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孝心——学会感恩
爸爸说:孩子光有父母之爱是不够的。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很多种爱,对长辈的爱,对同辈的友谊,对别人的同情心,对老师的尊重……爱得越多,才会被爱得越多。这些都是爱。如果爱的太专,那是不健康的。
有时候和女儿在网络上视频聊天,女儿会拿出买来的水果,请我们“吃”。她说,妈妈,这水果你没吃过,很甜,尝一尝吧。于是我张开嘴,女儿作势将水果扔了过来……这种游戏我们一直乐此不疲,虽然没有吃到真正的水果,但心里却非常甜。
女儿硕士毕业时,她拿出节省下来的奖学金,给我们买机票去美国。到了那里,她安排好我们的住宿,带我们去吃西餐,到各处游玩,领略优美的风光。等到我们回国前夕准备给家里亲朋好友买礼物时,女儿拿出她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有的礼物虽然小,但我们仔细数了一下,女儿给所有的亲友都买好了礼物,谁也没有落下。
我们一直说要做“有私父母”,要求女儿回报我们的恩情。现在看到女儿这么懂事,这么孝顺长辈,我们心里十分安慰。
古人云:万善孝为先。虽然孝敬父母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古老,但“孝”一直是个在中国已流传有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对于孩子在孝敬父母方面的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言传身教胜于任何教条。
我们家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父慈子孝,与人为善,兄弟和睦,这些传统的美德一直是我们父母教导并身体力行的。
朱成小的时候,爸爸每次出差回来,都会带回好多天南地北的好吃的东西,南京的板鸭、天津的大麻花、四川的灯影牛肉……回到家后,我们总是把包里的特产拿出来,分成小包,准备送给亲友。成成也在旁边起劲地帮忙,一边分一边嘴里还念叨:“这是爷爷奶奶的,这是外公外婆的,这是叔叔阿姨的,这是……”因为爸爸常说,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一笔写不出两个亲,既然是亲人,当然要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有什么好东西都要想着分享。虽然有的东西很微小,不值多少钱,但背后所包含的情意是非常重的。
我们全家离开宁波来到北京后,也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即使因为工作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我们也尽量在节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长此以往,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在这种大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小朱成很早就懂得了与人分享。每次买给她好吃的,她都不忘记分作几份,分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在场的亲朋好友,从不独享多享。她自己也说:“我们的大家庭是一个整体,大人惦记着我,关心我,我当然也要惦记大人呀。”在和大家庭成员的来往中,她既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同时,自己也不忘付出自己的爱心。
很多人觉得子女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但是得是在孩子参加工作之后。我们倒不这么看。我们觉得孝心在学校里,在生活中,都是时时可做到的。朱成小时候出门遇到刮大风,我总是习惯地把她挡在身后,为她挡风;到初中的时候,朱成已经长得比我高了,出门遇到刮风下雨,女儿就默默地走在我前面,为我遮挡。炎热的夏季上班,她会用电扇和
冰箱将我的外衣吹冷。女儿这种无声的关怀,常常让我很感动。我工作忙时,女儿便主动承担起家务,每天一放学回家,女儿就先把晒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把垃圾装好倒掉,把菜洗好;估计爸爸妈妈快回家了,就给茶杯里倒满水,让父母一进门就可以喝到……女儿的举动虽然很细小,但是却让我们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的甜……女儿长大了。
从小到大,女儿一直在浓浓的爱心氛围中快乐地成长,所以在她眼里,这个世界是充满了爱心的世界,她也愿意为这个爱的世界多奉献一点爱。
心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女儿从小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中,我们也希望这种观念能够在她身上延续下去。除了见缝插针地给她讲道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榜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虽然我们很平凡,但是给予女儿的关爱与呵护是尽心尽力的,也可以说是尽职尽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