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原文及鉴赏
唐风
唐,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国,后改国号为晋。唐地最初约在今山西太原以南,汾水流域的一带。“唐风”就是采自这个地方民歌。朱熹说:“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唐风产生的时代,难以论定,按照《毛诗·序》的解释,其中有部分诗,如“扬之水”、“采苓”等,当是春秋初期之作。不过序说并无确证,只能作为参考。唐风共有12篇,计为: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蟋蟀
【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1)其莫(2)。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3)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4)。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5)。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6)。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7)。
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8)。
【注释】
(1)聿(yù):作语助。
(2)莫:通“暮”,年终。
(3)职:应当。
(4)瞿瞿(jù):心中警戒的样子。
(5)迈:消逝,过去。
(6)蹶蹶:勤劳敏捷的样子。
(7)慆(tāo):逝去。
(8)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译文】
蟋蟀鸣叫在堂屋,一年匆匆到岁末。今日不再寻快乐,时间一去不回来。
日子不能太享受,自己本职不可忘。享乐不可荒正业,贤士都要有戒备。
蟋蟀鸣叫在堂屋,时间一去不等人。若我现在不行乐,光阴转眼白白过。
寻欢不可太过度,其他责任不能忘。享乐不可荒正业,贤士都要勤奋斗。
蟋蟀鸣叫在堂屋,役车也停在休息。若我现在不行乐,光阴转眼白白过。
寻欢不可太过度,国家忧患记心头。享乐不可荒正业,贤者时刻放在心。
【解析】
这是一首劝人勤勉的诗作。全诗三章,意思基本相同。诗人用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来表示时序更易,引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表面说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实际上是欲进故退,告诫人们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担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这反复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人生在享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责任。虽是劝诫,却很有分寸,“好乐无荒”在当今仍有社会意义。
山有枢
【原文】
山有枢(1),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2)。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3),隰有杻(4)。子有廷内,弗洒弗埽(5)。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6)。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
(1)枢(shū):木名,刺榆。
(2)娄:搂的借字,牵拉。在这里和“曳”都是穿的意思。
(3)栲(kǎo):树名。
(4)杻(nǐu):檍树,梓属。
(5)埽(sào):同“扫”,打扫。
(6)保:占有。
【译文】
山上长着刺榆树,榆树长在洼地中。你又有衣又有裳,从不穿戴在身上。
你又有车又有马,从不乘来也不坐。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尽享乐。
拷树生长在山上,檍树长在洼地中。你有庭院和房屋,从不打扫不洒水。
你又有钟又有鼓,从不击来也不敲。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乐陶陶。
漆树生长在山上,栗树长在洼地中。你又有酒又有食,从不弹琴不鼓瑟?
姑且用它寻欢乐,姑且用它来度日。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入室皆占有。
【解析】
这首诗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守财奴的衣食住行的描述,有力地讽刺了他只知道敛财却不知道享受的可笑生活状况。全诗三章,一章的衣裳、车马,二章的廷内、钟鼓,三章的酒食、乐器,概括了贵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乐。但贵族虽然拥有一切,但却不知道享用,只是一味地敛财,吝啬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诗人在最后也发出了警告,提醒他这些东西死后都会被别人占有。
扬之水
【原文】
扬之水,白石凿凿(1)。素衣朱襮(2),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3)。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4),不敢以告人。
【注释】
(1)凿凿:鲜明的样子。
(2)朱襮(bó):红色衣领。
(3)皓皓:洁白的样子。
(4)命:情人相约的口信。
【译文】
悠悠河水不断流,水底白石显鲜明。想起白衫红衣领,跟你到那沃城行。
既然已经见到你,心中怎能不高兴。悠悠河水不断流,石块洁白更清幽。
想起白衣红绣领,跟从你到鹄城游。既然已经见到你,还有何事去忧愁。
悠悠河水不断流,水底白石更晶莹。当我听说有口信,怎也不敢告他人。
【解析】
古今有许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揭发了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结政变的阴谋。但细细品来,却更像是一首男女爱情的诗歌。诗歌以缓缓的流水和鲜明洁白的石头起兴,比喻女子对心上人纯洁的爱恋,接下来叙述女子与意中人约会时的情景,表达了喜悦之情,末章说出将接到与情人相见的口信时的激动之情。女子种种的微妙心理变化也十分有趣,二人的爱情在女子愉悦的表述中逐渐升温。
椒聊
【原文】
椒聊(1)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2)。椒聊且,远条(3)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4)。彼其之子,硕大且笃(5)。椒聊且,远条且。
【注释】
(1)椒聊:花椒,又名山椒。
(2)朋:比。
(3)条:修长。
(4)匊(jū):“掬”的古字,两手合捧。
(5)笃:厚重。
【译文】
花椒籽儿一串串,子儿繁多采满升。那个女子真福气,身材高大无人比。
花椒串串多结子,香气阵阵飘得远。花椒子儿一串串,子儿繁多采满捧。
那个女子真福气,体态粗壮又厚重。花椒串串多结子,香气阵阵飘得远。
【解析】
对于这首诗,较多的说法认为是赞美一个高大健壮的女子多子多福,同时表达了家中人丁兴旺的喜悦之情。在我国古代,以妇女高大为美,以儿孙众多为福。二章均以花椒果实繁盛起兴,花椒多子象征着家中子孙繁衍兴旺,因而以此赞美妇女多子多福,又通过花椒香气远飘来形容妇女美好的名声远远传颂。同时反复吟唱的形式也起到了加强语意的艺术效果。
绸缪
【原文】
绸缪(1)束薪(2),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3)?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4)?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1)绸缪:缠绕,捆束。
(2)束薪:柴火束成火把,供结婚照明用。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
(3)邂逅:不期而遇。在这里指不期而遇的人。
(4)粲者:美人。
【译文】
一把柴火扎得紧,三星闪烁挂天空。今夜究竟是哪夜,见到如此好的人。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好人如何待?一捆牧草扎得多,东南三星正闪烁。
今夜究竟是哪夜,不期而遇真快活。要问你啊要问你,拿这好人如何待?
