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当句有对·密迩平阳接上兰》原文、赏析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孤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严格一点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并不见得怎么好,但它确实又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是说明它有特色。奥妙就在它的题目上—— “当句有对”。然而,题目只反映了这首诗的某种形式,并没有揭示出内容。我们暂且先抛开题目,来看一看此诗到底写了些什么。

这首诗情思婉转,扑朔迷离,历来解说纷纭。清代姚培谦认为是“讥恩倖之争进也”,说: “‘池光’ 句见献媚者之多途;‘日气’ 句见邀宠者之无已。中联承上起下。三星在天,不妨待时;三山隔海,何妨路远!”(《李义山诗集笺注》)今人叶葱奇在《李商隐诗集疏注》 中也持此说。清代陆昆曾则认为是“刺贵主之事” (《李义山诗解》)。此后程梦星进一步认为此诗为“寄怀贵游女冠之作” (《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在 《玉溪生诗集笺注》 中则给予具体阐释说:

此亦刺入道公主无疑。(三句) 任其取适,(四句) 夜合晓离。(五六)只有冶情,并无离恨。(七八) 三星寓好合,三山指学仙。曰遥,曰宽,见遁入此中更无拘束。

今人刘学锴、余恕诚先生在《李商隐诗歌集解》 中亦赞同此说。除以上两种意见外,还有一种身世自慨说。清人王盛鸣在 《冯注初刊本手批》 中说:

义山无题诗极著名,岂知其有题者亦皆无题也。如 《当句有对》之类,则无题之尤者矣。庾词隐语,可解不可解,随人作解耳。此诗

若解作蜂蝶得意,鸾凤独居,借慨己之不遇,以写其怨,亦得也。近人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 中也基本赞同此说,并作了进一步发挥与笺释。实际上,从李商隐学道玉阳、王屋的经历和诗歌本身所描写的环境看,此诗系写女冠生活。这一点,可先从诗歌本身来考察。

诗的开篇便写女冠的居处:“密迩平阳接上兰”,这座道观同平阳第、上兰观相邻接。“平阳”指汉代平阳侯的府弟,《汉书·卫青传》 说:“平阳侯曹寿尚 (娶) 武帝姊阳信长公主。” “上兰”,《三辅黄图》 说:“上林苑有上兰观。”与这样的府弟与道观相邻,可见她身份的高贵。冯浩说是“入道公主”,看来并非妄言,据苏雪林先生的统计,唐代出家的公主就有睿宗女金仙、玉真、万安三公主;代宗女华阳公主;德宗女文安公主;顺宗女浔阳、平恩、邵阳三公主;宪宗女永嘉公主;穆宗女安康、义昌公主等。(见《玉溪诗谜正续合编》正编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李商隐学道当是有可能接触这些入道公主的。次句描写这座邻平阳第、接上兰观的道观的壮丽,秦楼鸳瓦,承露仙盘。“秦楼”,典出萧史及秦王之女弄玉学箫成仙的传说,后因转以 “秦楼”代指公主宅第。如“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武平一《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 “秦楼今寂寞,真界竟何如。”(武元衡《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李商隐也曾不止一次运用此典:“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无题二首》其二)“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茑。”(《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鸳瓦”,即鸳鸯瓦。整句诗暗示明为柏梁台承露盘那样的求仙之事,实是在秦楼般的道观里效鸳鸯双栖。且看居处的环境: 池光闪烁,花影僚乱,晓日氲氤,露气初干。纷纷大好春色,将人的春心撩拨得旖旎荡漾。腹联开始转笔,但又藕断丝连,出句承上,但感双双游蜂伴着对对舞蝶,春意融融,恰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说:“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峰俱有情。”(《二月二日》)对句启下,岂不知大好春光中此地孤凤——女冠正在思念离鸾——自己的意中人。在对照中显出一种凄凉,蜂蝶尚能成双成对,缠绵纷飞;而人却只好形同孤凤离鸾,空自思念,诚如晏几道《临江仙》 词所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是多么难堪的孤寂与惆怅。尾联是“忆”的结果: 时光流转,所思的意中人远隔三山,缥缈遥远,会合无期,正可谓“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四首》其一),希望看来是渺茫的。但是天阔地远,人心相近,心怀希望,总会见到意中人的。“三星”,为心宿,《诗经·唐风·绸缪》 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毛传曰:“三星,参也。在天,始见东方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在此诗中,“三星”比喻夜间幽会。“三星自转”,则天将明,即须离此而去。“三山”,即海上三神山。“紫府”,指对方所居道观。“碧落”,指天,《度人经》云:“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尾联繁复用事,曲折明灭,吞吐之中无非是说女冠与情人不时幽会,却又阻隔重重,但最终还是事遂人愿。

