便和知客师说我们要吃荤,他说只管请便,不过不可用庵里锅灶,怕菩萨见怪,我们当然答应。

谈到这些罐头食物,不得不感谢那几个抬我们入山的轿夫。我们每人都备了三四十个罐头,开始时原用藤篮竹篓装着,为怕散失,又在宣城街上买了只大网篮,将这些罐头和一些零用东西一概塞入,于是那只网篮少说也有七八十斤重。过云巢时,路是陡的,并且还要爬一段木梯。那些轿夫真有能耐,三顶轿子半拖半曳弄上去了,这只网篮,一个人在上拖,一个人在下顶,也弄过去了,以后这只网篮,三顶轿轮流扛抬,走了三天险仄万状的山路。我看了那光景,觉得人类征服自然之力果然伟大。从前齐桓公征伐大夏,束马悬车,以度太行之险。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伐罗马,度阿尔卑斯的摩天峻岭,战象马匹和无数攻城器械都缒了过去。三千年后一代枭雄拿破仑又照样演了一幕,我们这点子行李不算什么。可是抗战前的劳工也太可了,他们替我们服役,工资是论日计算的,叫他们额外付出这多劳力,不吭一声。若在今日,工人气焰之大,需索之多,这只笨重的网篮非额外出运费不可,否则只有劳动客人自己扛吧。扛不动,抛弃山脚下,是你活该受损失!

我们到了掷钵庵,吃饭入浴以后,各人把几日爬山泥土汗渍的衣服洗涤了一下,然后向和尚借了一铁锹,刨开窗前泥土将连日山中所拔取的小松树,万年青,还魂草之类都栽种起来,预备下山时再掘起包裹了带回家去。

黄山之松名闻全国。云巢以下,松树大皆十围,丛生危峰顶上,密密重重,苍翠可。黄山属于红土层,大小峰峦,皆作深紫,覆以浓青老绿的松林,调之美,给人以“凝厚”、“沉雄”的感觉,好像宇宙的生命力磅礴郁结成此大山,非常旺盛,但又非常灵秀。

山势太陡,终古无人能上,这些松树不罹牛羊斧斤之厄,皆得终其天年,所以常见枯死了的树,槎桠兀立,亭亭如白玉柱。若像今日台湾的林场,早将它们锯倒,搬运下山,派了正当用场了。像这种天然富源,无法利用,颇觉可惜。可是也亏山灵设险,不许樵客的窥伺,否则黄山恐早已变成一座濯濯的牛山。因为我国以前读书人的文房四宝里的墨,是烟煤制成的。而黄山的松树烧成煤炱,做成墨写字另有一种圆润光泽之致。黄山松烟墨,遂为国人所宝,于是黄山松树凡可以采伐的都给人采伐完了。又附近数里人家所用柴薪也取之于黄山之松,因此被毁坏的不在少数。记得小仓山房诗集有一首《悼松》长歌,曾替黄山松树大叫其屈。有骏马盐车,盘蒸美人诸语,想必是指低地松树而言,至山上之松想寿命比当时袁子才还高几百岁。

“云巢”以上天高风劲,松树便变为矮小,有高仅尺许或数寸者,干盘曲如蛟龙,枝叶楚楚,风致百出。虽然这么小,阅寒暑皆当数十以上。我们见了,不忍释,拣择所喜欢的,各拔数株,拟带回家里作为盆景。又还魂草是黄山特产,它不需要多少水泽而能生活。你将它搁置书架,或收藏笥箧,经过了几年,看去像已枯死,沃点水又青翠起来。周莲溪女士乃北京女师大生物系毕业生,在安庆第一女中教生物。她这次游黄山一半也为了想采集些植物标本。她曾采得若干种珍异的植物,并发现某地有银耳。胡教授羡慕不止,请她奉献,她不肯。她说黄山气候适宜银耳的种植,她下山后将鼓吹此事引起大家注意,为本省开辟富源,将来都知周莲溪是发现者,为什么将这荣誉轻易送人呢?但我们下山后,那些盆景松树皆枯萎而死,没有一棵得活,莲溪银耳样本则尚未带回家,便被掷钵庵老鼠偷吃了。

