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6)
儿子对父亲要尊重和孝敬,父亲对孩子要严格和十爱十护,这才是大家历来倡导的家庭生活。为什么说《三字经》里所倡导的父子关系是一种十爱十和关切呢?我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父子情深的故事。故事就叫击鼓救父。南北朝的时候,南朝的中国有一个少年英雄,叫吉,意思,很吉祥。吉从小就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十一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他就和几个弟弟,跟父亲一起生活。他的父亲担任一个小官,是个县令。遭人诬陷、下狱,被押解到当时的京城,准备处死。十一岁的小吉,为了救父亲,赶到京城,不顾生死,到皇宫门口击鼓鸣冤。
当时的皇帝是鼎鼎大名的梁武帝。梁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信佛的皇帝。首先,他第一个下令僧人只能吃素,在他之前的僧人不一定全吃素。第二,他动不动就出家当和尚,动不动把自己施舍给庙里。十群十臣一看,没皇帝了,只好把国库里的钱全部掏出来,把他给赎回来,再当皇帝。过两天他看看国库里有钱,又把自己施舍出去了。梁武帝一看,怎么那么小的孩子请求代父而死?他一定是被人指使的,背后一定有人教他。所以,梁武帝就下令廷尉蔡法度严加审讯,看看背后有没有人指使他,让他来鸣冤,扰乱司法程序。蔡法度当然也觉得奇怪,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居然不远千里,要求代父而死?于是,就在公堂上摆满了刑具,那些衙役就把小吉扑倒在地,打了一顿就问:“你那么小的孩子,是不是有人指使你到皇帝这儿来鸣冤?”吉回答:“我是个小孩子,岁数是很小,但是再小,我也知道死是可怕的。然而,我幼年丧母,还有好几个弟弟,如果我爸爸被诬陷,被杀了,谁来养活我的弟弟?我又小,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只能请求你,查明这个冤案。如果查不明,你就把我杀了,我代我爸去死。”蔡法度一看,当时就愣了,就跟这孩子讲:“我看你很聪明,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请求要代父而死呢?”小吉说:“鱼虾都知道生的可贵啊,死是难过的,更何况人呢?我年龄再小也是个人,谁愿意无缘无故去死?我就是为了给父亲洗冤,就是为了能够救活我那几个年幼的弟弟。”蔡法度在那个时候已经认识到,大概这里面是有冤情的,也想救这个孩子,被他感动了。他就下令:“行行行,先不论这个,我再去查。我先把你手十铐脚镣换成小号的。”他不是小孩吗,当时戴的却是死刑犯的大铐。大家知道小吉怎么说?他说:“我既然请求代父而死,那你就不用给我换成小的,就给我戴着大的手十铐脚镣。”后来,蔡法度把审讯过程禀告了梁武帝,梁武帝也非常感动。经过彻查,他父亲的确是被冤的。所以就下诏释放了这对父子,并且加以褒扬。这难道不是一个父子情深的故事吗?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很多,俯拾千万不要以为便是。《三字经》是很简单所以,我们要知道,《三字经》可贵在哪里?诸位,“君的一本书,它对传统的东西有自己的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字经》的三纲可不是董仲舒的判断和抉择。“三纲”,董仲舒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三字经》里的“三纲”,第一,君臣义,君臣之间要有一种道义,要有彼此恰当和合适的关系,这是一纲。父子亲,父子之间要亲十爱十,这又是一纲。夫妇顺,夫妇之间要和顺。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三字经》是很简单的一本书,它对传统的东西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抉择。从“三纲”这一节来讲,《三字经》跟董仲舒的“三纲”风马牛不相及。它倡导的是一种十爱十,一种关切,一种道义,而不是绝对的单向控制和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