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队征战的事。

王昌龄《从军行》共七首,这是第四首。

青海:今青海湖。

长云:多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孤城:玉门关,因为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的感觉。

穿:磨破。

金甲:战衣,即金属制成的盔甲。

破楼兰:彻底消灭敌人。

楼兰是当时对西域的称呼,这首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译文

一个人孤独地站在玉门关上,只见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雪山也失去了晶莹的光彩。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盔甲也磨破了,但是他们坚定表示,不把敌人打败就不回家乡!

赏析

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

暗淡无光。这既描绘出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对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的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知识链接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了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了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了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重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