一束荆条紧紧捆,天边三星照在门。今夜究竟是哪夜,见这美人真兴奋。
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美人怎样待?
【解析】
这首诗有说法是描写新婚之夜闹新房的场面,也有人说是表现一对男女夜间幽会时极度欢喜之情。诗人以戏谑的口气抒发了喜悦之情。全诗共三章,也是采用《诗经》中常用的重章迭唱的形式。以缠绕的薪柴起兴,象征着男女的恋爱之事。全诗语言活泼,将情境写得十分生动美妙。
杕杜
【原文】
有杕(1)之杜,其叶湑湑(2)。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3)焉?
有杕之杜,其叶箐箐。独行睘睘(4)。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1)杕(dì):孤立生长。
(2)湑(xǔ)湑:形容树vb叶茂盛。
(3)佽(cì):资助,帮助。
(4)睘睘(qiónɡ):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译文】
一棵赤棠孤零零,树上叶儿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孤独。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来往一人没兄弟,为何不将我帮助?
一棵赤棠孤零零,树上叶儿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来往一人没兄弟,为何不将我帮衬?
【解析】
这是一首流浪者的孤独之歌。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本诗以孤独的赤棠形单影只起兴,写诗人流浪在外,虽然同路人不少,但却没有一个如兄弟般可以依靠的人,充满了悲凉之感。
整首诗充满了凄凉感伤的气氛,诗人的叙述多了一份哀叹,少了一份悲号,可见对这种处境也是充满了无奈。推想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亲无故,只得流浪四方,又有谁能来帮助他们呢?
羔裘
【原文】
羔裘豹祛(1),自我人居居(2)。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3),自我人究究(4)。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注释】
(1)祛:袖口,豹祛即镶着豹皮的袖口。
(2)居居(jù):即“倨倨”,傲慢无礼。
(3)褎(xìu):袖口。
(4)究究:苛求,态度傲慢。
【译文】
羔皮大袄豹皮袖,一脸傲气对待我。难道没有别人交?只因你我是故交。
羔皮大袄豹皮袖,一脸傲慢对待我。难道没有别人交?只为念你是旧好。
【解析】
这首诗斥责了一位在位的贵族卿大夫骄横无礼,不体恤下民的行为。从这首诗的内容看,那个卿大夫非常恃权傲物,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侮慢故旧,故引起了一位故友的不满,那人便写诗讽刺他。
诗分两章,首章斥责贵族卿大夫傲慢无礼,只是由于二人是故交的缘故而没有抛弃他;二章斥责卿大夫对人过于苛求,但由于二人曾经交好所以好心劝诫他,不忍与其断绝。全诗结构简单,采用提问和作答的形式,为讽刺和斥责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鸨羽
【原文】
肃肃(1)鸨羽,集于苞栩(2)。王事靡盬(3),不能蓺(4)稷黍。父母何怙(5)?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6)。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1)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2)苞栩: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3)靡盬(ɡǔ):没有止息。靡,无,没有;盬,休止。
(4)蓺(yì):种植。
(5)怙(hù):依靠。
(6)棘:酸枣树。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成群落在柞树上。徭役差事做不完,无法去种黍和粱。靠谁养活我爹娘?高高在上的苍天,何时让我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成群落在枣树上。徭役差事做不完,无法去种黍和粱。哪有粮来养父母?高高在上的苍天,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成群落在桑树上。徭役差事做不完,无法去种稻和粱。拿何去给父母尝?高高在上的苍天,日子何时能正常?
