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原文阅读·王秀梅

王展断断续续向李中讲述她死去的弟弟长达半年之久。

在这些讲述里,王展的弟弟张约翰是一个常年住在国外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面目英俊,身材瘦高,性格有些抑郁。不过,也许正因为这种抑郁,使王展的弟弟张约翰看起来很与众不同。一个面目英俊、身材瘦高、看起来有些抑郁气质的年轻东方男性,毫无疑问会吸引一大批口味刁钻,对本族男人已经审美疲劳的西方女孩,据王展所说,张约翰从来不乏追随者,一度他深为此事感到厌烦。张约翰最后死于抑郁引起的自杀,据说他从十楼上跳了下去。

在李中的人生观里,王展的弟弟张约翰在过着一种理想生活:首先他长相英俊,这决定了他两性生活的丰富多彩(假如他愿意),其次他不缺钱(据王展所说,他们的父亲很有钱),这决定了他不必为生计而过多消耗脑力和体力劳动。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忧郁的呢?

但是李中从没有把对张约翰的这种诘问说给王展听,在王展那里,李中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维持倾听和顺从者的身份,他做得很完美。从这点上说,李中是一个聪明人,他认为他必须如此,只能如此。任何获取都得有付出的前提。何况,相对于从王展那里获取的东西来说,他李中的付出根本谈不上什么,对他的智商和身体来说,做到倾听、顺从、施予适度的爱意、间歇给王展一次性高潮,这些都算得上易如反掌。他认为王展不算一个头脑复杂的女人,当然她也并不简单,对于智商平平的男人来说,他们还是不那么容易看透她的。

总之李中跟王展的相处比较融洽,或者说,他们两人共同维持了一种平衡:王展给李中钱,李中给王展她需要的上述那些东西。李中觉得维持这种平衡需要智慧,在他之前,王展有过别的男人,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像李中这样,跟王展保持半年之久。总的来说,王展对男人是有些挑剔的,李中偶尔会想起自己的父亲,在这些时候,李中不得不承认他游刃有余对付女人的天赋是那男人传承给他的。他的父亲一生都在跟女人打交道,他的母亲便是他打过交道的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承认了这个事实之后,李中说不清楚他是不是应该把对他父亲的恨继续下去。就是说,李中动摇了,尤其是想到他父亲现在生活状况不详,且有可能过得很不堪(毕竟他已经老了),他就觉得没必要恨他了。

这个晚上,王展拿了一张照片给李中看,李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自己跟照片上的张约翰某些地方有几分相像。他注意到王展在观察他的反应,这肯定了他的推测——王展跟他的交往,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他跟张约翰的相像。这说明王展对她弟弟张约翰感情深厚。李中觉得,王展其实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女人,尽管她对男人普遍冷漠。

这个晚上接下来的事情验证了李中的观点:王展跟她弟弟张约翰感情深厚。这是个周末的晚上,王展带李中在上岛喝咖啡,他们喝得很慢,王展讲了她跟张约翰的身世。以往李中只知道张约翰住在温哥华,显然,关于为什么李中住在国内而张约翰住在国外,为什么李中姓李而张约翰姓张,这些都是疑问,但李中从来没有表现出他的好奇,他清楚他倾听者的身份,也清楚随着王展讲述的日渐深入,这些疑问都将有它们自己的答案。

事实正是这样,这个晚上李中了解到的情况是:一对夫妇的正常离异,导致了王展跟她弟弟张约翰的分离。王展原本姓张,叫张展,由于他们的父母离异时她跟了母亲,那女人执意带她到派出所改了姓氏,从此张展变成了王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展对这种改变很不习惯,她的同学们故意把张展和王展这两个名字当成口香糖在嘴里嚼来嚼去,她的老师们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搞不清楚她到底应该叫张展,还是叫王展。关于名字造成的混乱持续了很长时间,王展觉得那些场面让她很受伤,她逐渐变成了一个孤僻的孩子。初中的时候,王展的孤僻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她整天郁郁寡欢,容易受惊,老师偶尔善意地在她课桌旁边停下来,弯腰观察她的作业情况,往往都会让她受到惊吓,她的反应是战栗,甚至惊跳起来。某一天她的音乐老师把她叫到教室外面,问她,为什么你没有喜怒哀乐?

与此同时,王展的弟弟张约翰先是跟着父亲到了另一个城市,情况相同,环境的陌生让他过着一种抑郁的生活,几年之后他的父亲带他去了温哥华,据说他的大伯父在那里开了一间中国餐馆。这样,张约翰到了一个更为陌生的环境,跟他的姐姐相比他除了名字上的麻烦外,还有人种和语种上的麻烦,这两样麻烦更难解决。好在他的父亲接手了那间中国餐馆,面对那些至少有一半说着中国话吃饭的黄种人,他可以经常有意识地错觉一下,认为自己还在中国他熟悉的那个城市。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张约翰解决了语种上的麻烦,毕竟他处在接受能力正强的年龄(他刚到温哥华的时候只有七岁)。但别的麻烦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主要是指他的性格形成——抑郁像影子一样罩在他的身上,这阻碍了他跟其他人(包括同性和异性)的正常交往,久而久之,一直到他二十岁的时候,他都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某些心事他只能跟大他六岁的姐姐王展诉说。起初他给王展写信,之后通电话,最后他们通过互联网交流。毫无疑问,互联网使他们的交流较之以前更为方便,事无巨细,李中觉得,通过王展的讲述,张约翰简直就像生活在王展身边,或者充其量生活在离她不远的另一个城市。

本来李中并没有打算对王展倾注感情,从上岛出来之后去了王展家里,李中觉得这个晚上他用在王展身体上的功夫多了些柔情,事毕他想了一下原因,他认为是王展的身世造成了他的柔情,很简单,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这个三十岁的女人,她的暮气沉沉并非毫无缘由。

王展有过一段初恋,对象是她的初中音乐老师。

关于这段初恋,由于诸多原因,注定只能是一段有始无终的闹剧。确切地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开始,应该叫作一场暗恋。当时王展十三岁,她有着跟多数女生不同的气质,比如忧郁,易惊,甚至厌世,这些特质综合在一起又形成另外一种气质:成熟。当然,这成熟还包括生理上的——王展小学五年级就来了例假,由于同学中没有先驱者,王展弄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她以为自己身患重病,即将死去。两天过去了,情况没有好转,王展告诉母亲说她可能要死了,她流血两天了。她母亲用一种夸张的奇怪的眼神上下打量着她,说,天哪,你成人了!母亲奇异的表情仿佛受到了惊吓,更让王展相信自己身患重病了。

当然,母亲在夸张地打量了王展半天之后,还是草草告诉了她关于流血的事情,她说得太潦草了,只让王展明白了一件事情:以后每月她都要流一次血。至于为什么这样,王展不知道。但理论上的懵懂丝毫没有阻碍王展生理上的迅速成长,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王展蓬勃地长出了跟其她女生不一样的身材和脸蛋,还有一种气质:慵懒的忧郁的成熟。

“慵懒的忧郁的成熟”是音乐老师的原话,他把王展叫到教室外面,问她,你为什么没有喜怒哀乐?本来,音乐老师仅仅打算这么问问她的,他总是远远地看着王展很孤僻的样子,觉得有必要对这个已进入青春期的女生进行一些心理疏导,但是他问了王展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回答,却看到王展用一种很特别的眼神看着自己,这眼神让音乐老师心里跳了一下。作为一名从事音乐工作的年轻男性,他并不缺乏对这种处于青春期的眼神的解读。

就这样,在王展青春期眼神的逼视下,音乐老师莫名其妙地又对王展说:不过这样也好,使你有一种慵懒的忧郁的成熟气质。音乐老师有些微微的不安,他觉得这样夸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可能有些不妥。事实证明了他的担忧,此后,王展的眼神就一直悄悄地潜伏在他周围,这种潜伏对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来说是隐秘的,像一朵花,无形地开放在只有他们两人能够看得到的空气里。

