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李思训《长江绝岛图》》原文、译文、赏析

李思训《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1]小孤[2]江中央[3]。

崖崩路绝猿鸟去[4],惟有乔木[5]掺天[6]长。

客舟何处来,棹(zhào)歌[7]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8],孤山久与船低昂[9]。

峨峨两烟鬟(huán),晓镜开新妆[10]。

舟中贾客[11]莫漫狂[12],小姑前年嫁彭郎[13]。

【注释】

[1]大孤:大孤山,在江西九江鄱阳湖中。

[2]小孤:小孤山,在江西彭泽县古城西北九十里处的长江中。两山遥遥相对。

[3]中央:中间。

[4]“崖崩”句:形容山路险绝,猿猴飞鸟都无法在此生活,不得不离去。

[5]乔木:高大的树木。

[6]掺天:即参天,直插云霄。

[7]棹(zhào)歌:划船人的歌声。

[8]沙平:沙岸平直。风软:风力微弱。望不到:指客舟可以望见却久久不能到岸。沙岸平直则流水舒缓,风力微弱则船行缓慢,这二者是因,“望不到”是果。

[9]低昂:一起一落,形容山与船在水波中荡漾。

[10]“峨峨”两句:烟雾缭绕、耸立江心的大小孤山,正像早晨对着镜子重新梳妆打扮的美女头上的一对发髻。鬟(huán):美女头上的一对发髻。

[11]贾客:商人。

[12]漫狂:随随便便,即轻狂,不受礼法约束。

[13]“小姑”句: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载,民间把小孤山传为小姑山,把彭浪矾(在小孤山对岸)传为彭郎矶,并说“彭郎者,小姑婿也”。苏轼随手拈来这一民间传说,并以假作真,戏诫“舟中贾客”,显得非常风趣幽默。

【译文】

山色苍翠,江水茫茫无际,大小孤山矗立在长江中央。崖壁崩塌,山路断绝,不见猿鸟踪迹,只有高大的树木直刺云天,生长兴旺。从哪里飘来一只客船?划船人的歌声在江中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沙滩平直,风力微弱,船儿迟迟不能到岸,孤山与客船久久地随波起落荡漾。

清晨烟雾缭绕,耸立江心的大小孤山,正像刚梳妆好的美人发髻映在镜中一样。船上的商人啊,莫要轻狂放荡,小姑早有伴侣,前年已嫁给彭郎。

【解析】

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画家,善画山水树石,是中国山水画北派的开山祖师。《长江绝岛图》是他的名作(现已失传),画的是长江中的大、小孤山。元丰元年(1078)冬,苏轼知徐州时看到这幅名画,写下这首题画诗。诗的前四句写画中绝岛,中间四句写画中客舟,末四句为合写,利用民间传说,以戏语结尾,妙趣横生。全诗以画面为线索,一气呵成,但又不拘泥于画面,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棹歌抑扬,结尾的戏语,都含有苏轼的想象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