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人物小传作文600字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6-27 11:09:59 我要投稿!
【第1篇】
王芬芳小传
徐子涵
在精神上十分充实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今天我要介绍的她,就是一位真真正正的人生赢家。
她的名字叫王芬芳,是我的母亲,1980年4月9日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县城——湘潭。从小她母亲经常教育她:“湖南是革命人才辈出的地方,你要向毛主席学习,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毅力,有头脑的人!”果真,她做到了。
小的时候,当别的小孩还在对童话故事爱不释手时,她已经在主动埋头钻研《三国演义》。即使每天只能读懂一句话,依旧乐此不疲地坚持阅读。再大一点以后,她每周到很远的新华大书店去看书,有时拿起一本书,站在架子边上就是一天。一直站到书店打烊,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家里。
“家里的书太少了,小的时候都拿字典当书看,字典都翻散架了,以至于我当年是学校查字典比赛的第一名。”她略带心酸但又有些兴奋地说。提起小时候的时光,她的眼里仿佛有星星点点的光芒。
五年级的时候,她家的旁边住着一位钢琴老师,每天都有同学来上钢琴课。在三线小城里,那可真是高档乐器。她每天都趴在窗台上看着隔壁的钢琴课发呆,心里羡慕得不得了。经过软磨硬泡,终于,她学上了朝思暮想的钢琴。“老师说,我是班上最刻苦的,不到两年我就去参加了省里的钢琴比赛,还打败了一个学了七年的选手呢!”讲到这里,她兴奋极了,言语中都带着自豪,双手不住地比划。
湖南的夏天又潮又热,让人抓狂。“练琴的时候一开电扇谱子满天乱飞,不开电扇就浑身都湿哒哒的,夏天练完一天的琴,一摸琴键全都是湿漉漉的汗。小时候以为就是愿意下笨功夫,长大了才知道这就叫所谓内驱力。”
大学毕业,经过一路的披荆斩棘,她终于在北京安家立业,可少时的满身野心,光芒,和快乐已经暗淡下去。
直到2018年,她遇到了她的人生导师:奥斯卡·伯尼菲,法国儿童应用哲学家。凭借机敏的头脑和渊博的知识,她很快便成为了一名出类拔萃的学员,并且爱上了思考这件迷人的事情。
“哲学的思考充实着我的头脑,我的精神,我现在才明白,和自己对话才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当她说出这句话时,看着她的眼睛,我看到了理智、冷静、柔和,还有闪闪的星光、蓬勃的活力。
从小的勤奋、坚持和进取让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不断蜕变,她身上有着南方人的机敏伶俐,一股湖南人独有的“蛮”劲。祝愿我的母亲,在追求“超我”的路上依旧意气风发!
【第2篇】
母亲小传
朱星羽
我的母亲,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她没有太出众的相貌,可却有一颗不甘平凡的上进心。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如今在做与临床研究相关的科研工作。她常说,她一路走来到今天最重要的秘诀便是——努力。
少年时求学的她总会遇到挫折。她说,她小时候很贪玩,所以初中没有如愿考上市重点中学。这次失败的经历在她不甘落后的心中埋下了种子,于是她发奋用功,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甚至熬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常有的事。她骨子里好像就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她的父亲曾不止一次提过想让她上家对面区重点的,都被她回绝了。她说,要上,就上最好的。于是,她以全校第一的名次考进了当时的市重点。
高考稳定发挥的她,考进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这样,她带着全家的信念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很苦,但她坚持过来了。这也是她第一次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没有人是全能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挖掘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把它做到极致。她回忆道:“我当时凡是跟实验相关的事,就总是做不到最好,有时候也很苦恼,明明都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做不好呢?这个事情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那后来呢,你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了吗?”我追问道。“很幸运,我找到了。我发现,别人做的总结,都不如我!”说到这里,她浅浅一笑。那一笑,仿佛已逝的青春,又重新洋溢在她的脸庞,美好而鲜活。
结束大学学习的她,步入了北京医院,真真正正成为了一名医生。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她没有就此放下学习。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于是不久后,一个机会就悄然地来到了她的身边——医院有出国进修的名额,但为了方便与外国教授交流,决定举办一次英语考试决定出国进修的人选。其中年龄最小的,便是她。她感叹道:“学习是一生的事,它能让你终身受益。”