音乐老师是一名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里他有限的一次恋爱是以被甩而告终的,原因当然是有的,比如他长得并不帅,从专业角度来讲也不算有才。但是他来到一所镇中学,情况就迥然不同了,环境的粗鄙使他身上那些原本黯淡无光的东西全都凸显出来,并显得异常强悍。这样,音乐老师难免优越起来,这优越感同样掺杂在他对女生王展的态度中。一方面,他消受着王展对他的喜欢,另一方面,他高傲地俯视着这种喜欢。很显然,接受是不可能的,第一,他是老师而她是学生,并且她只有十三岁。第二,她性格太闷,不适合做他的女朋友。他需要一个银铃般活跃的躯体,整天快乐地在他身边歌唱。

音乐老师用条分缕析的清醒,很微妙地维系着他跟女生王展的关系。之所以说到维系,是因为音乐老师本能地并不想完全抗拒王展,她给他的喜欢太纯粹,太干净,太专注了,他觉得这种纯粹干净和专注很美,像音乐一样。

总的来说,音乐老师对王展的态度是暧昧的。而在王展这一方,情况就不同了,十三岁以前,从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她为什么没有喜怒哀乐,包括她的母亲。其实,她的母亲并非对她的抑郁毫不知情,有的时候那女人也用一种无奈的眼神看着她,王展希望那女人能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发,问问她是否有什么心事。但王展的希望一次也没有得到实现,她母亲对她忧戚的注视往往以一声叹息而结束,叹息过后那女人就走开做自己的事情去了。王展的母亲一直在择偶,她觉得自己的精力很不够。

十三岁的女生王展觉得自己被年轻的音乐老师看透了,她为此而骄傲和喜悦着。某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要求每个同学都上台来唱一首歌,无论什么歌都可以。轮到王展的时候,很多不喜欢她的同学都蓄势待发,准备看她的笑话,他们认为她肯定不会唱歌,她连话都懒得说,还会唱歌吗?他们看着她站在讲台上沉默,就开始起哄,他们尖着嗓子,建议她如果不会唱歌,那么就唱东方红太阳升吧,或者社会主义好,这总该会吧?

音乐老师用鼓励的眼神看着王展,他觉得那一刻他像一个神,在拯救一颗将要遁入尘土的灵魂。当然,他也是惴惴不安的,生怕王展会在同学的讥笑当中落荒而逃,那么势必以后她将会更加抑郁和孤僻。

最后王展还是开口唱歌了,她唱了一首八十年代中期的流行歌曲,水准很高,把全班同学都镇住了。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平时连话都懒得说的女生,会唱出那么一首流行歌曲,包括年轻的音乐老师。他站到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之所以叫每个人都唱一首歌,是因为他打算从中选择一批学生,组团到县教育局参加文艺汇演。他当场告诉王展,她将被选到团里,并极有可能获得一个独唱的机会。

由于这场不俗的亮相,那些对王展时常施以讥笑的同学迅速改变了对她的态度,这没有使女生王展受宠若惊,她从来就没对那些看不上她的同学有多么在意,在她眼里他们是不值一提的,值得在意的只有她的音乐老师。这样,女生王展对音乐老师的喜欢变本加厉地发展着,并深化成了尊崇和爱戴。

这个时期,有人给音乐老师介绍了一个女孩,音乐老师用他条分缕析的思维,迅速认可了这个女孩。首先,女孩年轻活泼,是他中意的那种性格,其次,女孩在邮电局工作,他认为这工作太好了,是那时候比较流行的“铁饭碗”。邮电局离中学不远,这女孩时常到学校里来,跟音乐老师头并着头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有时他们在校园里打羽毛球,女孩咯咯咯地笑着,裙子跳跃着,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围观。

王展从来没有去围观,她表面平静,内心剧痛而纷乱。她不知道该怎样去惩罚年轻的音乐老师,而后者显然有些心虚,他心虚是因为,他洞悉女生王展对他的热爱,却暧昧地消受着这场热爱。他躲闪的眼神刺痛了王展,为了表示对他的惩罚,王展开始拒绝去上他的音乐课。

当然,最后,王展没有参加文艺汇演。演出团即将奔赴县里参加汇演之前,在学校里举行了一场观摩演出,王展坐在台下看着另一个女生在独唱原本应该属于她的歌曲,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离开队伍,跑进宿舍,用被子盖住头,嚎啕大哭。

这是王展三十岁之前若干次恋爱里最动情的一次。以后还有过很多次恋爱,王展动情的程度都在那次之下,或者有的时候干脆没有动过情。这个年龄的王展,之所以还会有恋爱,她自己明白只是一种需要,身体上的需要是其次,主要还是精神上的需要。这一点,王展从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的母亲自从离异之后,似乎一生都在用来选择再婚对象,她无休无止地做着这么一件相同的事情,渐渐地似乎上了瘾一样。王展怀疑,她的母亲已经忘记了跟男人交往的真实目的,她只是依靠一个目的在周而复始地完成跟男人交往这么一件事情而已。

而王展自己,干脆没有选择结婚对象的想法。一个女人,有着抑郁倾向,并且年过三十,是令很多男人望而却步的。

现在是春天,温吞吞然而蓄势待发的季节,李中忽然很想开始一场恋爱。这个念头是在他看到一个女孩之后生发的,经过是:早晨李中穿着运动衣在西炮台山上跑步,遇到一个跟他身穿同样颜色运动衣(鹅黄色)的女孩,他啪嗒啪嗒地踩着石板路超过女孩,并回头看了她一眼。起初他只想看看他的运动衣,但是他看了运动衣后又看了看女孩的脸,这一下李中觉得他喜欢上这个女孩了。

李中有意放慢脚步,果然女孩啪嗒啪嗒赶上来了,并且超过了他。这天早晨李中跟女孩就像玩游戏一样,互相追逐着,绕着西炮台山跑了一圈。之后女孩走到小广场上,从袋子里拿出一根绳子,开始跳绳。李中学着两个老太太的样子,在栏杆上压腿,边压腿边给女孩数着数。他觉得女孩跳绳的样子太好看了,像树叶一样。

女孩终于被绳子绊住了脚,李中跑过去,告诉她说,你太厉害了,跳了两千三百个,可以去电视台参加比赛了。

女孩很伶俐很俏皮地冲他笑出两个精致的酒窝,她说我还能跳更多呢。李中说,那你跳,我给你数数。女孩说,干嘛你叫我跳我就跳啊?

说着女孩就收拾了绳子,很悠闲地朝山下走。李中下意识地跟在女孩身后。这样,李中看着这个身穿鹅黄色运动衣的女孩下了山,走进山脚下的松原里小区。

李中没有回家,他很孤独地逛了个街。在街上李中看到一个醉鬼,当时是上午九点左右,这个连上午九点都要喝酒的醉鬼骂骂咧咧地横穿马路,同时不可一世地挥舞着胳膊,像一只立起来的螃蟹。

李中很莫名其妙地跟上了这个醉鬼,起初他在离他十几步远的地方亦步亦趋地跟着,后来他干脆加快脚步,跟他并肩走了起来。醉鬼斜着看了他一眼,说你不要挡我走路。李中把脸凑到醉鬼脸前,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他,大约看了一分钟,然后走掉了。李中觉得这个醉鬼的样子太不堪了,衰老而羸弱,加上酗酒对身体的凌迟,他简直像具风干的尸体。

其实,李中跟醉鬼近距离接触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跟李中的父亲有关——他觉得这个醉鬼很像自己的父亲。关于父亲,李中对他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一方面他想起这个男人来除了仇恨没有别的情感,另一方面他深为仇恨所累,因此下意识地去遗忘他。李中对父亲的遗忘当然包括后者的相貌,这正是导致他近距离接触醉鬼的原因。他觉得只有尽可能地近距离接触醉鬼,通过从他脸上寻找记忆里的样貌——或者也许醉鬼能先认出他来,这样才能确认他是不是他的父亲。

