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巴塞尔姆《教堂之城》原文+读后感
作者: 郑之岱译李长山
【原文作者】:唐纳德·巴塞尔姆
【原文作者简介】:
唐纳德·巴塞尔姆(1931- ),美国作家。生于费城,曾在陆军中服务,五十年代中期任豪斯顿博物馆馆长,也曾做过编辑工作。他的作品大都发表在《纽约客》杂志,有时还用丽莱·麦克尼尔的笔名。
他写的短篇小说,收集在《回来吧,卡利加里博士》(1964)、《不齿的十习十俗、怪僻行为》(1968)、《城市生活》(1970)、《愁苦》(1972)、《罪恶的欢乐》(1974)、《业余十爱十好者》(1976)等短篇集里。长篇有《亡父》(1975)。中篇有《白雪公主》(1967),曾获“全国图书奖”(儿童读物》,但被报刊讥为“邪恶的童话”。巴塞尔姆被批评家称为“革新派”、“新小说派”。他的文笔写得十分隐晦,读后使人感到莫测高深,但多少知道一些他指的是美国的现实生活。
【原文】:
“是呀,”菲利普斯先生说,“我们这儿就是地地道道的教堂之城。”
塞西莉亚点点头,跟着他的手指到哪儿便看到哪儿。大街的两边,鳞次栉比的教堂行列以不同的建筑风格肩并肩地矗十立着。海员浸礼会教堂挨着圣救世主自十由浸礼会教堂,圣公会圣保罗教堂在福音会教堂的旁边。再前边,就是基督教科学第一教堂、万能之主教堂、万灵会教堂、圣母会教堂、兄弟会教堂、上帝会教堂和圣使徒会教堂,古典建筑的尖顶和塔顶夹杂在异想天开的“当代”式样的摩天楼中间。
“这儿每一个人对教会事业都有很浓厚的兴趣,”菲利普斯先生说。
我能行吗,塞西莉亚拿不稳。她到普雷斯特城是来给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开一个分公司的。
“我对宗教不特别热心”,她对做房产生意的菲利普斯先生说。
“现在不感兴趣,”他答道,“可用不了多久。但我们这儿有许多优雅的年轻人,你很快就会跟他们合得来的。当前的问题是你住哪儿好?大多数人,”他说,“都住在他们信奉的教堂里。我们这儿的教堂都有许多出租的房间。有几处钟楼公寓,我可以带你去看看。你打算出多少钱?”
他们拐过街角,眼前就出现了更多的教堂。他们走过圣路加教堂、显灵会教堂、乌克兰正教众圣堂、圣克莱门特教堂、圣泉浸礼会教堂、公理公会教堂、圣安那及里教堂、伊曼纽尔圣殿会教堂、第一基督教革新会教堂。所有教堂的门都大开着,里面,可以看到幽暗的灯光。
“我最多出到一百十块,”塞西莉亚说。“你们这儿不是教堂的房子有没有?”
“没有,”菲利普斯先生说,“当然,我们这儿许多十精十致的教会建筑物,都兼营别的事业。”他指指一处堂皇的乔治亚式门面。“那儿,”他说,“既是卫理公会教堂,又是市教育局。挨着它的是安蒂奥克圣灵会教堂,里面还有理发店。”
真格的。在安蒂奥克圣灵会教堂的前面,影影绰绰地有一根红白条子相间的理发店招牌。
“这儿租汽车的人多吗?”塞西莉亚问,“要是近便有一处出租汽车站,会有人来租车吗?”
“啊,我不知道,”菲利普斯先生说。“要租车,就是说有人要到别处去。可是大多数人都住在这儿心满意足。我们有许多社交活动。要是我在普雷斯特城经营企业,我想我不会挑中出租汽车这个行当。但是你会干得很出十色十的。”他带她去看一座小巧的、特别现代化的建筑,有一个用砖头、钢骨和玻璃装饰的庄严的门面。“那是圣巴那巴教堂。里面全是一伙正派人。还是家美味可口的细条面餐馆。”
塞西莉亚可以看到许多人从窗户里探出头来看她。但是一见她用眼睛瞪着他们,这些人头马上缩回去了。
“你们以为把那么多教堂都挤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吗?”她问向导。“看起来不……平衡,要是你懂我这话的意思。”
“我们是以教堂众多出名的,”菲利普斯先生答道。“他们没有坏处,现在我们到了。”
他打开一扇门,沿着满是尘土的楼梯爬了几层。爬到顶上,他们进了间相当大的屋子,方方正正,四面都是窗户,屋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台灯和地毯。屋顶正中悬挂着四口巨大的铜钟。
“多美的风景!”菲利普斯先生赞叹道。“到这儿来瞧瞧。”
“他们真会打这些钟吗?”
