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温馨甜蜜的小木屋
走进一温一馨甜蜜的小木屋
大约在1930年的美国,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一奶一奶一劳拉·英格斯 ·怀德写了一本名叫《拓荒女孩》的自传。她满怀希望地寄给出版社,结果却遭到出版社的拒绝。她的女儿罗丝是一位出色的新闻作家,建议她把自传改写成小说。此后,母女俩一起收集有关拓荒时代的资料,共同探讨写作的技巧,在1932年,劳拉的第一本《大森林里的小木屋》诞生了。
谁也没曾想到,小说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读者们的书信如雪片一般飞来,他们纷纷央求劳拉一奶一奶一继续讲下去。这位老一奶一奶一大受鼓舞,写作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连续10年间,她一共写了九部小说,构成了题为《小木屋》的系列作品。
现在,这九部小说已经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在美国白宫的网站上,列为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的只有三位:一位是写《夏洛的网》的E·B·怀特,一位是写《戴高帽的猫》的苏斯 博士,另一位就是劳拉·英格斯 ·怀德。
那么,劳拉·英格斯 ·怀德是如何讲述《小木屋》故事的呢?是什么让《小木屋》保持久经不衰的魅力的呢?
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部系列小说的历史背景。为了推进西部的拓疆运动,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案》,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一交一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在这一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美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西部拓荒运动,大规模向西部移民。劳拉一家人就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开始了辗转的拓荒者的生活,年幼的劳拉也在这漫长的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
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劳拉的出生地——威斯 康星大森林写起。五岁的劳拉和爸、一妈一、姐姐玛丽、小妹妹卡琳生活在大森林的小木屋里,她以小女孩天真而好奇的眼光观察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一温一馨甜蜜的世界中。
第二部《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小木屋系列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一性一的一部作品。劳拉一家人怀着对西部生活的无限向往,一路远行,在堪萨斯 州大草原搭建起了小木屋。他们遭遇了狼群的袭击,印第安人的不断一騷一扰,突如其来的冷热病毒,来势汹汹的草原大火等。最终,由于印第安保留区拒绝向定居移民开放,劳拉一家人只好离开草原上的小木屋。
第三部《农庄男孩》,描述了劳拉的丈夫阿曼乐少年时的故事。阿曼乐是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庄男孩。他勤快、机智、灵活、调皮、好奇、正直。他一直渴望能拥有一匹小马,最终如愿以偿。
第四部《梅溪边》,讲述的是劳拉一家人来到明尼苏达州,在离小镇不远的梅溪边安居下来的生活故事。眼看他们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一场扑天盖地的蝗虫风暴却让庄稼颗粒无收。爸只好去东部做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梅溪边》获得1938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第五部《银湖岸边》写的是劳拉一家人在银湖岸边的生活经历。自从闹过蝗灾后,家里收成极差,玛丽患了猩红热后双目失明,家境异常艰难。于是,劳拉一家搬迁到达科他州的银湖岸边,爸力尽艰辛终于申请到放领地。《银湖岸边》获得1940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劳拉一家人在放领地上安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他们遭遇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冬天。这就是第六部小说《漫长的冬季》。气一温一低达摄氏零下四十度,小镇与外界完全隔绝。劳拉一家食物吃完了,煤炭燃尽了。就在这危急时刻,镇上的阿曼乐和另一个男孩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小镇,带回食物,帮助全镇居民渡过生死难关。《漫长的冬季》获得194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在第七部小说《草原小镇》中,劳拉已经是十五岁,她又回到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为了帮助玛丽能在盲人学校学一习一,劳拉刻苦学一习一,终于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草原小镇》获得1942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第八部小说《快乐的金色年代》讲述的是阿曼乐与劳拉的一爱一情故事。劳拉不得不独自一人去外地教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苦。阿曼乐用真心打动了劳拉。最终,有情一人终成眷属,两人走到了一起。《快乐的金色年代》获得194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
最后一部小说《新婚四年》描写的是劳拉婚后四年的生活。婚后他们历经磨难,然而,这些不幸并没击倒劳拉和阿曼乐,他们始终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一精一神状态面对生活,携手开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19世纪的美国西部荒原,是一个充满一浪一漫色彩的世界。小木屋系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一温一情脉脉、一爱一心永驻的世界。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们沿着劳拉成长的足迹,追随着劳拉一家人迁徙的步伐,以一双充满童稚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沉醉于变幻多姿的大自然中,沉醉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沉醉于那些一精一雕细刻的故事情节中,沉醉于劳拉一家人优雅、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中。劳拉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相亲相一爱一、姐妹间的手足情深,父母与孩子间融洽相处,劳拉与阿曼乐含蓄而深厚的情感,亲戚朋友间的互帮互助,甚至他们对狗、马、猫、牛等家畜也充满了柔情与眷恋,这一切的一切,劳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是那么叫人迷恋,又那么让人沉醉。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是劳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真实的劳拉。幼年时的劳拉并没有多少机会接受学校教育,但是父母成为她人生中最好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勤劳、仁一爱一、宽容、乐观、自信、热情、不屈不挠等优秀品质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精一神支柱。在家庭的潜移默化下,在父母循循善诱教导下,劳拉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拓荒者,成为美国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坚力量。
劳拉的个人成长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那一代人的成长史。美国的西部拓荒运动,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记忆,而劳拉的这套小说正好唤醒了美国人的深沉回忆。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一代美国人的真实写照,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是这部小说在美国久经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一精一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 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家庭成员间的融融亲情,邻里之间纯洁友善,书中所展示的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以优雅的姿态对待生活,以坚定的信念拥抱明天,等等,这些主题激起了全世界读者的共鸣,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精一神财富。
读完这部小说,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出那一幅一温一馨而甜蜜的画面:小木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炉火正旺,一家人围坐在炉灶旁,爸拉着小提琴,大家随着悠扬的琴声唱起了快乐的歌……一年、两年、十年、百年,琴音绵绵,经久不衰。
该系列小说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教师刘华负责翻译、审校,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千玲、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何洹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李华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向荣参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