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赏析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选自《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

【赏析】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诗人于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在此读书生活,对这里存有特殊的情感眷恋。此期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康桥”开启了他的诗情诗兴。正如诗人后来所言:“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旧地重游,往日的生活场景一幕幕在他心里闪现,诗人由此吟诵出对康桥的深切情感。这首诗语言清新秀丽,节奏柔婉轻盈,情感细腻真挚,如一曲悠扬徐缓的轻音乐扣人心弦。

诗的第一节抒写了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的依依留恋情形。岁月轻轻流逝,诗人别后重归,面对令他景仰的康桥,脚步不由自主地调慢放轻。诗人用三个“轻轻的”渲染了康桥的寂静氛围与自己内心的宁谧心境。“西天的云彩”可人纯真,洋溢着温存通达的人情之味,“我”怀着淡淡的惜别之哀“轻轻的”向它告别。诗人在康河里泛舟漫游,寻找昔日的梦。那河畔的柳树在他的心里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夕阳中的新娘”,她那婀娜绰约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水里,也荡漾在诗人柔情似水的心里。河堤的软泥上,游丝般温润柔软的“青荇”舞动着“臂膀”在水里招摇,似乎洋溢着对诗人的热情欢迎之情。渐渐地,诗人沉醉在康桥温婉柔美的景色中,陷入物我两忘的境地。他甘心做一丝水草,隐匿在康河那温和柔滑的水波里,享受令人惬意留连的爱抚。树荫下的一潭清泉,诗人疑作是天上的绚丽彩虹,凌乱自由的水藻将它揉碎,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亮,如彩虹的梦一般梦幻迷离。想象自己如一位隐士,诗人撑一支长篙向草色深处漫游,沐浴在清爽的晚风与明丽的星辉里,此情此景挑起了他放歌的热情。然而诗人“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既然要离开,又何必招摇过市地去打扰康桥原本静谧的气息,亵渎她悠远深邃的美。倒不如潇洒地来,悄悄地去,轻轻地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最后一节三个“悄悄的”连用,与首节回环呼应,使诗歌情感丰满完整,体现出诗作一气呵成的连贯感。

全诗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于参差变幻中见齐整。节节押韵,逐节换韵,每行两顿或三顿,法度严谨又不僵硬做作,使诗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荡漾着音乐的优美节奏与灵动旋律。诗行排列两两对应,错落有致,与诗人情感的潮汐契合。诗人将对往昔的回忆与离别的哀怨杂糅在康桥的美景中,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构成一幅静谧婉约、浓郁隽永的图景。闻一多曾提出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学主张得到徐志摩的尊崇,这首诗可谓“三美”具备,体现出诗人熟稔凝练的诗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