或许正是因为她生命中的那一抹渴望未知的色彩,驱使她离开了医院。她说,做医生一眼便能望到头,我想让我的人生更具有挑战性。于是,她投身去了临床医学做科研。职业的跨越很难,但好在她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用坚持和努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哪怕前方是悬崖峭壁,她亦不惧。也正因如此,她的人生路走得比旁人更顺利,她说:“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怀才不遇,所有的不遇只是因为你还做的不够好。”
回首往事种种,皆已成定局。面对过半的人生,她说她最遗憾的事,是没有继续留下来做医生。她在救治病人的时候,能真切感受到,她是幸福的。可好在,她也是幸运的,找到了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
领略了我母亲别样的人生后,我也真切地感受到:她是在逆境中绽放的花朵,是敢于追寻梦想的追梦人,是不甘平淡的挑战者,是不断向上攀登的奋斗者。她的一生,好比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用色大胆,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又不过张扬。
这便是她,永不服输,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第3篇】
王效贤小传
纪弘毅
我的奶奶王效贤1930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曾是一位日文翻译。她个子不高,但看上去很有精神。
她从事外交工作纯属偶然。她喜爱文学,报考大学时,本想考中文系当一名作家,可老师告诉她,很少有作家是中文系的科班出身,并建议她选择东方语文学系。她选择了日语专业,本以为自己有一定基础,学起来会比较轻松,这样课余时间就可以去听中文系的课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后来三位日本议员访华,参观新中国唯一的大学日语专业,奶奶平生第一次做了翻译。中方接待组长发现这位文静的女孩日语讲得同日本人一样,于是就安排她提前毕业,开始了外交生涯,个人志向服从了国家需要。
对奶奶来说,这一切发生得都很突然。她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从事翻译工作。那时中日刚恢复交往,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每一次做谈判翻译,对她来说都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题目。她的日文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但紧张的工作安排使她只能在工作中学习。每次谈判前 ,奶奶都要搜集有关材料,弄清楚会谈问题。会谈结束后,她又要连夜整理出会谈记录,并找出白天译得不好的地方,反复推敲。她在频繁出访中也找到了窍门儿。她特别留意当地报刊的报道,有时候同一句话,她和报纸上的译法却不同,每次她都要琢磨出两种说法的优劣。
很多年轻的翻译总是怕译不出来“卡壳儿”,奶奶却觉得每次出错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有一次她在翻译国名时卡住了,外宾热心地帮她提了词儿,还把许多国名的译法抄在纸上送给了她,这就是她的诀窍 。
还有一次,一位旅居日本的满清皇族和他的日本妻子回国。奶奶在接风宴上做翻译。在场的还有另外几位皇族,他们聊起了清朝皇室的旧事。这可难为了奶奶,她真是理不清其中的宗族关系。宴会结束后,领导特意告诉她:“翻译要当个杂家。读历史,也不能只读教科书上的正史,还应该知道点儿野史。”于是她后来真的读了《清宫秘史》。
回忆起她50余年的外交生涯,奶奶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在工作中学会工作,时刻维护国家的形象,为国交友……
有一位日本友人在北京买了一个劣制提包,为了反应这个情况,他从日本写信给奶奶说,中国的繁荣令他很高兴,但在知名商场里,居然有这样劣质的产品,又让人感到很遗憾。接到他的来信,奶奶认真地同那家商场联系,又找到了生产厂家,他们都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还写了道歉信。
其实外交工作中有许多这样琐碎的小事,但每一件奶奶都是认真完成的。她相信每一位外交官,都会把所有事当成大事去办,因为他们都记得周总理讲的:“外交无小事。”
【第4篇】
我的爸爸
王泽锦
在许多人的眼里,爸爸是个平凡的人。但是,在我眼里他有不平凡的故事。
爸爸告诉我,他的小学是从农村上的,学校离家大约3公里多的路,为了上学不迟到,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在爷爷奶奶的注目中开始一天的学习。冬天的早上,天气寒冷,爸爸的手指头冻得像是胡萝卜,那时要么是泥土路满是泥泞,要么是沙石板路坑坑洼洼,但是爸爸仍然早起早到。
1994年爸爸考入中学,离家更远了,晚上还要上晚自习,为了上学,爸爸和同村的小伙伴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爸爸租的房子屋顶漏水,他们几个半夜被淋醒了,三个人披着被子,挤在墙角,蹲了一宿。爸爸每每告诉我上学的往事,我的眼里忍不住转着泪花。
