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竞》原文及鉴赏

【原文】:

执竞武王(1),无竞维烈(2)。不显成康(3),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4),斤斤其明(5)。钟鼓喤喤(6),磬筦将将(7),降福穰穰(8)。降福简简(9),威仪反反(10),既醉既饱,福禄来反(11)。

【鉴赏】:

这是一首祭祀周武王的宗庙乐章。自古以来,对本诗诗旨的理解,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有的认为是武王、成王和康王三王并祭的诗,这是周人最崇敬的三个开国之君,所以放在一起来祭祀。朱熹在《诗集传》中就明白地说是“此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诗”。但周代祭祀,均是分庙单祭,几王并祭之事,于史无考。所以朱子之说就受到清人方玉润的驳难:“若谓‘三王并祭’,无论典礼无稽,即文势亦隔阂难通。盖‘烈’则归之武王,‘皇’则属诸成、诏,而‘奄有四方’者又始自成、康矣。通乎不乎?当亦不言而自辨已”(《诗经原始》)。言之凿凿,极为明白。关键一句是“不显成康”,不是指成王和康王,而是说武王“成就康定的局面”,或是“成功地康定天下”之意。因此,三王并祭之说,不合诗意,殊难成立。

本诗在祭祀武王时,对他的功德进行了热情洋溢的礼赞,表现了祭告者无限崇敬之情。周武王是中国历史上作过杰出贡献、具有开创之功的人。商朝末年,政治日益腐败,国内民怨沸腾。至纣王时,上层统治者酗酒行乐,恣肆淫乱,整个王朝沉溺于酒色之中,朝政乌烟瘴气,世风江河日下。这一切激化了本已极为严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恰如《微子篇》所说:“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举国上下形成了水火不容之势,恰象一座即将喷发的活火山。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起兵伐纣,诛除无道,盟誓孟津,会战牧野,犹如劲风席卷,摧枯拉朽。加上商纣众叛亲离,士兵倒戈,于是顷刻之间,商王朝土崩瓦解,归于覆灭。武王灭殷,建立周朝,建都于镐,分封诸侯,藩卫中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也为周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所以武王伐纣,开创周国的历史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诗以武王为颂赞的中心,也是周人共同的思想和心理。

本诗是一章十四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七句追怀开国之祖,颂扬周武王的开国之功;后七句着重描绘祭祀的盛况,表达天佑周国、永享福禄的祈愿。

第一部分开笔就直陈其事,写出周武王制服强暴而开创周王朝的历史功业。中心是说“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朱熹《诗集传》)。武王凭借雄才大略,顽强奋斗,终于铲除了无道,平定了天下,所以,功绩辉煌,无与伦比。而他又成功地康定天下,使国泰民安。上帝欣赏他,并赐以皇帝的美称,也是当之无愧的。以上是总括性概述,在写法上非常特别。作者不是具体铺陈武王的事迹,而且用语简炼,主要运用评赞式的、议论式的语言来褒扬武王的功德,在评赞的同时,又展示出武王最主要的功绩。这样可以以少总多言简而意赅,寥寥几句就把周武王的功德勾勒出来,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第二部分由“斤斤其明”作过渡,自然转入对眼前祭祀盛况的描绘。武王开创了全国大一统的繁荣局面,使得全国臣民,群情欢畅,人们喜气洋洋,歌舞升平。作者于此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和重叠的词语,传神地摹写出铿锵悦耳的音乐之美,也有力地烘托出祭祀时热烈欢快的氛围。这种气氛的创造,既是祭祀主题的需要——武王冲决了殷纣铁筒一般严酷的禁锢,为周民族的翻身解放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被解放的周民族心情是无比激奋的,所以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自是情理中事;另外,也与祭祀主旨协调——表达当时人们对于周武王的热情赞美与无限崇敬的心情。先祖创出的伟大光荣,后人继往开来的乐观与自信,都在这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传达了出来。

本诗为一首颂歌,没有精彩纷呈的描绘,也没有扬厉夸饰的辞藻,只是如实叙述,巧妙评赞,但却内容丰富,启人遐思。全诗典型地体现了颂诗庄严肃穆、谨慎持重的特点。开头四句,极为概括凝炼地勾勒出周武王的丰功伟绩和他雄伟高大的形象,在静穆中流露出雄壮辉煌的气氛,产生出一种崇高、伟大之感,不仅真实地反映出历史的一页,而且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叙述史实的同时,又加上唱叹式的评赞,自有一种特别的情趣。在表达人们欢欣鼓舞之情时,诗歌着意在行文上加以反复,浓化了祭祀祝祷的喜悦情调,又使人在愉快中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思和幸福憧憬。还有,诗中叠字的运用,如“斤斤”形容明察,“喤喤”描摹钟鼓之声,“将将”形容乐器铿锵悦耳,“穰穰”形容福瑞之多,“简简”形容福祥之盛,“反反”形容人的谨慎持重,等等,都极恰切而精妙。既用来拟声写貌,绘声绘形,又以之抒情造境,深挚而美好,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语言技巧,在诗中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