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玮德:海上的声音》赏析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8 21:59:19 我要投稿!
那天我和她走海上过,
她给我一贯钥匙一把锁,
她说:开你心上的门,
让我放进去一颗心,
“请你收存,
请你收存。”
今天她叫我再开那扇门,
我的钥匙早丢掉在海滨。
成天我在海上找寻,
我听到云里的声音:
“要我的心,
要我的心。”
选自《玮德诗文集》,上海时代图书公司1936年版
【赏析】
写爱的思念和悔约的痛苦,也许是常写常新的题目之一。方玮德的《海上的声音》在古今诗人留下的众多佳作中仍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一是对民间常用比喻的独到处理;其二是能于诗中见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俗话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心灵的门窗……”“钥匙”“锁”“门窗”本是民间用来比喻心灵相通或隔膜的词汇。这类比喻格式,按习见的用法,“门”“锁”应该是属于“我”的,“钥匙”才是对方的;如果情感相通,对方的钥匙才能打开“我”的锁,走进“我”心灵的大门。但在这首诗里,这种比喻格式却发生了偏离,“主权”集中于对方即女主人公身上:“钥匙”是“她”给的,“锁”也是“她”给的,“门”是“她”叫开的,又是“她”嘱咐锁上“收存”的。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只是顺从地做着这一切。常见比喻格式的这一偏离,成功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从他们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性格像一阵风,热情、活泼、爽快、大方,自觉不自觉地富有挑逗性;而男主人公却像一潭水,“风起水上涣”,无风波不兴,他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却显得憨厚、忠诚、执着、痴情,甚至有点木然。
这个常用比喻的另一变异便是“丢钥匙”之说。门虽开了,需要“收存”的“一颗心”也被“放进去”了,但“钥匙”丢了。这自然是件非同小可的事,因为没有钥匙,“那扇门”便不能开启。“我”把“她”送给自己的爱情信物——钥匙“早”就“丢掉”,表明“我”已决意永远珍藏“她”的心,而与“她”永以为好,白头不相离,万没料到“她”竟变心。两情相投忽然变为一厢情愿。“我”由于“收存”着“她”的心再到海滨寻找钥匙,自然难免产生幻觉,仿佛“她”在追索交给“我”的那颗心。而“我”又不愿背弃爱的誓言,耳中“要我的心”的幻觉便摆也摆不脱,忘又忘不掉,“成天”折磨自己。“钥匙”的意象已经超越了比喻,变成一种象征。作品表面写的是找寻钥匙,而实际表达的则是鸳梦重温,以求旧情再续。然而,好梦难成,爱情已绝,唯有惆怅而已。比喻的这一变异,把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男主人公的痴情和痛苦表现得更加鲜明与深沉。
这首诗虽然不以意境取胜,而以巧思见长,但诗的标题,诗中所写的“海”“海滨”“云里的声音”这些形象也使诗的情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虚化,避免了过于直白和质实。
(谭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