李商隐二十四岁前后,曾在河南济原的玉阳山、王屋山一带过了一段隐居学道的生活,还曾结交过不少道士和学道之人,其中有不少女道士,但大都姓名难考,留下姓名的只有宋华阳姊妹。因此,诗人写下了许多关于女冠的诗篇。如《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别智玄法师》、《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圣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帏)、《碧城三首》等。女冠形象在他笔下是那样鲜明生动:“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着五铢衣。”(《圣女祠》)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碧城三首》 其二)“漳宫旧样博山炉,楚娇捧笑开芙蕖。”(《烧香曲》)女冠的心态在他笔下又是那样细腻入微:“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云鬓无端怨别离,十年移易住山期。”(《别智玄法师》)“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佇苦留待君。”(《河内诗二首》 其一) 诗人不仅描写过女道士的容颜体态和苦闷心理,也揭露和讽刺过她们的放浪生活,并同她们有着较深的交往。有人考证出李商隐曾同女冠有过恋爱,看来不无根据。由此说来,《当句有对》 对女冠那种春心荡漾,月夜幽会,期待情人的生活描写正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或许诗人自己就是那只“离鸾”,也未可量。

弄清了诗的内容,现在再回过头来说诗的题目。

“当句有对”是一种特殊的对偶句法。关于这种手法,宋人洪迈在《容斋诗话》 中曾结合李商隐的创作说过一段话: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 《楚辞》“蕙烝兰藉”、 “桂酒椒浆”、 “桂櫂兰枻”、“斲冰积雪”。……李义山一诗,其题曰 “当句有对” ……。其他诗句中如“青女素娥”对“月中霜里”,“黄叶风雨”对“青楼管弦”,“骨肉书题”对“蕙兰溪经”、“花须柳眼”对“紫蝶黄蜂”、“重吟细把”对“已落犹开”,“急鼓疏钟”对“休灯灭烛”,“江鱼朔雁”对“秦树嵩云”,“万户千门”对“风朝露夜”,如是者甚多。

这种对偶方法,唐诗中多有运用,如刘长卿:“怜君孤垄寄双峰,埋骨穷泉复九重。”(《双峰下哭故人李宥》) “孤垄”与 “双峰”还只是在一句之中相对,更妙的是这种对的上下句中的每一句又各自对偶,而自对的词中有一字又是重复的,如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后对是工整的地名对,每句之中又各自是地名对,“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杜甫还有:“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自帝》)白居易:“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寄韬光禅师》) “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乏味似春风。”(《偶饮》)韩愈:“莫忧世事兼身世,且看人间比梦间。”(《遣兴》)李商隐还有:“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杜工部蜀中离席》)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春日寄怀》)这种对偶形式,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 中称之为“句中自对”,并说:“这种句中自对的办法只能用于首联的出句或对句。”事实证明则不然,在唐代的近体诗中,这种对句法是不拘哪联的,如李商隐的《当句有对》 甚至整首通用,另外如柳中庸七绝《征人怨》 也是整首通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此诗上下句皆对,且句中自对,“金河”与“玉关”,“马策”与 “刀环”,“白雪”与“青冢”,“黄河”与“黑山”,工整而奇绝。然而在这种对句当中最奇、最典型的还要数李商隐,他不但创作了大量的句中自对,而且还在整首七律中通用此法。在 《当句有对》 中,第一句“平阳”对“上兰”,第二句“鸳瓦”对“宫盘”(实际上第一、二句不只一对,而是两对,另一对为“密迩”对“上接”,“秦楼”对“汉宫”),第三句“池光”对“花光”,第四句“日气”对“露气”,第五句“游蜂”对“舞蝶”,第六句“孤凤”对“离鸾”,第七句“三星”对“三山”,第八句“紫府”对“碧落”。如此精工讲究的对句,在唐人中实无二家。最主要的是诗人为此种对句法起了一个恰切的名字——当句有对,这是有着命名权的。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此体创于少陵,而名定于义山。”(《谈艺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