爸爸大学毕业之后就参加工作,考取硕士一直是他的一个梦想,爸爸身边的朋友不理解,自己孩子都上学了还考什么研究生?他总是付之一笑。他经常对我说,天道酬勤,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垂爱那些锲而不舍的人。爸爸白天上班,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他端坐在电脑前,拿着手机在线查询资料,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爸爸一丝不苟,时而手机电话沟通,时而电脑打字录入,时而书写拍照传送,时而不停地上下翻动着学习资料。有好多次快夜里12点了,我还看见爸爸学习的背影。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多年努力,爸爸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
爸爸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我健康成长。爸爸的教育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
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在爸爸的鞭策下,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经常看“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成语大赛”,受康震和蒙曼老师还有冠军彭敏等优秀学长的影响,我利用好零星时间,早上按时起床,自觉背诵唐诗宋词,“一日之计在于晨”,坚持下来才会有收获;晚上我读成语故事,积累字词,此外还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像《林海雪原》《苏东坡传》《西游记》《在人间》《我的大学》《鲁滨孙漂流记》等书籍,提高自我文学素养。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交流交流读书心得,何乐而不为?
“身教更重于言教”,不仅如此,爸爸作为学校家委会的一员随时关注身边的事, 2019年12月向莱芜区政协办公室提出《关于中小学生订阅杂志循环利用的建议》。2019年12月向济南市政协办公室提出《关于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志愿者站的建议》。面对2020年突的发“新冠疫情”,爸爸立即投身到防疫的工作中,细心叮嘱家人、朋友和孩子以及所辖群众遵纪守则,当收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寄来的捐款收据,爸爸激动的激动神情至今海浮现在我的眼前!2021年5月莱芜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始了,爸爸每次都把喝完奶的包装盒用剪刀沿着楞剪开,再用清水冲净,晾在阳台上,还告诉邻居叔叔阿姨垃圾分类的小知识,他们都夸我家是“社区环保小家庭”!
爸爸的形象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种潜在的、恒久的、无形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爸爸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第5篇】
钰轩小传
陈学俊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句话说得好,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一个人的背后总是有着几个与他形影不离,影子般的朋友。我同样也有许多的朋友,其中与我朝夕相处,感情最为深厚的便是钰轩了。
钰轩是我们班中的“大高个”,按理来说他应该是一位篮球达人,但是他是一位以“正手拉球小王子”著称的乒乓球小将。”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声在我们耳畔荡漾。终于下课了,钰轩拉着我飞出教室,跨过走廊,跳到乒乓球桌前开启了课间十分钟乒乓球“巅峰对决”。钰轩发球了,只见他重心压低呈下蹲姿势,弯腰收腹,眼睛紧紧盯住被攒紧的乒乓球,右手紧捏球拍蓄势待发,拍面朝天,屏气凝神,紧接左手向上一掷,乒乓球向上飞去,结实大臂带动强壮的小臂一切,乒乓球在球拍上摩擦旋转着,“呼”的一声便冲向前去,宛若野马脱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弹射过网,我一看便乱了阵脚,一个搓球被动防守,结果球重重地砸到了网上,哎,又输给“拉球小王子”了。
钰轩不仅能“武”,还能“文”。
听,和缓的吉他小调宛若缕缕青烟,在元旦联欢的教室中慢慢散开,氤氲在同学们的耳畔。吉他八级的钰轩坐在讲台上双眼陶醉地闭着,左腿搭在右腿上,怀里抱着吉他用修长的手指拨动根根琴弦,随之优美的乐音便同涟漪般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吉他声时而轻柔缓和,时而高昂激荡,时而绵延悠长,如坐在大花园里品鸟语花香,如站在悬崖边去望惊涛骇浪,又如置身幽谷去听高猿长啸。一曲奏完班中的空气都凝固了起来,忽然响亮的掌声打破了沉寂,成为了这首吉他乐曲的最后篇章。台下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崇拜地望着钰轩,这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永远烙进了我们的心中。
这就是钰轩,我的好朋友,一个开朗阳光,才华横溢的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