【解析】
这首诗揭示了晋国当时政治黑暗,沉重的徭役负担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家人,因而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全诗三章首句均以鸨鸟反常地停集在树上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地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所以诗人以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斥责,想到家中父母亲人无人供养,心中的怨愤之情就难以掩盖。可在当时那个社会,谁又能告诉他们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呢?
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1)且吉(2)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3)兮!
【注释】
(1)安:舒适。
(2)吉:漂亮。
(3)燠(yù):暖和。
【译文】
谁说我没衣服穿,至少也有七套衣。但都不比你做的,又舒适来又漂亮。
谁说我没衣服穿,至少也有六套衣。但都不比你做的,又舒适来又暖和。
【解析】
这是一首览衣感旧之作。诗人睹物思人,看到自己眼前虽然有很多衣物,但却没有一点可以比得上心上人为自己亲手做的舒适暖和。虽然本诗语言简练,但却巧妙地寄托了诗人对于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全诗分两章,字句大体相同,只是将“七”易为“六”,将“吉”易为“燠”,这主要为的是适应押韵的需要。相同的句式重复一遍,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妙,在反复的吟诵之中,我们自然能体会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有杕之杜
【原文】
有杕(1)之杜,生于道左(2)。彼君子兮,噬(3)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4)之?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5)。彼君子兮,噬肯来游(6)?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注释】
(1)杕(dì):树木孤生独立的样子。
(2)左:道路东边,古人以东为左。
(3)噬:发语词。一说何,曷。
(4)饮食(yìn sì):喝酒吃饭。
(5)周:右的假借。
(6)游:来看望。
【译文】
那棵梨树真孤独,长在路东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我?
心中对你有爱慕,何不请来喝一壶?那棵梨树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
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我?心中对你有爱慕,何不请来喝一壶?
【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女子对意中人的思慕之心。女子对情人爱慕之深,盼望着他来探望自己,并在心里思索,既然如此喜爱他,应该准备酒菜请他做客。简单的心理活动展现出了女子对情人的深深爱恋。
诗共两章,各六句。每章的开头均为“兴之比也”,杜梨孤零零地长于道路偏僻处,作者借物起兴,以物喻人,以此暗喻女子内心的孤独。再通过以下对女子思恋情人,并渴望与之相会的心理描写,自然而然地将一位寂寞女子的暗恋之情表现了出来。
葛生
【原文】
葛生蒙(1)楚,蔹(2)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3)。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4)兮,锦衾烂(5)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注释】
(1)蒙:覆盖。
(2)蔹(liǎn):草名,即白蔹。
(3)域:坟地。
(4)粲:色彩鲜明。
(5)烂:灿烂。
【译文】
葛藤缠绕着荆树,蔹草蔓延遍山野。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岭谁同住?
葛藤缠绕着枣树,蔹草蔓延遍坟地。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外谁同息?
角枕颜色光灿灿,锦被鲜艳亮闪闪。我的爱人葬在此,荒郊野外谁同伴?
夏日炎炎日子长,冬夜漫漫寒难耐。待到百年身后时,同你相会在阴间。
冬夜漫漫寒难耐,夏日炎炎日子长。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相会在黄泉。
【解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前二章以葛藤、蔹草起兴,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情境。三章通过描写与爱人生前共用的枕头、被子,睹物思人的伤感之情让人不禁发出感叹,二人阴阳两隔,谁来与己走完此生呢?末章写到死别后的日子漫漫无期,而唯一的期望就是来生可以再相会,思念之深,悲哀之重,令人有无以复加之叹。
朱守亮《诗经评释》认为本诗“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其出色的艺术效果让古今众多学者为之赞叹。当读到诗人“百岁之后,归于其室”的哀叹之时,相信每位读者都会被感染,为这一份穿越生死的爱恋而动容。
采苓
【原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1)舍旃,苟亦无然(2)。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3)。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4)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注释】
(1)旃(zhān):“之焉”的合声。
(2)无然:不要信以为真。
(3)无与:不要理会。
(4)葑: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译文】
采甘草啊采甘草,首阳山顶到处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轻信那一套。
不要听啊不要信,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得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阳山脚到处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跟随他一道。
不要听啊不要信,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得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首阳东麓到处找。有人最爱说假话,切勿信从随他跑。
不要听啊不要信,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得到?
【解析】
这是一首劝诫人们不要听信谣言的诗。关于此诗的对象,一般论家都说是讽刺晋献公的。《毛诗序》有云:“《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通过描写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苓”、“苦”、“葑”来引出下文,又通过“无信”、“无与”、“无从”的语意递进来揭露谣言的本质,一遍遍“舍旃舍旃”的呼喊加强着劝说的力量,最后以“人之为言,胡得焉”收尾,则是在告诫造谣者不要再枉费心机,做徒劳无功的事情了。全诗延续了《诗经》惯用的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增加劝诫诗的艺术效果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