“一天三次,”菲利普斯先生说,笑容满面。“早晨、中午、夜晚,当然,打钟时,你得尽快躲开,不要碍手碍脚。不然,这些宝贝儿会打到你的头上,这儿就以此出名。”
“万能的上帝呀,”塞西莉亚冲口叫了起来。随后她说:“没有人会住这种钟塔公寓的。所以这些屋子至今还空着。”
“你这样想吗?”菲利普斯先生说。
“你只能把这些屋子出租给新到这儿的人,”她责备说。
“我不会那样做的,”菲利普斯先生说。“这样做违反了基督友十爱十精十神。”
“这个城市有点使人讨厌,你明白吗?”
“也许有那么一点儿,但是这话你可不能说,对吗?我以为你新来乍到,做什么都得小心谨慎,至少要过一些时候吧。要是你不愿意住在楼上,我在中十央长老会教堂那儿还有间底层的公寓房子,不过你得跟人合住,现在已经有两位妇女住在那儿了。”
“我不愿跟人合住,”塞西莉亚说,“我要个单人房间。”
“为什么?”这个房产商人好奇地问。“什么目的?”
“目的?”塞西莉亚问。“没有什么特别目的。我不过要——”
“在这儿很少见的。人们都同别人住在一起。丈夫们和妻子们,儿子们跟着他们的母亲。人们都有同住的伙伴。这儿的风俗十习十惯就是这样的。”
“我还是要一个人住一间。”
“这真很少见。”
“你有这样的房间吗?我的意思是除了这些钟楼之外?”
“我怕这样的房间很少,”菲利普斯先生说,带着明显的不满之感。“我揣摩可以带你到一两处看看。”
他踌躇了一会儿。
“也许,我们和附近的城市有一些不同的社会准则,”他解释着。“我们的名声很大,有个时期,我们在中十央广播电台晚间新闻广播里有四分钟的节目。三、四年之前吧,广播里称我们是‘教堂之城’。”
“是啊,我要有自己住宿的地方,这是不可缺少的,”塞西莉亚说,“如果我要在这儿生活。”
“采取那样的态度不免有点儿可笑,”菲利普斯先生说,“你是什么教派的?”
塞西莉亚默然不语,事实上因为她什么教派都不是。
“我说,你是什么教派的?”菲利普斯先生又重复了一遍。
“我是想做什么梦就做什么梦派,”塞西莉亚说。“不论我要什么,我都可以梦见。如果我愿意做梦到巴黎或是其他地方去痛痛快快玩儿一番,我只要一上十床睡觉,就会梦见的。不论要什么都可以梦见。”
“那么,你经常梦见什么呢?”菲利普斯先生说。一面仔细地打量着她。
“我经常梦见男十女间的事情,”她说,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眼光。
“普雷斯特可不是这样的一个城市,”菲利普斯先生说,眼光避开了她。
街两边,教堂的门都打开了,人们三三两两从里面出来,站在街头的教堂前面,盯着塞西莉亚和菲利普斯先生。
一个年轻人从人十群十里跳出来,大喊大叫。“城里的人都早已有汽车了!城里没有一个人没汽车!”
