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原:无题》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09:49:17 我要投稿!
一百个聪明人
回答不了
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
一根棍棒
却能够回答
一百个聪明人提出的问题。
选自《花城·诗增刊》
1982年第5期
【赏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人柯原带着满腹的愤怒与茫然若失的惆怅意绪,被残酷无情的现实从美丽如花的羊城,驱逐到浓雾笼罩的洞庭湖畔,虽然禁锢的心灵因失去自由而备受折磨,但是苦难绞杀不了他对于信念的追求,正如他当时在一首《焚稿》诗中所吟哦的:“诗魂在火焰中起舞翩翩,待明日,依然是笔如宝刀歌如潮!”他那机智的诗心是不甘寂寞的,洞庭湖的涟漪依然激起了诗人的创作冲动,他的笔不间断地倾诉着心头的爱与恨。《无题》诗便是这一时期极富时代感的一首佳作。
读了这首洗练、幽默的诗以后,顿使人感觉到这首诗有一股沉甸甸的份量,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历史内容,启人思索不止;同时又强烈地折射出了诗人智慧的投影。此诗虽则《无题》,题旨却在人人心中。
全诗二节六行,共三十九个字,短小精悍,在现代白话诗中诚为少见。但它用寓言式的诗句,形象地叙述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莫大悲哀。“一百个聪明人,回答不了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这是不能不让人乍一听引起发笑的故事,然而只要对疯狂的年代有多少良知惨遭炼狱的蹂躏的历史稍作回忆,这刚要跌落的笑声就会化作苦涩的泪滴了。诗人不是在编造一个哗众取宠的可笑至极的童话,他正是着意刻画所深深体会到的现实生活的缩影。因此在第二节诗里,诗人愤怒地回答了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里,人们的正常形象被扭曲的根源在于一根发疯的“棍棒”。“棍棒”无疑是指“江青反革命集团”所掌握的那部分权力,短短的诗行里凝固着社会空气的沉闷,让人感到难耐的窒息。应该指出诗人用了反语,字面上用了“却能够回答”,实际上是说不敢回答。在文字背后清晰地听到诗人代表人民在作不屈的呐喊。第二节诗是神来之笔,于冷嘲热讽中蕴含了深邃的思想容量,达到了扣人心弦的创作效应。
《无题》诗通过聪明人、傻瓜与棍棒之间的纠葛关系,制造了强烈的戏剧气氛,从而也就增强了感染力。诗虽短小却完整丰满,形象生动,耐人咀嚼;在诗人近乎诉说社会笑话的背后,为读者提供了展开想象力的空阔余地,任你去再创作,再思考,去获得人生有益的启示。
(施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