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鳝忆》原文·杨世莹

难得买菜的我周末去菜市场逛了一回,在菜市场看到一盆盆的鳝鱼,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在我的记忆中,最令人眷恋的莫过于儿时与农村的伙伴到水田捉黄鳝的情趣。 在水田中捉黄鳝方法各式各样,有直接用手捉的,有在晚上用手电筒沿田埂沟边照黄鳝后用黄鳝夹捉获的,但最具有特色要数农村用竹篾自编精巧的竹笼诱捕黄鳝了。其安全、轻松,而且捕获的黄鳝也多。这种自编的竹笼,因为是专门用来捕黄鳝的,所以在农村其名为“鳝笼”。鳝笼呈圆筒型,二尺多长,口经约十厘米,整个鳝笼全部用约一厘米宽的竹篾编成,笼身都封得死死的,两头有开口,一头封闭,另一头是可以开启的口子,其口子为倒剌状,能让黄鳝进得去,出不来。出口却很小,仅能把笼里的黄鳝倒出来。出发之前,要用竹丝穿上蚯蚓放在鳝笼里,再用木塞将鳝笼的出口堵紧,待傍晚时分,把一只只鳝笼全部安放在黄鳝常出没的水田埂边,这时人就可以回家睡安稳觉了。晚上,那鳝笼里的蚯蚓便会引来上当的黄鳝钻进鳝笼觅食,此时的黄鳝只要一进去,就出不来咯。第二天一大早,赶紧到昨晚放鳝笼的水田中将鳝笼一一收到家中,鳝笼里的黄鳝、泥鳅都会给你一个个惊喜。 黄鳝多藏在水田边有草或有隐蔽物的洞里。在农村,我们称之为“鳝窟”。我们在水田里只要去找“鳝窟”。里面一般都有或大或小的黄鳝捉到,但也有空的“鳝窟”。黄鳝外形类似蛇,但其性格温和,一般不咬人。但也会有咬人的时候,那就是黄鳝产卵时。记得有次在一条田埂边,我发现了一处有一滩白色泡沫,凭以往经验,那肯定是有黄鳝在产卵的鳝窟,于是,我就悄悄地试探着把右手食指轻轻的往洞里插,想探探虚实,我手指刚插进鳝窟,我分明感觉到摸到了黄鳝的头,滑滑的,忽然一瞬间,“鳝窟”里的黄鳝狠命咬住了我的食指,我下意识的迅速将食指往外猛的一甩,那条黄鳝一下被我从鳝窟里甩在水田中,就在我惊讶的瞬间,那条黄鳝又快速从水里逃之夭夭,而我不但未捉到黄鳝,食指反被黄鳝咬了一下,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水田中用强光去捉黄鳝,那是安全多了。儿时的我们,晚上一见有月在天,心里就亮堂起来。狼吞虎咽地吃过晚饭,每人就在腰间系上竹制鱼篓(篓口小中部大),带上光线足的五节电池筒和黄鳝夹(一种用竹片制成的钳型工具),邀约结伴趁着月光上路了,我们轻手轻脚的走进水田边,站在田埂上,猫下身来,目光随着赤眼的电筒光在水面上来回扫描,只要看见那静静的、懒懒的黄鳝竟然一动不动地躺在水田中,我们便会惊喜的定住手中的电筒光直射黄鳝,随后张开随身带的黄鳝夹,对准水田中的黄鳝头的下三寸部位杵下,夹紧,再提起,然后把插到的黄鳝装入腰间的鱼篓,再松开鳝夹,黄鳝就乖乖的在鱼篓呆着,我们继续水田中寻找着。 有时候,高兴之余在水田中也会遇到突然的危险,因为一心只顾看水面,顾不上脚下,所以走着走着,忽然感觉到脚底下软绵绵的,移过手中的电光往脚底一照,妈呀,原来踩到小蛇了,胆小的我于是随手扔下鳝夹,拔腿就跑。有时脚底一落空,便跌落水田中,惊心之余,变成了落汤鸡,这对于我们几个小伙伴来说是常有的事,胆小的伙伴也会因此而洗手不干,胆大的则照旧在水田中照夹不误,因为毕竟黄鳝常有,而小蛇不常有。要说最令人高兴的事那莫过于照到大黄鳝,一尺多长,比大拇指还粗,不知道的人还误以为是条蛇呢,这样的一条大黄鳝少说也有七八两重,拿去清炖比参汤还滋补,这时心里会美滋滋的,在月光的照映下,哼着山歌,满载鱼篓,打道回府。 黄鳝属鱼类,大多生活在水田、池塘、河渠等淤泥质水底里。黄鳝肉细嫩、味鲜美,刺少(只有主骨刺)且肉厚,常是桌上佳肴,而且黄鳝还具有高蛋白、高营养,滋阴壮阳,补血、补气等保健功效,因此,颇受人喜爱。我们常把捉到的黄鳝拿回家,妈妈就会将黄鳝一一划开肚皮,除去其内脏,再切成鳝段,放入锅中,撒上辣椒、葱段后爆炒,或放入当归用文火清炖,再摆上一瓶酒,邀几个好友对饮,聊聊在水田捉鳝趣事,其乐无穷。 农田里原来都是使用“农家肥”, 农药和除草剂几乎很少用,所以水田的野生黄鳝、泥鳅、田螺比较多。如今,田间地头都使用化肥、农药,野生的黄鳝已是稀有了。目前市场上、餐桌上的黄鳝多为人工饲养。其口感与营养是无法与野生黄鳝相比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