很显然,醉鬼不认识李中。就是说,他不是李中的父亲。从街上回家之后李中一直在想着醉鬼,他拿不准自己到底从后者脸上找到几分父亲的影子。醉鬼太老了。李中对父亲最后的印象,是他父亲三十六岁而他自己十岁的时候,他父亲长得很帅,高大,英俊,如果他父亲不离家出走,他会多么崇拜那个男人啊——李中时常这么确信。

这个春天的早晨于李中而言有些特别,他遇见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孩,之后又遇见了一个跟他父亲有几分相似的老醉鬼。前者让他萌生恋爱的冲动,后者让他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垂怜自己的身世。

此后李中的时间忽然很规律地分成了几块:早晨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比如坏天气突然来临),他会心情饱满地穿上运动衣和运动鞋,从自己家小区里出来,穿过一条铁路桥洞,再穿过一条马路,拐上通往西炮台山的土路,爬到土路的坡顶,从一家到处堆放着废钢铁零部件的工厂旁边经过,跑上环西炮台山的石板路。晨练结束之后,李中孤独地一个人逛逛街,这样,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午饭过后他例行一段午睡,通常半下午的时候他会接到王展的电话,之后通常他们一起共进晚餐,饭后例行很多事情,比如喝喝东西,洗洗澡,聊聊天,唱唱歌,做做爱。

这次王展说到一个事情:她弟弟张约翰是死在国内的。在他自杀之前,他已经回国来住了一段时间。在某一个黄昏,王展接到她弟弟的电话,他说他正在王展房门口。王展当然不相信,但是她打开房门,果真看到她弟弟张约翰站在那里。这个常年住在温哥华的年轻人告诉自己的姐姐说,他厌倦了孤独一人住在温哥华,他要回来跟姐姐住在一起。

这正是王展痛心所在——照张约翰所说,他在温哥华是孤独的,他无时不在想念自己的姐姐,但是,尽管孤独,他却在温哥华生活了十六年(从七岁到二十二岁),而回到国内仅仅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不再孤独了(有他姐姐与他日夜相伴),但他却自杀了。

王展躺在黑暗里,他们没有做爱。王展并非一个性欲旺盛的女人,据李中观察,她喜欢让李中陪着躺在一起说话或者沉默,超过躺在一起做爱。在黑暗里王展忽然问李中:在你看来,张约翰应该因为抑郁而自杀吗?

李中观察着王展在黑暗里的反应,他极力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揣度到王展希望听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最后李中觉得王展对她弟弟的死显然难以释怀,于是他回答王展说:不应该。他完全没有因为抑郁而自杀的理由。

在李中看来,王展的弟弟张约翰的确没有自杀的理由,他有理由因为从小失去母爱和手足之爱而抑郁,但没有理由自杀。这个世界上父母离异的孩子太多了,为什么单单他张约翰非得以自杀来证明他是痛苦的?比如李中自己,他认为他比张约翰要惨得多,他的父亲甚至连婚都懒得离,就离家出走了。难道他不更应该自杀吗!

李中没有猜错,他的答案正是王展希望听到的。接下来,李中配合王展做了这样一件事情:虚构张约翰的死因。既然他们两人都认为张约翰没有理由因为抑郁而自杀,那么他就应该有另外的死因,这个死因是什么呢?

这个晚上李中惊讶地发现了王展的兴奋——她在黑暗里呼地一下坐起来,眼睛发出奇异的光亮,似乎猜测或者说虚构她弟弟张约翰的死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李中很惊讶地看着王展,一向她都是一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女人,她抑郁而慵懒,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让她喜怒于色。

李中很愿意迎合王展的兴奋,他们像在进行一个饶有兴趣的编故事游戏一样,对张约翰的死因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联想。

4、

关于母亲王时芳的饺子园,王展了解的情况是:母亲借助一个男人的力量,在一个还算不错的地段开了这么一间让她们母女衣食无忧的店。如果要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个男人,王展就无能为力了,母亲王时芳交往过的男人太多了,王展无法将他们一一区分。

这也正是王展与母亲不那么融洽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对婚姻极度厌倦的王展,怎么能欣赏母亲为再婚而做的种种努力?母亲所认识的那些男人,无一例外都得到了一个很不幸的结局:被她划入不适合再婚之列,王展不明白母亲这么折腾一生,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男人。现在母亲王时芳更着急了,她刚刚过了自己五十五岁的生日,可供选择的男人越来越少,自己的胃口却被吊高,已经放不下了。

最近一段时间,王展明显感觉到了母亲的焦虑,她甚至用嫉妒的眼神打量女儿尚青春的身体。王展洞悉母亲对自己身体的觊觎,她曾经看到过母亲的身体,后者有天半夜去卫生间的时候正好被王展撞见了,她穿着一条底裤,除此之外一丝不挂,王展触目所及,是一片让她窒息到几近恶心的肥白,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轮廓的部位,所有的肉都无精打采地下垂着,叠加着。王展惊惧之下,更加卖力地每天晚上跳绳踢毽子转呼拉圈做仰卧起坐,她无法容忍有朝一日成为母亲的翻版,而她的身材很明显地,带有她母亲的某些迹象,她排斥这种传承。

王展觉得作为一个母亲,用嫉妒的眼神打量自己的女儿未免有些恶毒,她考虑是不是再次搬出母亲的家。

晚饭过后,王展向母亲王时芳提出自己的想法,她打算搬出母亲的家,搬到较远一些的东郊去住,她的弟弟张约翰还没有死的时候,她就在东郊那套房子里跟他同住。母亲王时芳说:嫌我碍你的事了是不是?有男人了?王展说,我是怕碍你的事。

说完这句话,王展就抛开母亲,到自己的房间里开始收拾东西。她决定连夜搬走,她太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了。

王时芳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目送女儿走出家门,她觉得女儿胆子太大了,换作她自己,这一辈子她都不会踏进那个家门一步——她的儿子张约翰就是从那栋房子里跳楼自杀的。当然,她对那栋房子的恐惧超过女儿王展也并非毫无道理,任何人在评论张约翰的自杀时,都难免要对她这个母亲进行一番谴责,作为母亲,她跟孩子父亲的离异,毫无疑问是张约翰抑郁性格形成的初始因素。

而且,尤其让王时芳耿耿于怀的是儿子张约翰对自己的态度,他对她一直敬而远之,并且他毫不掩饰地把亲情倾其所有地给了姐姐王展。很多时候王时芳因此嫉妒女儿,她觉得女儿掠夺了很多来自儿子张约翰的爱。有那么一段时间,张约翰跟王展形影不离,他像一条小尾巴一样,粘在自己姐姐身后,甚至他毫不理会父亲从温哥华打来的电话——后者频繁打来电话要求他返回温哥华,修完他的学业。而张约翰明确告诉自己的父亲:他不回去,他再也不想跟自己的姐姐分开了,在没有姐姐的日子里他时时承受着孤独的折磨,现在跟姐姐生活在一起了,他才觉得人生有了希望。

于是王时芳的前夫不得不在电话里把这个情况跟王时芳说了说,他主要是想告诉王时芳,并非他不想负起养儿子的责任,实在是儿子自己太想跟姐姐在一起了。王时芳大度地说,那没关系,你只要给他生活费就行了。很显然,生活费对王时芳的前夫来说不成问题,王展经常做这样的叹息:上帝的确是公平的,他老人家让他们缺乏某些情感,但一点都不缺乏优越的物质生活。王展的母亲王时芳仿佛也没费什么心机,或者说,她一点心机都没费,就获得了某个男人的慷慨资助,成为一个阔绰的老板娘,这样,面对从温哥华打来电话的前夫,王时芳一点都不觉得内心失衡。

事实上,根本用不着王时芳承担什么义务,她的儿子张约翰只要求跟自己的姐姐住在一起。王展把弟弟的意思跟王时芳说了,王时芳表示基本同意。在王展看来,王时芳对此后独自起居的生活比较向往,可能她也很不喜欢自己女儿时不时甩给她的白眼。她们母女俩互不喜欢,这一点,在她们两人中间一直很夸张地存在着。

