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原文及鉴赏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原文】:

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2),犹求发声;矧伊人矣(3),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4)。既有肥羜(5),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于粲洒埽(6),陈馈八簋(7)。既有肥牡(8),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9)。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10)。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鉴赏】:

这是一首宴请朋友故旧的乐歌。据陈子展先生说,“伐木说求朋友,上篇常棣说求兄弟”(《雅颂选择》)。可见《常棣》与《伐木》内容相关,意义相近,可谓“同声相名,同气相求”之理也。诗中通过宴请、交往及尊老敬长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周代劳动人民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友好感情。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又有以人为善,宽厚待人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这种传统源渊流长,经久不衰,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值得我们自豪。

全诗三章,均以“伐木”起兴。诗中兴里含比,比中联兴,想象奇特,比喻生动,充满了深情厚谊、团结友爱的气氛。首章以伐木之声,惊吓鸟之“嘤嘤”声,指灾难即到,众鸟齐鸣,群鸟迁徙。呼唤之声,即友谊之情,它们才得以脱险,求得安宁。诗人由鸟及人,想到人事界的生活哲理。鸟尚且如此,人何不免乎!于是提出“矧伊人矣,不求友声”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对寻求友谊的喝望。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兮”,在现实生活中,人,是群体的人,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必然是相依而存,相靠而生,一家有难,百方支援,在互帮互爱中生活,在团结友谊中求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这既是诗人对人生相依相爱的希望,也是寄于上天的保佑,以求得美好理想的实现。

第二章先以“伐木”之声起兴,以“求友声”,写礼仪庄重。酒肴丰厚,招待宾客亲友的盛况。主人对同姓的长辈备有“酾酒有藇,既有肥羜”的酒筵,既有美酒菜肴,又有鲜嫩的羊羔;对异姓的长辈和亲朋好友设有“陈馈八簋,既有肥牡”的桌席,即有繁多丰盛的食品,还有肥壮的雄羊。酒筵之甘美,桌席之丰厚,反映了主人“求友生”的真诚愿望。“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有咎”,意即主人备以美酒佳肴,邀请远近的长辈们赴宴,但又担心不顾念情意而失约。在我国的传统风俗中,常有“备酒容易请客难”的说法,这种风俗古已有之,今也依然。它反映了客人“有请必到,有酒必喝”之嫌疑,也表明了主人宴请宾客,追求友情之真心。所以主客双方心存疑虑,此乃人之常情也。

末章承接第三章,写宴请款待同辈客人及宾主双方的共同心愿。“酾酒有衍,笾豆有践”两句是说,对客人备有丰盛的酒菜,行使庄重的礼节。一个“衍”字,说明菜肴丰厚,酒味甘美。一个“践”字,说明盘碟美观,摆设整齐,可见主人待客之厚道,求友之心切,为了和睦相处,融洽为一,每个人在接物待人、举止言行中,不可避免地有失礼、不周之处,因此人们往往会产生误解,而影响亲亲关系。所以诗人以“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三句,陈述了主人对客人提出要求和希望,意在相互见谅,增进友谊。接着写宾主双方的共同心愿。“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两句,虽然是说有美酒大家喝,无美酒也喝次等的酒,但其内涵却是“有福同享,有罪同受”之深意。最后“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四句,是写赴宴者尽兴畅饮,鼓乐齐鸣,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主人宾客团结一致,“亲亲以睦,友贤不弃”的共同愿望。

《伐木》一诗,是周代统治者的燕乐歌词,它在某种程度上宣扬了仁政、博爱的思想,为维护奴录制统治涂脂摸粉应当给予批判。但是,对于诗中反映劳动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那种以人为善、助人为乐美好品德的和优良传统,对于维护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更为重要。我们应当继承吸收,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