黄山太高,动物亦难生存,从无虎狼麋鹿之类,连雉兔都立脚不住。相传有神鸦,既不死,也不繁殖,自古以来只有一对,饿则向人索食,狎昵如家禽,我们未见。但有一种小鸟,大如麻雀,碧羽黄襟,白眉红嘴,鸣声如戛玉,清脆悦耳。在狮子林曾遇见一只,被胡教授开开得粉碎,无法做标本。煮鹤焚琴。我颇为之不乐,可是我们后来还不是也糟蹋了若干黄山草木吗?

我们在掷钵庵安居下来后,三餐后大家下下象棋,或到附近散散步。山中涧水,流到庵前汇成一潭,长阔丈许,深可数尺,水湛碧,净不可唾。我们都悔未带游泳衣来,否则每日下午午睡后来潭中游泳,岂非消暑之一法。不过水极清冷,我们身体都不算强健,久浸其中,回家恐要发疟疾或风湿等症。逞一时之快,贻日后之患,哪里划得来?

那么,长日悠悠,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喝茶。我们三人都可说有卢仝癖的,在家时每日本茶不离口。黄山茶叶有名,本庵亦备有多种售客。向那位知客师买了几种,即用那潭水烹煮。泉冽茶香,一瓯在手,颇有两腋生风之乐。我也算品过多少种茶叶,说到水,无锡惠泉,西湖龙井也尝试过,但好像都不如黄山茶味之清甘醇厚。我高兴极了,要那知客师出让一只白铁箱(即美孚煤油公司所出,可盛5加仑油量),独自一个便买了茶叶10斤,头等货至三等都有,预备带到上海一半送人,一半自享。

到上海用自来水泡,味道完全变了。在山中时,三等货的叶子都好,现在头等货也不灵了。这才知道我们所买茶叶原属寻常,不过在山中时泡茶用的泉水含有某某几种矿物质能瀹发茶味,加之煮水用砂钵,烧的是山中取之不尽的松枝,芯馥的松烟,溶入水里又能出茶香。上海自来水含漂白粉,烧水是用铝壶和煤球,泡出茶来当然不是那回事了。可见喝茶之事不能近代化,古人清福我们也不易享受。黄山产几种草,如何首乌、於术、更有食用品石耳。我国人迷信人参,以为有起死回生之力。对何首乌更多神话,谓真者,即生长千载已具人形者,服之有返老还童之功。西太后之不老,有人说是李莲英谋到一个好何首乌进献给她的关系。我们当然没有这样好运气,即遇着,恐也买不起。於术倒易见。山中野人常掘来卖给游客,一个核桃大的索价5个银元,一厘都不让,为什么这么贵,因半月一月也掘不到一个。我买了5个,带下山后都送人了。听说也不见得有何好处。

石耳炖肉味极清美,也补人。此物生高峰石上,采取不易,差不多是用命交换来的。野人锥凿绝壁,系长绳千尺,如猿猴攀援而上,再用小铲细细将那紧附壁上的石耳铲下。一整天也铲不到半斤。并且不是每天都有这样成绩。失足摔下,你想还堪设想吗?从前我国贫民阶级真可怜,为了仅足生活的微资,什么苦都肯吃、什么险都肯冒,黄山民不过其一例而已。