于是王展开始了跟自己弟弟共同起居的生活,大约持续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里,据王时芳观察,他们姐弟俩感情深厚,尤其是弟弟,像条小尾巴一样跟在姐姐身后。无事可做的时候,他时常到饺子园里来接王展,两个人一起双双离开,王时芳不太知道他们的行踪,只是多少了解一点,比如他们有段时间经常赴同学会。王时芳有时看着这么一双儿女双双离开的背影,会短暂地幸福一阵子。

王展对做生意不那么热衷,似乎她本性就是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人,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说,她厌倦做事情。对这样一个人来说,如果给她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根本就是一件不怎么现实的事情,王时芳觉得如果那样,那么王展很有可能会被饿死。从这点上说,王时芳觉得她是对得起女儿王展的,无论是用的什么方式,总之她有了这么一间饺子店,可以让王展很舒心地过着优越的物质生活。

与此同时,另一种微妙的心理活动也时常在王时芳的精神深处蠢蠢而动,那就是,她嫉妒起王展来了,这嫉妒涵盖广泛,无处不在,比如王展尚青春的身体和脸蛋,她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那种气质,男人看她的某些目光,她毫不费力就得来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后来,这嫉妒更加变本加厉,具体到王展的衣着:某天她新穿了某件衣服或者鞋子,或者换了一个什么新款的提袋。王时芳愤愤不平地捕捉着种种让她倍受刺激的事物,渐渐的,她觉得王展欠她的太多了,尤其是儿子张约翰的介入,更让她相信,王展是一个掠夺者。

慵懒的王展是智慧和敏感的,她洞悉母亲每天对她跌跌撞撞的嫉妒甚至愤恨,起初她觉得这种状态不怎么正常,在她的是非观里,母亲应该是毫无怨言,为子女蓬头垢面付出所有的那种女人,带着这种疑问,王展咨询了一位心理专家,这位心理专家告诉王展说,这种母亲是存在的,母女之间的关系并非像王展想象得那么简单,但的确这样的母亲是很少见的。

心理专家旁征博引丝丝入扣的分析让王展齿寒,同时打消了她跟他继续接触下去的念头。本来这人是别人给王展介绍来谈朋友的,王展觉得他会拿同样的思维来分析夫妻关系,那很可怕。

总之王展再次搬离了母亲的家。上一次,弟弟张约翰跳楼自杀之后,王时芳极力主张王展搬回来住,她的邀请是真诚的,甚至迫不及待的,王展知道,母亲离不开自己,或者说,她离不开这种跟自己女儿每天斤斤计较的生活。王展觉得是半辈子的单身让母亲有些变态了。

李中在西炮台山上已经跟黄衣女孩很熟了,他悄悄跟踪了她一次,知道她在给一个家俱商打工。有一天他装模做样地光顾她工作的家俱城,黄衣女孩对他们的不期而遇感到很高兴。李中觉得他太喜欢她的单纯了。

中午李中要请黄衣女孩吃饭,黄衣女孩说她得坚守岗位,中午也有来看家俱的客人。李中问她午饭怎么解决,黄衣女孩说呆会儿有送盒饭的来。李中取得了黄衣女孩的同意,跟她一起共进了一顿午饭。

此后李中无所事事的生活多了一项内容:每天光顾黄衣女孩工作的家俱城。一段日子下来,家俱城里很多人都认为李中是黄衣女孩新处的男朋友,黄衣女孩似乎对人们莫测的目光不以为意。照李中看来,黄衣女孩很高兴人们这么揣测,她很单纯地向李中表露着她对他的接受。

然而李中却没那么单纯,他没有向女孩透露有关于他的任何信息,出于同样的理由,他也没有过问黄衣女孩任何信息的意思,甚至他们在外人看来很像一对情侣之后,他跟女孩互相还不知道彼此的姓名。他想,他干脆就在心里称呼她黄衣女孩算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中越来越感到压力的递增,以他的聪明和手段,他确信他已经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衣女孩的爱慕。这个纯净的女孩子在矜持地等待李中进一步的行动,照她看来,他应该在某个周末的晚上请她看看电影,或者逛逛街,或者喝喝东西,吃吃饭,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应该适度地跟自己产生某些肌肤上的亲近,这样才是正常的。

黄衣女孩的等待注定是无限期的。有那么一些非常动情的时刻李中血脉贲张地打算去向王展说明这件事情,而一旦真实地面对这个女人,所有想象里的话都被李中咽回了肚子里。其实,倒不是王展给过李中什么过分的要求,在他们交往之初,王展就明确地告诉李中:他可以有自己的恋爱和婚姻,一旦这些事情来临,他李中可以对王展坦然相告,他们好聚好散。王展强调她不是一个瞒不讲理的女人,如果那天来临,她会感谢他曾对她的陪伴。

王展搬到东郊去住的第一天晚上,李中接到她的电话,那个白天李中刚刚又经历了一次血脉贲张的冲动,但他赶到王展面前,被她懒散忧郁的气质一包围,心里那些冲动就崩塌了。

李中就在混杂着很多情感的状态下跟王展做爱,这些情感包括:对王展的怜惜,某种程度上的爱意,一种莫名其妙的尊崇和依恋,大量满溢其间的愤恨,一些瞬息即逝的厌倦。

王展在家里的几个部位摆放了几瓶香水,她本人坚决拒绝使用香水,她只是把它们的瓶盖扔掉,让它们敞着口呆在那里,若有若无地散发出一些香气。王展有很多类似的小喜好,跟李中接触过的别的女人不同。他喜欢由这些小细节堆砌起来的王展。面对那些香水瓶,李中经常想到一个俗气的比喻:王展像一瓶有毒的香水,沾不得,弃不得。

那么王展有没有洞悉李中对她混乱的情感呢?此刻她躺在床上看着李中在她的房间里游走——说游走很确切,李中裸着自己,在昏暗的光线里很像某些恐怖电影里的男幽灵。王展问李中,是不是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李中欲言又止,说,没有。很好。我们说点什么吧。王展说,我们说点什么呢?李中说,说说你弟弟张约翰吧。王展说,谢谢你。李中说,谢什么。我很想听。并不是单纯地投你所好。王展继续躺在床上,告诉李中说,张约翰死前很像你现在的样子,他裸着身体。李中说,你是说,他裸着身体跳了楼?王展说,对。他死前刚刚结束了一场自慰。

李中想,这个世界上,他也许是第二个知道张约翰死前这个秘密的人。事实的确如此,王展接下来的讲述让李中本能的揣测得到了证实:张约翰死亡之后,王展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死前曾经经历过一场自慰这个秘密,包括警察,及她和张约翰的父母。

那么,这个秘密跟张约翰的死亡有什么直接联系呢?一场自慰,对于一个没有婚姻和正常性生活的年轻男孩来说,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正常,那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还能称为秘密?!

