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伤心之家》赏析

【时间】:1919

萧伯纳在一战期间的社会问题剧,1913年开始创作,1919年在纽约出版,1920年在纽约首演。八十八岁的老船长肖特非把他的家装饰得像一条船,迎接一安闲知识分子的光临。他们是一些空想家、撒谎者、无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亲属。他们在这里聚会,发泄对英国社会的不满。但他们又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找不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他们玩世不恭,批评社会,诅咒自己死去,幻想在自我毁灭中寻找新生活的出路。一个女青年艾丽·邓应邀来到这里,却失望地发现她在伦敦上的自称为马库斯·达恩利的男子竟然是房主肖特非的女婿赫克托。情幻灭的艾丽为了替父亲报恩,决定按计划嫁给一个年龄是她两倍多的工厂主鲍斯·曼根。肖特非以一个饱经风霜的过来人的身份劝她不要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灵魂,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财富才是最持久和宝贵的。鲍斯也在肖特非家里,艾丽发现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市侩,而她父亲的破产竟然是他一手造成的。她看到肖特非家里聚集的是一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说老船长的家是“伤心之家”,已经风雨飘摇,面临崩溃的边缘了。在敌机轰炸时,这个家里的人在绝望之中打开了所有的电灯,希望成为轰炸的目标,结束自己的无意义的生命。但事与愿违,被炸死的是艾丽准备出嫁的资本家鲍斯和一个偶然来行窃的小偷。不想死的人被炸死,想死的人偏偏活了下来,继续在浑浑噩噩中虚度光。在全剧结束时,艾丽放弃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准备鼓起勇气接受生活风的考验。剧本的副标题是“俄国风格的英国主题狂想曲”,全剧用俄国戏剧家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写成。剧本的重点不是情节,而是戏剧的氛围。“伤心之家”这条即将沉没的帆船正是大英帝国没落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神恐慌和颓废。但女主角艾丽的情、婚姻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也让观众看到了颓废中蕴藏的一线希望和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