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解析·杜甫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4-09 12:53:46 我要投稿!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1
译文+赏析
杜甫二十四岁时,贡举落榜,怀才不遇的杜甫离开长安,来到山东,看望当时做兖州司马的父亲杜闲,随后在齐鲁大地漫游,登临泰山,写下《望岳》。
年轻的杜甫少年意气,胸怀天下,登上泰山,被五岳之尊的宏大气势震撼,辽阔的视野随即开拓出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座秦皇汉武封天禅地的巍巍高山,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站上去才知道,它是如此高远!纵目四望,南方的鲁地和北方的齐地尽收眼底,绵延无尽,青绿的颜色融为一体,大地变成泰山的延伸。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真的是大千造化,造出如此神秀的山峦!站在山之巅,看到山南的青翠是明亮的,像早晨的霞光,山北的青翠是沉郁的,像黄昏的暮色。同一个静止的时刻,风景竟是迥异的。
此一刻,人在山巅,“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峦层云迭出,胸中长风浩荡,自己的心胸中仿佛也弥漫充盈着无际的云层……飞鸟从远方直扑山巅,我的眼睛想容纳飞鸟的翱翔,眼眶几乎都睁裂了!
一个人与云朵、飞鸟、山峦都能融为一体的时候,他才能够真正懂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每上一重山,视界拓展一个层次,就会看淡一点世间纷纭,人的精神境界也会随之产生变化。
泰山顶上有一副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大海有边,它的尽头真的是岸吗?还是苍天为岸能够延展到无垠。登上了山巅,人与山融为一体,山巅的孤独的个人,转变为山的一部分,大山把人融合成了自己的顶峰,这叫做“山登绝顶我为峰”。
登山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是一种人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人对自然的寻访,同时也是自然对人的接纳与成全。只有经过改造的眼睛,才能一览群山的渺小;只有经过改造的心胸,才能容纳山川的壮丽雄奇;只有经过与自然的合而为一,人在登山的时候,内心才会充满敬畏、谦卑与感恩。
02
词句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03
思维拓展
小朋友们,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呢?仔细想想:
你有没有爬过山呢?站在最高处,你有什么感觉呢?能够想到哪些名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