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祥:骆驼草》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09:26:18 我要投稿!
枝条如钢丝,
根须似铁爪。
顶沙的叶,生得壮,
迎风的杆,长得俏。
是翻滚在沙海的浪花?
是蹦跳在浪尖的海鸟?
旱不死,压不倒,
甘愿给骆驼作饲料。
吃一茬,长一茬,
新芽总在心中冒。
变成了驼上的绒?
变成了驼上的膘?
战士训练搞潜伏,
钻进草丛不见了!
军装和草色一样绿,
风吹草低见枪刀。
骆驼草像不像潜伏哨?
潜伏哨像不像骆驼草?
谁说沙漠无绿洲?
骆驼草组成了翡翠岛;
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
战士到处春天到。
骆驼草是沙漠的迎春花,
战士是祖国的布谷鸟。
选自《骆驼草》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赏析】
这是一首以骆驼草象征解放军战士,赞美骆驼草,更赞美战士的诗。
诗的第一、二节写骆驼草。赞美它的健壮、挺实、坚韧、活泼。不怕大风刮,不惧砂粒打,像翻滚的浪花,像蹦跳的海鸟,只几笔就把骆驼草写活了。骆驼草还有人的灵性、高尚的奉献精神:“甘愿给骆驼作饲料。吃一茬,长一茬,新芽总在心中冒。”在这里骆驼草是歌颂的对象,也是一种象征物。象征是“自然的人化”的一种形式。它的本质在于暗示性。黑格尔指出:“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美学》第二卷)骆驼草作为一种象征物,有“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读者可以联想得很多,但诗人究竟何所指呢?这在第三节里作了回答。
诗的第三节写战士。战士训练搞潜伏,钻进骆驼草丛里不见了。“骆驼草像不像潜伏哨?潜伏哨像不像骆驼草?”以比喻兼设问的形式说出,原来骆驼草是在象征我们的战士,比喻我们的战士。
诗的最后一节,用骆驼草与战士互相映衬,进一步歌颂了解放军战士给边疆带来了春天。“骆驼草是沙漠的迎春花,战士是祖国的布谷鸟。”这一节博喻用得好,前四句的设喻是“骆驼草”组成“翡翠岛”组成“沙漠绿洲”,“战士”到来“春天到”、“春风”也到;后两句又把“骆驼草”比作“迎春花”,把“战士”比作布谷鸟,这都是很贴切、很新鲜的。
此诗写得很精美,它的象征物用得好,比喻也很巧妙,而且由象征到比喻,使诗的意蕴由不确定到确定,由隐匿而明显,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容易使读者接受和信服。这首诗的章法整饬:每节六句,前四句提行,后两句压行。句式多样,有对偶句如“枝条如钢丝,根须似铁爪。顶沙的叶,生得壮,迎风的杆,长得俏。”再如“是翻滚在沙海的浪花?是蹦跳在浪尖的海鸟?”“变成了驼上的绒?变成了驼上的膘?”这些疑问的口气比肯定的口气更发人联想,更富有意味。
(任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