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鹊歌二首》原文及鉴赏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原文】:
仰飞鸟兮乌鸢(1),凌玄虚兮号翩翩(2)。集洲渚兮优恣(3),啄暇矫翮兮云间(4),任厥性兮往还(5)。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6)。颿颿独兮西往(7),孰知返兮何年?心慑慑兮若割(8),泪泫泫兮双悬(9)。
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10)。心在专兮素虫蝦,何居食兮江湖?徊复翔兮游颺(11),去复返兮於乎(12)。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辜(13)?离我国兮去吴。妻衣褐兮为婢(14),夫去冕兮为奴(15)。岁遥遥兮难极(16),冤悲痛兮心恻。肠千结兮服膺(17),於乎哀兮忘食。愿我身兮如鸟,身翱翔兮矫翼。去我国兮心摇,情愤惋兮谁识(18)。
【鉴赏】:
东汉赵晔的历史小说《吴越春秋》有云,春秋末年,越国为吴所败,越王勾践屈服求和,与大夫文种、范蠡入臣于吴。行时,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越王夫人乃据船而哭,她看到乌鹊啄食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哭而歌之,哀吟了这两首诗。诗中抒发了离乡去国、入质于吴的悲伤哀怨之情以及前程遥遥、归期难卜的愁伤怅惘之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吴越争斗的政治形势和历史面貌。这二首诗,大同小异,内容相近。前一首诗,明显地分为两层,前五句写目中所见,后六句写心中所感。开篇以飞鸟起兴,仰天长望,乌鸢凌空,啼声阵阵,舞之翩翩。继而又群集江中小洲之上,情态悠闲自在,啄食鱼虾之后,又振翅高飞,直地入云端,任性飞还,恣意游荡,没有任何拘束。这一层,作者极写乌鸢之翱游情状,忽而陆地,忽而云空,自由地飞还于天地之间,轻快敏捷,一任其性,令人羡慕不已。这与勾践君臣的落魄失意,不得自由的处境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寓意深厚,反衬强烈。第二层,因乌及人,即景生情,折入本题。诗人呼天问地,自己既不负地,又不违天,却为何无辜受屈?天地原来也良莠不分,善恶未辩,以至好人见辱。作者的怨天恨地,本无道理可言,但却见出他的一片真情,读来真切感人。离乡去国,疾驰西往,诗人自有一种孤独之感。何年才得归返,亦难预知,这又增一层惆怅。结尾二句,是写作者的无尽愁伤。上句摹内在心理,下句状外在表现。忧思深重,心如刀割;涕泣不止,泪挂双腮。内在心理与外在表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把作者的悲伤之情收足。后一首诗仍以飞鸟起兴,写其回翔天地,时而敛翅游弋,时而舒翼高飞。既然专意于捕食素虾,又为何非要居食江湖不可?在作者看来,凡有鱼虾之处,飞鸟自可栖居。他们徘徊往复,翻腾翔游,去而又返。这一层,诗人同样极写了飞鸟回环往复的畅游,自由自在的生息,以反衬人的困厄受拘,处境窘迫,反不如鸟。下面一层,由写乌转入写人,描述自身的不幸际遇和悲苦情怀。当初侍奉君王离开家乡,但愿能在君都终其年命,了结此生。自己半生无罪,却为何要离国去吴,受这等屈辱,可见老天不公,厚土不明。去越入吴,妻则衣褐为婢,夫则去冕为奴,堂堂越国君主王后,竟也形同囚徒,寄人篱下,任人宰割。身处异国他乡,时光遥遥难度,心境悲痛忧伤,愁肠千回百转,伤而不饭,哀而忘食。真是恨极怨极,黯然神伤。诗人羡慕乌鸢。渴望己身亦能如飞鸟之自由无拘,展翅飞翔,翱游高天。表现了追求自由,向往幸福的思想感情。结句再次申述去国之心遥神动,愁伤无尽。慨叹此情烦闷,而无人知晓,无处诉告,哀怨又加一层。这两首诗,结构布局完全相同,都是先鸟后人,因景生情,反复诉说,曲曲陈情,一唱三叹,笔触细腻,感情浓烈,基调悲凉哀怨,描述生动形象。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直写眼前情事,细陈所见所感,注意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表情达意。诗中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也很成功。此诗的比兴,不同于常见的正面起兴,对所写情景做正面的联想。而是从反面起兴,即所谓反兴。两诗的开篇几句,均由飞鸟起笔,由乌鸢回旋天地,自由飞翔的情状,联想到自身的困厄窘迫,痛感人反不如鸟,这是以鸟之自在来反兴人之受拘。两诗的句式,以整齐的六言诗为主,但并不拘于六言,整齐中见错落。句式本身亦富于变化,除了一般的叙述句外,还多用设问句、对偶句、感叹句等等,避免了诗句的单调呆板,千篇一律。既显得灵活多变,又加强了诗歌叙事、写景、抒情的功能。诗歌语言生动精当,富有词采。并注意运用重言叠字来绘形状情,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与音乐美。绘形的如:“凌云虚兮翩翩”;“颺颺独兮西往”。状情的如:“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这些重言叠字的运用,收到了穷形尽相,声情毕肖,以少胜多的奇妙效果。此外,诗中还大量地运用了语气词“兮”。两诗共三十一句,句句用“兮”,且位置固定,均在句中第四字处。“兮”字的运用,十分真切地传达出了作者钦慕、感叹、悲伤、哀怨、希冀等各种感情,既使诗句生动活泼,情味绵长深厚,又在抒情表意方面,增加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了艺术感染的效果,带有浓厚的楚歌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