王展看着李中,说,不,不是一场自慰,是很多场自慰。是它们造成了张约翰的死亡。他抑郁得要命,没法跟任何一个女孩子展开哪怕是一场恋爱,他不喜欢她们,你能想象得出来吗?或者你会猜想他是同性恋?不,他是坚决的异性恋者。他不仅不喜欢所有的女孩子,他还厌倦社交。他回国之后我一直试图帮他建立正常的社会生活,我带他去参加我的同学聚会,带他去旅行社报名跟团旅游,我们最远到过西双版纳,团里的导游漂亮极了,她们都对他很有兴趣,某几个甚至很主动,但是他无动于衷。相反,他指责我为此所做的种种努力。

一个男孩,只因为童年缺失了某些情感,形成一种抑郁的性格,暂时(李中认为这肯定不是永久性的)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同时没有正常渠道解决性问题,就跳楼自杀了。李中觉得也许他可以想象,但无法苟同。他蔑视张约翰。

李中站在窗前,拉开窗帘。他抬头看了看十二楼以上的星空,又低头看了看十二楼以下的城市。据王展所说,张约翰就是通过他现在站立的这面窗子跳下去的,时间也是晚上,确切地说,是半夜。就是此刻。他落在小区绿化带里。李中所看到的绿化带现在呈现着一片暧昧不清的浑沌,他做了一番想像,想像一个人从十二楼的高度落在那片浑沌里,会是什么结果。

李中又回头看了看王展,这个女人也暧昧着,躲在半夜的浑沌中,显得孤立无援。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女人啊,李中瞬间决定,不再产生向她坦白他将要离开她的冲动。接着李中爬上床,把王展抱到怀里,说,乖乖地睡,什么也不要想。

很难说王展搬回这栋房子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从李中的角度来说,他不在乎这栋房子里曾经有一个人跳了楼,他是无神论者,不惧怕某些意识类的东西。但是王展就有所不同了,当夜她噩梦不断,通过梦里的呓语李中知道她的噩梦都跟张约翰有关。

早晨醒来之后,李中建议王展搬离这里,遭到了王展的断然拒绝,她说做个噩梦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半生的睡眠都跟梦息息相关,她喜欢梦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事物和事件。

接下来的几天,王展频繁向李中讲述她弟弟张约翰死前的状态,在她的讲述里,张约翰除了沉湎于自慰这件事情之外,精神方面的抑郁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甚至一度他出现癫狂之态。为此王展带张约翰去看过心理医生,一个海归派心理医生,引经据典中西合璧地分析了张约翰的精神状态之后,他预言这个年轻人有自杀倾向。警方关于张约翰死于自杀的结论,很大程度得益于这个心理医生的论断,他为自己预言的准确而自鸣得意。

与此同时,王展夜里的噩梦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让她看起来十足可怜,李中不得不每天晚上留宿在东郊的房子里。李中遇见黄衣女孩的西炮台山在这个城市的西郊,由于地理上的距离,李中无法每天去爬西炮台山了,他对黄衣女孩很是牵挂。有个上午李中从东郊房子里出来,直接去了黄衣女孩工作的家俱城,他看到黄衣女孩满腹心事地坐在沙发里,郁郁寡欢。

有一天李中遇见了他曾经遇见过一次的醉鬼,这老男人,李中曾经觉得跟记忆里的父亲有些貌似,这一次李中又遇见了他,他在南大街的过街天桥上坐着晒太阳,酒气熏天。李中蹲下来,这次他得以很仔细地观察了醉鬼的五官,通过观察,李中仍然觉得他跟自己记忆里的父亲有些貌似。

李中蹲在醉鬼身边,一直等到他醒。之后李中请醉鬼吃了一顿午饭,这个邋遢的老男人不仅自己再次喝了个酒气熏天,还让李中也喝多了。借着醉意,李中舌头打颤地问老男人是不是他的父亲,后者很痛快地说,是。李中说,那你说说,我叫什么?老男人说,我忘了。李中说,那你就是在冒充我父亲。老男人说,我干吗要冒充你父亲,我就是你父亲。李中说,哦,原来你真是我父亲。那么我问你,你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老男人说,我,我出来找酒喝啊。李中说,哦,原来是这样。

后来,李中跟老男人勾肩搭背,在马路上晃了个够。黄昏来临的时候李中接到王展的电话,这时候李中的酒意已经退了一大半了,他厌倦地甩开老男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中当街甩开老男人的时候,他的确是很厌倦他的,他很讨厌自己跟这么一个只是貌似父亲的老醉鬼勾肩搭背了一个下午,他决定如果下次再遇见醉鬼,他要啐上他一口。

然而,很出乎李中预料的是,第二天他鬼使神差地又去了过街天桥,他看到老男人斜着眼看了看他,很狡黠地笑了。李中很懊恼,他认为老男人肯定是刻意在过街天桥上跟自己打赌,赌昨天硬要把自己认成父亲的年轻人今天还会不会来。现在他狡黠地笑了,这说明他的等待没有扑空。

李中再次请老男人吃了顿午饭。并且李中再度喝醉,反复纠缠着问老男人昨天那套问题。黄昏时候他们分手前,老男人向李中要了十块钱,他说他没钱花了,可能晚上要饿肚子了。李中给了老男人十块钱。

当晚李中有一种讲讲什么的冲动,一向在王展那里他都是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这个晚上他试探性地告诉王展,他遇见了一个很像自己父亲的人。

关于对父亲的讲述,必定要伴随着对他的回忆而进行,李中搜肠刮肚地回忆父亲留给自己的有限的印象。在他的印象里,父亲似乎一直在讨女人的好,他本人也有讨好女人的条件——他在一家毛巾厂的食堂里工作,确切地说,是卖饭,再确切地说,他掌握着饭勺里的内容,那里的内容有着什么样的质量,取决于它将要施予的对象。李中的父亲在小小的窗口里观察着伸进来的无数搪瓷缸子,进而观察伸搪瓷缸子进来的手,和这只手的主人,他根据主人与他之间的关系,来决定是否给这个人多加半勺菜,还是多加几片肉。

工厂里的女人们冲着一只饭勺,争相讨李中父亲的好,她们并不吝惜自己的浪笑、媚眼、甚至一些掐掐弄弄的小动作。李中父亲很幸福地消受着这一切。久而久之,李中的母亲感到很生气,她本人也在毛巾厂工作,如果她不在毛巾厂工作也就罢了。于是李中的母亲开始跟丈夫吵架,后来他们越吵越凶,李中母亲认为在丈夫眼里她根本不如那些浪女人重要。事实似乎也在验证李中母亲的断语,李中经常目睹这样一些事情:经常有一些女人在门外喊李中的父亲,她们让他帮忙干一些举手可劳的小事情,比如给她们的自行车胎充气,帮她们搬弄一些重物。李中的父亲乐陶陶地跑去做这些事情,做完事情他会弄些小动作揩揩她们的油。无论李中的母亲如何跟他吵架,似乎都阻止不了他的这一喜好,后来据说厂里好几个女人已经跟李中父亲有了染,她们喜欢他高大英俊的外形,和放浪不羁的个性。跟李中父亲最相好的居然是一个寡妇,李中父亲对她倾其所有。

照李中父亲放浪不羁的这种性格,他能讨好身边众多的女人,却不能避免自己为此买单——最后他被毛巾厂开除了。李中父亲游手好闲了一段时间,他每天在家里拉二胡,让李中烦不胜烦。然而有一天李中父亲在院子里拉二胡的时候偏偏被一个来头不算小的人听到了,这个人找到他,说他二胡拉得很好,问他想不想去京剧团。当时李中父亲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响当当的京剧团,李中父亲当然很乐意去了,他就这样神奇地时来运转,成了剧团里一个拉二胡的。

李中父亲是个很帅的拉二胡的,剧团里很多女演员厌烦了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男演员,因此忙不迭地把兴趣投向李中的父亲,他对她们来者不拒。

李中父亲后来就极少回家了,据李中长大后对他的分析和总结来看,这是一个根本不应该也不适合结婚的男人,他放浪不羁的个性很适合长期单身。事实上,他向往的正是这样一种生活,最后他终于彻底不回家了,李中把这称为离家出走。那一年,李中八岁。

对父亲的回忆只有这么多了,很有限,但足以说明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也足以让王展对李中心生怜惜。王展跟李中两人交往半年了,但仿佛这段时间才是他们之间真正的交往,王展向李中透露了有关于她弟弟死亡前的某些秘密,李中又向王展讲述了一直让他引以为耻的父亲,这些私密的泄露让他们彼此最可怜的部分得以暴露,同时也让他们很真实地怜惜起对方来。

临睡前,王展忽然向李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揣测:说不定,你遇见的那个男人真是你的父亲呢。要不然,你去剧团问一下,看你父亲是否还在那里。

李中心情复杂地去了一趟剧团,如他所料,剧团里根本没有人认识李中的父亲。当然,剧团里也没什么人,李中没有看到他想象里那些身穿大红大绿戏服的演员,也没有看到有拉二胡的,他只在一间布满灰尘的办公室里找到一个看报纸的人,据看报纸的所说,剧团里只有他一个人在留守,这个人年龄也算很老了,但是他声称并不记得一个长得很帅的拉二胡的。最后李中在传达室里坐着跟看大门的老头聊了一会儿,就无功而返了。