“那是真的吗?”塞西莉亚问菲利普斯先生。
“是的,”他说。“这是真的。这儿没有人租汽车,一百年也不会有人来租的。”
“那我不留在这儿了,”她说,“我要到别处去。”
“你一定得留在这儿,”他说,“我们早给你准备好汽车出租处了。就在摩山浸礼会教堂里,在门厅那儿,有一个柜台、一架电话、一个挂满汽车钥匙的架子。还有本挂历。”
“我不留在这儿,”她说,“因为这儿没有生意可做,我留着也没用。”
“我们需要你,”菲利普斯先生说,“我们需要你在汽车出租处站柜台,在规定的营业时间里。这样才能使这个城市十全十美。”
“我管不着,”她说,“我不是这号人。”
“你一定得留下来。这是不可缺少的。”
“我会做梦,”她说,“梦见的事儿你不会乐意的。”“我们很不满足,”菲利普斯先生说,“十二万分不满足。这里面总有点儿什么不对头。”
“我会梦见你那里头的‘秘密’,”她说。“可你准会感到遗憾。”
“我们跟别的城市没有不一样,可是我们的名声好一些,”他说。“只有好名声才能消除我们的不满,我们就是缺少一个租车姑十娘十。一定得有个人站在那个柜台后面。”
“我梦见的那种生活,是你们最害怕的,”塞西莉亚威胁着。
“你是我们的人了,”他说。紧挽着她的膀子。“我们的租车姑十娘十。好好待着吧,你不会闹出什么事来的。”
“等着瞧吧,”塞西莉亚说。
【鉴赏】:
巴塞尔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生,又曾在军中服过役,他对于时代的十精十神,气围有着比较深切的体验。他的创作盛期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不管批评家们给他冠以什么样的名号。将他归入什么流派,从整体上看,他都属于战后作家,作品则在实验小说之列。
战后实验小说,并不象二十年代的实验小说那样,把支离破碎的经历目为西方文明的衰败,悲叹不止;战后小说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认为生活是成问题的,出了十毛十病、并把混乱无序作为生活的主体加以接受,探索种种克服人类窘境的新方法。
巴塞尔姆的这篇小说,虽说是用传统手法写就的,但又充满了现代意识。
《教堂之城》的情节极其简单。它自然划分三个部分。最初一部分,可以说主要是描述了教堂之城——普雷斯特城的概貌和轮廓,并且顺便简洁地道出了人物的姓名,身分或职业,以及他们现在的使命。普雷斯特城,教堂林立,摩天大楼栉比,古典风格与“当代”式样交错一处,可谓今昔并存。五花八门、多不胜数的教堂,同时又是公寓、理发店、饭店、出租汽车处和教育局,是神灵托魂之所,也是凡人寄身之地,是祭祷神灵的地方,也是经商获利的场所,是十精十神的,也是物质的,是十精十神与物质的奇特结合。教堂,既往灵魂畅游的地方,成了经营世务的场合,也许意味着十精十神,物质的古怪结合,也许意味着二者并重,也许意味着物质的扩张,已进入了十精十神的圣十地。
该城的居民自称热衷宗教,并且有着明确的宗教派别,他们看不出教堂的好处,也看不出有什么坏处,只明白一点,即他们的城之所以还有点名气,就是因为教堂众多。也许热衷宗教是假,务虚名是真。这一部分主要是男十女主人公的对话。对话交代了他们的姓名、身份,他们是在为女主人公找一间独身公寓,对话主要是写主人公的思想交流。非对话部分,比例很少,主要是叙述教堂的存在。
第二部分是写女主人公未能达到目的。女主人公塞西莉亚要在普雷斯特城开办一个出租汽车分公司,她首先要找一个单身公寓。她既不愿住在教堂的公寓里,也不想住在男主人公菲利普斯先生为她介绍的钟塔公寓里,她不愿听到教堂的钟声。她想住单身公寓,又有悖于当地的风俗,且很难找到。她认为单身宿舍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当地喜欢结伴而居的人看来则是滑稽可笑的。该城的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分属不同的教派,拥有各自的教堂,可塞西莉亚却什么也不信,不属于任何教派。如果属于什么教派的话,那就是“想做什么梦就做什么梦派”。这就是说,塞西莉亚来此城是为公事,而不是寻求灵魂的慰藉;她既逆于当地风俗、又不信宗教:她用梦代替宗教,在梦中去遨游,在梦中去快活,常在梦中男欢女十爱十;她希望保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独立的十习十惯和人生见解。
可是普雷斯特城人人都有汽车,一百年也不会有人租汽车,因此塞西莉亚想在此城办出租汽车公司已属多余。她于是打算离开普雷斯特,可是她的汽车出租处早已设好,她别无选择,为了该城的完美,她必须留下。她进行了种种威胁,要用梦去吓退菲利普斯,要以梦见令该城人不悦的事、梦见令该城畏惧的生活来恫吓菲利普斯,企图摆脱这种非她所愿的强留,可终归白费,只能用“等着瞧吧”这样一句空话来聊以自十慰。这就是小说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十内十容。
小说初看起来,仿佛是不大相干的三块的拼凑,实际上这三部分密切相关。从外部看,是塞西莉亚的双重失败;办出租汽车公司告吹;(虽然该城办了出租汽车公司,可完全与她的目的的背道而驰。既然没达到目的,当然就算失败),找非教堂、钟塔之类的单身公寓也没成。从十内十部讲,是她的十精十神反抗的失败。故小说的结构是极为严谨的。
这篇小说,一言一蔽之,就是描写这样的主题,人尽管殚十精十竭虑要逃脱困境,但终归徒劳。这也是巴塞尔姆最热心探索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