在黄山消夏的佳趣,第一是静。

游客游黄山多喜顺起,即从前海起,经过掷钵庵,不过在这里歇歇足,喝杯茶,便出山去了。多数为赶路,抄捷径走了。所以这里很少人光顾,成为我们三人的世界。

这里并非没有晨昏的变化,你早上起来,也看见那豪富的太在万峰顶峰遍洒黄金粉末。傍晚,虽处深谷之底,也可以看见那窈窕的晚霞,在树梢上,向你炫示似的,抖开半天的绮缎。更有多情的白云,时时飞来檐际,甚还入室升堂,似来慰藉你的幽寂。这里也并非没有声音,声音还多着哩。流泉的呜咽,树叶的摩戛,小鸟的娇鸣,秋虫的幽唱,谱着世间最优美的旋律,合奏一阕交响曲,使你耳边永远萧萧瑟瑟不断。但这并不足妨碍那个“静”。我们觉得时光大流此时似乎已停止,我们忘了过去,忘了将来,也忘了现在。不仅痴嗔欲荡然而空,数十年深镌心版的生活经验也渐渐模糊,渐渐消失了。我们的灵魂融化在大自然里,不知庄周之为蝴蝶,蝴蝶之为庄周了。“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忘记哪位古人所作的两句诗,我以为颇合于我们当时的情况。我国8世纪时的道学家每到深山大壑住上几年,与尘世隔绝,接受自然的洗礼,这是有道理的。记得诗人徐志摩也有一段辟的见解。他说:“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泥土的花草,离开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我们继续的滋养。哪一株婆娑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那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福的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的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洞府’去;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方。”

第二佳趣是清。

我不知道何故一生最恶尘埃。一个人住在城市里多日不沐浴,身上便汗垢厚积,指甲几天不剔,便藏垢纳污,变成乌黑乌黑的,人前伸出来,多么地不雅观。屋子最讨厌了,每天省不得那一段洒扫拂试之劳,倘偷几天懒,呀,写字桌和文房四宝,满架的书籍,尘埃都有分许厚,手指一接触便是一层灰,每引起我莫大的烦恼。因此,我每次预备作文,定要费去大半天的劳力和时间,将书斋先大扫除一次,否则我的文思像被尘埃壅住,塞死,引不出头绪来了。

人们说我们地球母亲也像生物之需要饮食。它每一昼夜吸收太空中数以万计的流星。那些流星一进地球大气层便烧毁了,变成各种气体作为地球的营养,遗灰则变作尘埃,一昼夜落于地面者据说达六千吨之巨——或谓六万吨,这数目我记不清。人到中年身体便逐渐肥胖,我们地球母亲也是日积日厚,总有一天臃肿到不能行动,忽然来个中风,来个心脏停摆,那么整个大地的生灵也将和它同归于尽了。可是,你听我的话用不着发慌,那个日子遥远着呢,预作杞忧,大可不必。

不过尘埃确是厌物,你以为屋子已洒扫清净了,屋缝一道光便可叫你看出真相。但见那道光里,微埃乱舞,舞得那么热闹,那么起劲,不知我们每日呼吸着这种空气,何以没有个个得肺痨?

无怪乎从前人管人间做“红尘世界”而亟思脱离它。

但大气层的尘灰似乎不向海洋和深山落,即落也微乎其微。我航过几次海,敢向你写保证书。深山则黄山消夏才第一次经验到。我看掷钵庵工友洒扫屋子不过虚应故事,而且好几天才一回。但各处仍清洁得一尘不染,在这里,不必每天入浴,身上也无汗垢,手伸出来,十个指甲总是洁白如玉。

黄山清得像水晶世界,我们肉体和灵魂也清得透明了。不过,做神仙要有“仙骨”,我们这些俗骨凡胎享黄山清福,竟享受不起。说来好笑,肉类罐头本带得不少,被人掏了些,我们吃得又凶,看看所存无几,莲溪又常觉得身体不舒服,她老是咕噜着:“我发现了一条生理原则,人到夏天应该出汗,而且应该整天汗淋淋地,贪图清凉,闭住了汗孔,它便会在人作祟的。算了吧,我们不如早日回家,补受几天热罪,让汗出个痛快,否则开学后我怕没神教书哩。”陈默君家里有事,常有信催她早归。于是二对一,我只有服从多数,收拾出山。原定在黄山住满一个月,只住了十五六天,便都回到那火窑一般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