李中有些失望。二十七岁的李中已经无数次在愤恨中想象过未来某一天他跟父亲相遇的场景,在那些想象里,父亲一定是衰老的,他的英俊会随着衰老的到来而消失无踪,那么肯定不再会有很多女人围在他的周围,这将使他很孤独,甚至凄凉。这个时候他遇见自己的儿子,儿子长大成人,强壮如牛,将会更加映现他的衰老和羸弱。这样的儿子长期在他面前晃着,用不着报复,只需要蔑视着他,可怜着他,已经足够他难受的了。

所以李中简直是热切地希望着跟他父亲的相遇,及整天如想象里那样在他眼前晃着。这样一来,李中忽然热切地想念起醉鬼来,他到过街天桥上去找醉鬼,后者已心知肚明地等在那里。

这次李中把醉鬼带回了家,他找了几套自己的衣服,让醉鬼到卫生间里洗了个澡,然后用自己的衣服把醉鬼包装起来。这样一包装,李中觉得醉鬼更像自己的父亲了。李中到厨房动手炒了几个菜,跟醉鬼一起喝了点酒,由于酒意的作用,李中跟醉鬼爷俩相称起来,最后他们两人互相搀扶着,倒在一张床上大睡了一觉。

醒来的时候李中发现醉鬼用一条胳膊圈在他的头顶上方,他奇怪地将头向上拧过去,长久地看着那只衰老的胳膊。

王展所做的那些噩梦的确都跟弟弟张约翰有关,那些梦场景相同,内容相似:场景永远在窗户和床上切换,内容永远都是弟弟张约翰裸着身体,从窗户上纵身而下,或者在床上进行自慰。他进行自慰时的身体扭曲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每次王展都能看到他勃发的性器官,它有时候会幻化成一条蛇,倏忽之间钻进她的身体里。

随着跟李中之间彼此越来越深入的秘密交换,王展开始把这些噩梦说给李中听。她慵懒地躺在床上,在天光大亮里缓慢细致地回忆梦境,态度极度认真,极力不遗失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与此同时,那些梦变本加厉地在接下来的睡眠里重演,王展在梦里尖叫,痛哭,还张牙舞爪地乱动。李中觉得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有一个事情很让李中感到奇怪,那就是王展对她弟弟性器官的反复描述,根据李中的记忆,王展梦到那东西的时候,多半它幻化成了某种具有侵犯性的物体(有生命的或是无生命的),侵犯了王展的身体。

这应不应该算作一件不很正常的事情呢?李中对此进行了一番推理:由于在社交上的窘迫,张约翰没有朋友,也没有性生活,性的需要使他进入频繁的自慰,而他的姐姐王展为了照顾他,跟他生活在一起,这样,王展难免会在某些时刻目睹他正在进行自慰。撞见自己的弟弟正在自慰,这显然会给王展造成一种难以磨灭的记忆,因此在梦里她频繁梦见弟弟的性器官。

这么一来,可以认为王展梦见弟弟的性器官属于有据可推,但是,怎么解释王展梦见弟弟的性器官侵入了自己的身体呢?要知道,王展跟弟弟张约翰尽管姓氏不同,却是货真价实的姐弟,而且王展并不缺乏性生活,那么她为什么会梦见弟弟的性器官侵犯了自己呢?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疑问,以李中的智慧,他觉得很难破解。这个时期,王展深夜里的状态除了噩梦频发之外,又多了一项内容:无端地离开床,走到窗户旁边去。李中只能这样来解释王展的行为——她思念跳楼自杀的弟弟,因此从一场有关于弟弟的梦里醒来之后,她在朦胧中离开床,走到了他弟弟跳楼自杀的窗户旁边。她是想挽救她的弟弟吗?

现在,李中带着倦怠的睡意,看着王展皱着眉离开床,慵懒地走向窗户。此刻他们在张约翰的房间里,至于为什么王展重新搬到这栋房子里之后,选择了住在弟弟张约翰的房间里,李中认为原因还是王展思念自己的弟弟。但是很显然,搬到张约翰的房间里来住是一个不妥的选择,它使王展对张约翰的死念念不忘。

王展站在张约翰跳楼自杀的窗户后面默然不动。大约五分钟后她离开窗户,回到床上,对李中探询的目光视而不见,闭上眼睛很深地睡了过去。李中下意识地觉得王展的状态不很对劲。又经历了这样几个夜晚之后,李中很惊讶地发现,原来王展是在梦游。

为了最终确定王展是不是在梦游,有一天天亮之后李中向王展和盘托出她深夜里的游走,遭到了王展的断然否定,她说她一直在睡觉,怎么会无端端地跑到窗户那里去呢?

面对王展的否定,李中只能放弃让她相信自己在梦游的打算。只是,李中越来越担心王展的状态,她走到窗户那里的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她开始打开窗户,朝十二楼下面的绿化带张望。无疑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从理论上来说,王展尚处在睡眠状态,因此她的思维是不清醒和不理智的。每逢此刻,李中都要很紧张地尾随在王展身后,随时准备防范王展的突发性举动。

这段时间,由于夜晚睡眠质量的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王展的生物钟节律,她去饺子园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大多数的白天,她躺在床上对噩梦进行梳理和回忆。李中也被困在这栋不祥的房子里,他想念晨光明媚的西炮台山,想念纯净简单的黄衣女孩。有几个瞬间他打算留下这个越来越神经质的女人,拂袖而去,最终都没能实施。李中痛恨关键时刻他自己的优柔寡断。

接下来,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发生了:王展从某个混乱的夜晚醒来之后突然告诉李中一件奇特的事情,她说她梦见了张约翰的真正死因。

真正死因,这四个字仿佛横空出世,让李中预感这段混乱的日子将要有所改变了。他感到很紧张,为即将到来的改变迅速调集着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事实上,他的紧张不是没有必要的——王展很肯定地告诉他说,在梦里她看到张约翰背后站着一个人。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王展很神秘地对李中说:我弟弟张约翰不是自己跳楼的,是有人暗害了他,他背后的那个人把他推下了窗户。

此刻窗外阳光明媚,王展的思维非常清醒,她仿佛终于解开了某个长久受困的疙瘩,这使她看起来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她打开窗户,朝楼下看了看,说,这下好了。我压根就不相信张约翰会去自杀。他根本舍不得离开我。你知道吗,张约翰喜欢我。

你说什么?李中下意识地感觉王展说的喜欢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姐弟情感。怎么说呢,这个早晨让李中震惊的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仿佛他陪着王展在这栋压抑的房子里困顿几日,为的就是等待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早晨。在这个早晨,李中无可奈何地倾听着一个有些不堪的秘密:王展的弟弟张约翰之所以对社交重点是对所有女性没有任何兴趣,是因为他爱着自己的姐姐王展。

尽管石破天惊,细想起来也并非太令人费解:童年母爱缺失的际遇让张约翰把这些情感转移给了姐姐,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种已经浓郁到无法消解的情感很宿命地演变成了一种畸恋。

这个秘密是巨大的,让人不快的。尤其是,李中倾听了王展围绕这份感情而描述的某些事件,那些事件无疑是由精神之爱而引发的肉体之爱——张约翰侵犯了自己的姐姐。起初他的某些下意识的举动并没有引起王展的警惕,这些举动包括:一,王展带张约翰去参加自己的同学会,由于她的那些同学对这个年轻男孩的身份并不知情,很自然地,他们首先想到了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进而打趣说,王展跟张约翰很有夫妻相。王展当然要对此进行澄清,然而这引起了张约翰的极度不快,回家之后他质问王展,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地向他们解释他们的姐弟关系?这种解释非有不可吗?有必要吗?二,张约翰时常会对王展说你真美,我喜欢你,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我要永远陪着你,诸如此类的话。三,张约翰偶尔会站在厨房门口看自己的姐姐做饭,看着看着,他会走到姐姐身后,搂住她的腰,把脸缩进她的脖颈里。

