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雁荡山》竹子

三访雁荡山

竹子

我曾经三访雁荡山的大龙湫,每次都给我十分鹇的感觉。祖国艉丽的册水给我们美的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大龙湫是雁荡最著名的瀑布。它背依铁垣似的连去嶂,而对挺秀的一帆峰,水源大,瀑身高,水从万丈峭壁上凌空腾泻下来,四周无所依傍,随风飘摇,变幻多端,令人百看不厌。

记得我第一次去大龙湫,是盛夏季节。雷雨初过,溪水暴涨,过马鞍岭,沿锦溪向北走,才到剪刀峰前,就听见山谷轰雷似的水吼声。转过剪刀峰,劈面就是一阵狂风暴雨,一抬头,只见一条粗数十围的大瀑布,象一条发怒的银龙,从半空中猛扑下来,起捣潭心,水声轰轰,激荡起阵阵狂风,喷迸出如雹的急雨,封锁了整个山谷,使你没法再往里走。那巨大,强悍、粗犷的所势,真是震天撼地!

我第二回到大龙湫,是晴朗的冬日。从雁荡山的最高峰——百岗尖下来,走到大龙湫的顶上,从龙湫的顶上,从龙湫背俯瞰龙湫。龙湫背形势险恶,有一个黑吐隆咚的深潭,潭水从缺口溢出去,泻下万丈峭壁,便是龙湫飞瀑。那一阵,天晴久了,潭水不太满,泻下去的瀑布倒象一斛碎珠,散散落落,望不到底。连云嶂左右舒展,一帆峰遥遥挺立,衬着蓝天白云,山谷显得开朗而宁静。那一次,大龙湫给我的印象是潇酒、素淡,象一幅着墨不多的山水画。银龙垫伏在龙潭里,正养神呢!

我第三次去大龙湫,是不久以前。江南三月,春风涤荡,春雨如油。从灵峰的雁荡招待所出发,过净名、灵岩,翻马列鞍岭,傍着流水潺潺的锦溪走。一路上,春花田里的大小麦长得碧绿碧绿,油菜叶子又肥双嫩,加上两旁悬崖峭壁上,处处点燃着火红的杜鹃花,越显得春意盎然。走着走着,不觉来到剪刀峰前。转过山谷一瞧,呀!这回既没有狂怒的白龙,也没有散碎的珠帘。却见大龙渊不肥不瘦,从边却嶂顶飘泻下来,悠悠忽忽,晃晃荡荡,不到几太,就化为烟却,如轻纱,似薄雾,那么轻盈,那么柔和,那么娇媚而婀娜,果然另是一番姿态。它飘飘摇摇往下坠,时而象的纱绉,时而又变为淡青的烟雾里,时时透落块块雪白的棉,棉速向下拉长,化为许多玉的小矛头,蛇一样往下奔窜,却又立即飘散开来,也变成的纱绉和淡青的烟雾里……,它简直完全失去了水的质感,倒象是袅袅的青烟颠倒了过来,千变万化,不可捉,可又是一气呵成,柔媚中带有刚劲。记得清袁枚有一首观大龙的诗,写道:“……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烟却雾难分焉……”看来袁枚所看到的大龙渊,也正是这样的。

站在观瀑亭的旧址俯瞰潭水,潭水是多么清澈啊!简直是透明无的,只在较深的地方,才泛出一层淡淡的绿来,越近潭心,绿越浓,凝成了宝蓝。瀑布悠悠晃晃地飘落潭心,发出苏苏沙沙的音响,时而象嘈嘈的急雨鞭打江心,时而又化为幽咽动听的低唱。忽然一阵风过,把瀑布的下半截高高飘起,碎成粒粒玉珠,向四方喷散,在光照射下,幻出道道彩虹,眩人眼目。站久了,觉得空气里有那么一层蒙蒙的水气,沾湿你的衣襟。于是我又想起,相传阿罗汉诺讵那曾在这里观瀑,有“雁荡经行去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

真没想到,三访龙湫,龙湫竟以三种截然不同的姿态出现。它有雄伟粗壮的一面,有潇洒素淡的一面,也有娇媚多姿的一面。难怪江堤要有“欲写龙湫难着笔”的慨叹了。

到瀑布边的龙湫院小憩,泡一杯雁荡特产的香茶解解渴,看看瀑布的千变万化,会使人得到很多的启示。

大龙湫啊大龙湫!你那迷人的魅力,吸引了多少游人!几乎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华侨,从祖国各地和远自海外来到这里,对祖国奇丽的雁荡山风景,发出衷心的赞美!据雁荡招待所龙湫院分所的招待员同志告诉我,光是今年春节假日,到这里来玩的工人农民有近两千人,他们有的三个五个结伴来,有的十个八个成来,有些社员还附带来取经,把雁荡公社社员们培育春花的丰产经验捎带了回去。而且他们还写诗,在龙湫院 ,我就看到过三大册厚厚的题诗本子,写的诗名真是琳琅满目。有位北京游客写了这样一首好诗:“龙湫飞瀑烟去,敬取潭边水一樽。石帆载我京城去(石帆指一帆峰),献与万民戴人。”

看,这是多好的诗句!数百年来,多少人墨客咏叹过龙湫飞瀑,但是他们大都只能单纯地摹写自然景。这首诗,却把对于自然山水的好与对人民领袖的戴之情紧密地合了起来,亲切地写出了人民面对着美好的景物而怀念领袖的心情。解放以前,劳动人民哪有闲情逸致来观赏风景呢?这是只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才有的感情,也是我人帝个时代的人民才能写得出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