这些举动,王展在没有在意的时候,统统认为是弟弟对她的撒娇。然而,弟弟不满足于仅仅有这样一些貌似撒娇的举动,他开始更进一步地亲近姐姐,第一次是从一个吻开始,当时王展在给一盆花浇水,张约翰很突然地绕到王展前面,在她嘴唇上袭击了一下。王展愣在那里。她弟弟张约翰为她的受惊而惶恐不安,样子很可怜,让王展心疼,她忽略了这次袭击。又过了一些日子,王展在饺子园里遇到一桌很有来头的客人,她母亲王时芳非要她去敬个酒。这个人老珠黄的女人如今碰到这样的场合,总是很无奈地请自己的女儿出山。王展喝了一些酒,头脑昏沉,回到家里很快就睡着了,睡得很深。她弟弟很凑巧那天也喝了些酒——很烦闷地独自在家喝酒,等王展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时候,一切都发生过了。两个人的酒都醒了,张约翰当场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姐姐,求姐姐不要抛弃他。

王展还是收拾行李搬走了。她母亲王时芳没有过问王展搬回来的原因,她只以为姐弟两个闹了小别扭,过了一些日子,就催王展搬回去。王展的回应不太积极。王时芳长吁短叹的,自己到东郊去了一趟,回来之后告诉王展,张约翰对她爱搭不理,拒绝她的关心,包括饮食。

最后,还是对弟弟的惦记战胜了一切,王展回了弟弟的家,她弟弟张约翰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王展抱住弟弟大哭了一场。

向李中吐露了上述秘密之后,王展表现得轻松了许多,仿佛这个秘密是块压在她脑海里的大石,现在她终于搬掉它了。只是她仍然对关于有人推她弟弟下楼的梦念念不忘。李中很笃定地告诉她说,这仅仅是个梦而已,是她王展因为思念弟弟心切,不愿意相信弟弟会离她而去,因此在假想中设置了那么一个人,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推她弟弟下楼的人,理由很简单,当时除了她跟她弟弟两个人,这栋房子里没有第三个人来过。

王展将信将疑。但她似乎还是选择了相信。

李中很悲伤。很显然,某些地方出现问题了,王展的弟弟死之前,因为沉溺于对姐姐的爱欲之中无法自拔,从而抑郁自杀,现在,他认为王展的精神方面也有些不妥了,她居然会做她弟弟死于他杀的梦,这太危险了。长此以往,难保王展不会噩梦缠身,精神失控。

黄衣女孩不知道她爱上的那个男人去了哪里,这些天像前段日子一样,不乏想跟她好的男人,她母亲也时常托自己的很多老姐妹给自己物色合适的男孩。黄衣女孩觉得她在西炮台山上遇见的那个男人比所有男人都让她喜欢,但是她摸不透他是不是也同样喜欢着她。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黄衣女孩很苦闷,她生怕他此后都不再出现。就在黄衣女孩觉得自己都快等崩溃了的时候,李中出现了。如他所料,黄衣女孩憔悴了许多,看到他的时候她毫不掩饰地显露出一种悲喜交集的表情,她嘴唇哆嗦着,因为激动,眼眶里蓄满了泪花。

李中觉得他闯了很大的祸,他本来就不应该接近这个苹果一样纯净的女孩子。但是为什么他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家俱城呢?他完全应该就此消失。李中感到了一丝痛苦,他的眼神越过一套沙发,穿过沙发后面一张梳妆台上的镜子,盯视着自己颓丧的表情。

黄衣女孩经历了十分痛苦的等待,她觉得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矜持了,如果那样的话,今天他离开了,说不定又要消失,到那时,她将怎么办呢?

于是黄衣女孩很难为情地向李中表达了她对他的喜欢。李中差点要掉泪了。他说,我不能欺骗你,你像苹果一样干净和美好。我不是一个人,我跟一个女人在一起,但是我们不会结婚,我们只是在一起。

黄衣女孩问李中,那你喜欢我吗?李中说,我发誓,如果这一生我只说一次实话,那么就是这一次了。我喜欢你。黄衣女孩说,那么,你不能跟她分开吗?李中很痛苦地说,不能。

黄衣女孩如李中预想的那样,大颗大颗地掉着眼泪。她说,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吗?我连你叫什么都不知道。

李中很绝望地走出家俱城。太阳亮亮的,到处歌舞升平。李中忽然有些想念貌似他父亲的醉鬼,他几乎是飞跑着来到过街天桥上。醉鬼正坐在天桥上晒太阳,这个老男人知道他又能吃上一顿很不错的饭了,他说,儿子,怎么才来?

李中把老男人带回家,他做了一顿非常丰盛的饭菜。吃完之后他恳求老男人再像上次那样,用胳膊圈住他的头,睡一个午觉。老男人很痛快地打了个饱嗝,他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如果仅仅这样就能换来可口的饭菜,那他愿意天天做这件事情。

李中在老男人的胳膊佑护下睡了一个午觉。这一觉睡得很沉,黄昏时分才醒过来。醒过来后的李中下意识地去看手机,没有王展的电话。又等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她的电话打进来,李中对老男人说,我有事要出去办,你回去吧。老男人不说话,看着李中,他觉得李中应该给他一些钱。李中没有体察到老男人的意图,老男人只好开门见山了,他说你给我些钱吧。

李中有些厌烦,同时又很优越地从钱包里拿出几张钱,给了老男人。那一刻李中充满快感,他想,他长期以来不就是希望能有此刻这样的优越感吗?居高临下地看着老男人的感觉太爽了。

李中决定破例,给王展打个电话。电话接通了,王展说她正在家里想一件事情,想得很头疼。李中说,要我过去吗?王展说,要。李中打了个出租车赶到东郊,一路上他很着急,不敢想象王展一个人此刻正在家里做什么事情。

实际上王展只是在想一件事情:那个在梦里推她弟弟张约翰下楼的人,会不会是她自己?

李中到来以后王展把这个疑虑迫不及待地向他坦呈,她说那个人一定是我,因为家里没有第三个人存在。李中说,可是,也没有第三个人看到是你推他下楼啊,况且那只是一个梦,梦能作为一桩死亡事件的证据吗?王展有些激动,她说,可是,不能作为证据,并不能代表我就没有推他下楼啊!我知道,一定是我,我在梦游中将他推了下去,我潜意识里一直在恨他侵犯了我,把我陷进不伦的境地。说实话,在他活着的时候,我无数次地告诉自己:我再也不想看到他了,尤其是再也不想看到他自慰,听到他自慰时痛苦绝望的叫喊。你知道吗,他每次自慰都要叫着我的名字。你能想象,我永远跟这样一个弟弟生活在一起吗?我惧怕这种生活!

李中无言以对。他清楚他现在已经部分地相信了王展的话:也许真的是她在梦游状态里将她弟弟推下了楼。然而那又怎么样呢?她该为此而赎罪吗?

在李中无言以对的时候,王展正在思考赎罪的问题,她做了以下设想:一,到警察那里自首。二,把此事告诉自己的母亲王时芳,这个总是敌视她的女人或许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惩罚她。最后王展选择了后者,她认为她没有足够的证据让警察相信她在梦游状态下推她弟弟下楼。而她母亲王时芳不是警察,她不会去关注什么证据,她只会关注到底是不是自己不喜欢的女儿把她儿子推下了十二楼。王展想,最好王时芳杀了自己。

这个晚上王展很郑重地要求李中最后为她做一件事情,做完这件事情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彻底结束了。王展说,我会给你一大笔钱,比我以前给你的所有钱加起来还要多。你去告诉我母亲王时芳,是我推了一下张约翰,他才掉下了楼,他不是自己跳下去的。我知道也许你不会答应我去做这件事情,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会去找别的人做。

李中最后还是答应了王展。他觉得与其让别人去做这件事情,不如让他自己来做。接下来的时间,王展很意外地向李中讲述了她中学时代的一次暗恋,她很详尽地回忆了致使她受到伤害的音乐老师,最后她表示她很想见这位音乐老师一面。李中心里很悲怆,他觉得王展像在安排后事一样。

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李中陪王展回了一趟老家,具体说,是王展就读过的中学。在去之前,李中为王展设想过他们很有可能见不到音乐老师的种种可能(比如音乐老师调到别的学校里去了,或者他不再是一名老师了)。之所以如此设想,是因为李中觉得王展太没有必要见一个失去联系将近二十年的人了,况且这个人又是她年少时的暗恋对象。他已经变了,主要特征是变老了,变丑了,没有了年轻时的潇洒,非要见这样一个很能代表岁月沧桑感的人,这简直是自己找闹心。

但是李中的期望没有实现,他们见到了音乐老师,并且过程极其简单和顺利,仿佛谁预先通知了这个男人有人要见他一样。王展就读过的镇中学在马路旁边,从中学大门到马路之间有一条二十米远的下坡路,王展告诉李中,当年音乐老师经常用自行车驮着他新交的女朋友,那个在邮电局工作的很阳光灿烂的姑娘,从这条坡路上俯冲而下。那姑娘坐在音乐老师身后,用胳膊圈住他的腰,一路咯咯咯地欢笑着,跟音乐老师还有他崭新的自行车一道,从中学门口俯冲而下。那姑娘非常喜欢这条可以俯冲而下的下坡路。

当时王展坐在马路边上给李中讲述当年的场景,讲着讲着,王展告诉李中说,他来了。李中觉得真是巧合得不可思议,放学铃声响了,王展所说的音乐老师第一个走出了学校大门。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独自从坡路上俯冲而下。

当然没有什么邮电局的姑娘坐在车子后面。李中做了一些猜想,比如当年阳光灿烂的邮电局姑娘此刻正在家里给音乐老师做饭,她对这周而复始的事情感到厌烦和无奈,因此一边做饭一边自言自语,骂骂咧咧,间或用皴了皮长了斑的手,撩一下从耳朵边滑下来的黑白相间的头发。

在李中进行如上猜想的时候,音乐老师已经俯冲到了马路边上。李中看到王展从马路边上站了起来,李中不确定王展此刻的表情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她有一些热切,一些失落,还有一些犹疑。然而音乐老师根本没有认出王展,他漠然地朝他们看了一眼,就打算横穿马路回家去。在横穿马路的时候,音乐老师的自行车跟另外一辆自行车发生了一场碰撞,他动作很滑稽地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趴在马路上。

之后音乐老师跟致使他摔倒在马路上的另一个人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口水战争。

王展眼神迷惘地看着这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的战争,对李中说,我们回去吧。

从镇中学回来后的王展很平静,一付对什么都失去兴趣了的样子,唯一关注的是她交待给李中做的那件事情。李中去饺子园里见了王展的母亲王时芳,这个女人听了李中的告密之后神色惨淡,继而涕泪交流,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她拿出一笔钱来给李中,哀求李中保守这个秘密。

王展所希望的事情没有发生,她的母亲王时芳根本不想惩罚她,相反,这个一贯跟王展势如水火的女人很害怕王展因为一场很有可能真实发生过的犯罪而从她生活里消失。王展对李中说,你知道吗,王时芳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她舍不得我,而是因为她离不开我。如果没有我天天在她眼里心里像根针一样地戳着,她会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

李中无言以对。

让王展和李中都没有预想到的一件事情在三天以后发生了:王展远在温哥华的父亲回来了。他回来的原因,是王时芳在电话里告诉了他他们儿子的真正死因。回来以后的王展的父亲提出他不再回去了,他声称自己已经卖掉了温哥华的中国餐馆,至于回国后他的新事业,是跟前妻王时芳共同经营饺子园。宣布完这个决定之后,这一男一女又向王展宣布了另外一件事情:他们决定复婚。

李中确信,是因为一个共同秘密的突然出现,才促成了这场复合。这两个当事人,此后都要煎熬在这个秘密之中,并且要为保守这个秘密付出后半生的光阴。这个结果让李中感到悲怆。

夏天来临的时候,李中跟王展开始筹备他们的婚事。

李中忽然产生结婚的念头,是因为醉鬼忽然死了。其实李中已经习惯他生活中多了一个醉鬼存在,每隔一些日子没有见到醉鬼,李中都会觉得怅然若失。跟他一起喝喝酒,听他叫几声儿子,临走再给他一些钱,这些事情让李中觉得生活中有了一些简单的乐趣。

然而这种乐趣似乎注定坚持不了多久,仅仅认识了一个春天,这个醉鬼就死了,李中甚至在过街天桥上目睹了他的尸体。当时醉鬼就像平时喝醉了一样,半倚在过街天桥边上的广告牌子上,闭着眼,嘴角还耷下了一缕让人作呕的液体。来来往往很多人目睹了这个人的这付样子,也许由于他常年累月在过街天桥上醉醺醺地沉睡,因此他们都对此毫无警觉,直到一个老太太走到他身边,绊了一下他的脚,他的死才被大家注意到。

李中就是这个时候来到过街天桥的,他听到老太太哎呀地叫了一声,死人了!李中霎时感到心里空了一下。他想他也许命该如此,上帝连一个赝品都不肯给他留下。

李中郁郁寡欢地过了一些日子。他不太满意自己因为一个醉鬼就郁郁寡欢的状态,因此极力劝说自己,那只是一个跟他毫无关系的醉鬼而已,况且他曾经给过他饭吃,曾经允许他做他的父亲,还给他钱,他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尽管不断地如此劝慰自己,李中还是感到他生命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终于彻底失去了。

也许是突然来临的这种失去什么东西的感觉过于空旷,也许是因为黄衣女孩的消失(李中终于控制不住,去了一趟家俱城,然而黄衣女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皮肤黑黑的女孩子。),更或许,是因为王展的母亲王时芳时不时给他的某种暗示(这个女人希望把李中纳入他们家中,以便完成她一家人共同保守一个秘密的长远规划),总之李中决定跟王展结婚。他觉得,这个世界上也许再没有比王展还适合他的结婚对象了,命运的相似使他们如此接近,谈不上爱,却无法离开。

王展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跟李中一样,没有什么喜悦,也没有什么痛苦。只有王时芳这个老女人觉得她做了此生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这样,这件事情就按部就班运转起来,王时芳跟她的前夫包揽了一切,他们给李中和王展新买了一处房子,一辆车。这些大事办完之后,王时芳开始办一些小事情,这些小事情包括订酒店,发请帖,给王展和李中买衣服。她给王展买了很多红色的衣服,挂在李中和王展的新房里,红灿灿的,喜庆得让人难以招架。

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剩下李中和王展两个人去婚姻登记处体检,填表格,照相,然后领回两个大红色本子这一件事情了。这个日子是王时芳找人掐算好了的,是仲夏里的一天。这天早晨,王时芳没有看到王展和李中结伴去登记,本来说好了八点钟他们到饺子园里来一起去婚姻登记处。王时芳的一个熟人在那里管着发红本本,因此她坚持要陪王展和李中一起去。其实王时芳真实目的并不在此,她必须亲眼看到王展和李中拿到红本本,她总是对他们两人最终是否能顺利结合心存忐忑。

王时芳的忐忑并非多余,她在饺子园里等到八点一刻,没有等到王展和李中,于是忍不

住给王展打电话,占线,又给李中打,还占线。她打了很长时间,这两个人都占着线,王时芳忽然预感到她所筹备的婚事也许泡汤了。

这个时候,王展和李中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对方打电话,李中在他自己家里,王展在她弟弟张约翰的家里。他们接通之后,彼此都没有说话,只是听着对方的呼吸声,最后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他们笑得非常开心,彼此都觉得对方从来没有这么纯洁过。

笑完之后,他们互道再见,挂了电话。之后不约而同地关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