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读后感800字大全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10-17 15:35:42 我要投稿!
【第1篇】
《茶馆》读后感
夏日炎炎,正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蝉鸣声不绝于耳。心中有些燥热的我从书架上抽出《茶馆》,坐在桌边随手翻看着。由于我是第一次看话剧,看了一会,不禁有些感慨:这话剧尽管只有人物间的简单对话与活动,却将各个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啊!
《茶馆》的作者老舍先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他以社会上各种“小人物”的生活为着笔点,放大了当时整个社会时局动荡,统治腐朽、黑暗的现实。《茶馆》仅用短短三万多字便将整个大中国的近代史全部涵盖在一个小茶馆几十年的变化中,实在是绝妙佳作。
《茶馆》写了王利发与他茶馆中顾客在社会动荡的大环境下的生活、处境。第一幕中康六卖女儿的行为充分证明了当时农民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穷得只能将孩子卖掉来换取钱财,维持生活。剧中的角色大都是社会下层的人民。整个故事生动描述了那个动乱年代人民生活的艰难与一些人家境的衰败过程。在此过程中,茶馆也不断变化。
剧中的秦仲义想要靠实业救国、帮助穷人,便卖掉所有财产,开办工厂。辛苦经营的工厂最终却被日本人抢走,拆掉了;常四爷因聊天时不慎被探子听到表露内心对清王朝不满的话(盼着国家能好起来,不受外国人欺负),被抓走坐了一年牢。那个年代,社会上层贵族的生活完全不受影响,而社会下层的人们生活贫困、艰苦,不时还有被抓走的风险……
剧末,常四爷有一句话:“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侮。可是……哈哈!”这句话让我一时思绪万千:他是多么希望国家强大起来,最终却无法去实现梦想。
读到这句话时,我想到了我们现在国家的强盛,生活的富足。老祖宗们不怕艰苦,无惧困难,与外国侵略者不断做抗争,奋力保卫祖国,这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啊!不得不提,近期发生的“佩洛西窜台事件”让我切实体会到: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了!外国那些势力想要让中国与台湾分裂,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那些妄想实现“台独”的势力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对此,我方从8月4日开始的“军事演习”充分体现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盛与随时进入战斗的决心。世界上多数国家也都在支持我国的军事行动,同时批评美国挑拨离间的行为,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拒绝外人干涉中国内政;与此同时,中国果断中止与美国的多项合作,充分体现了我国反抗外来敌对势力的坚定意志。
看完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国家富强、人民团结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2篇】
《边城》读后感
《边城》是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同样,《边城》也是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它自然也是有着它独特的文学价值。 可以说,《边城》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首哀婉且又凄美的田园牧歌,在唱着翠翠的生活。正如书中的那一句话:到了冬天,白塔早已重新修好,而那个用歌声使翠翠在睡梦中将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生活固然是凄苦的,但一帆风顺、没有挫折的生活,又怎么能作为真正的生活?全书短短的21个章节,每一个,都好似一幅令人陶醉的水墨画,朴实而又清新。书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平常的、都是平凡的,宛如一个无风的水面。而水面下面,又是怎样的波涛汹涌!书中的字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它们都完美地体现了沈从文先生“美”与“爱”所融合而成的美学思想。人性在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是沈从文先生用一颗真诚的心,一只普通的笔,和干净的文字塑造的一个纯美的湘西世界。
书中描绘了自幼生活在溪边的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的故事。而书中那条“流经”全文的溪流,向下流出不到三里的距离,就流入了大河,如同《边城》这一条“溪流”汇入文字的长河中一样。在书中的那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在那乌黑的云层之下,是已经倒塌了的白塔,已经离开人世的祖父,和正在梦乡里的翠翠。当第二天翠翠醒来时,她唯一的亲人已离开了人世。在这世间,充满了许多的未知,现在眼前生龙活虎的人,或许在下一秒便会撒手人间。情,为人生,而人又因情而死。因为情,大老孤独死去,二老独自出走。一切,因情而起,也因情而收。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那神秘的湘西,着实纯美,如同透明的玻璃一般纯净与质朴。而那一座湘西的小城,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在身边,可那一切,又是那么的易碎,好似梦一般似真似幻。书中的祖父死了,大老死了,二老走了,而生活仍是那样的过着,也许书中的人们早已忘却了他们,或许,他们只存在于人们的印象里。他们尽管离开了,但生活并没有因为他们而停止,而改变。平凡。如同冉冉众生般平凡。纯粹。好似琉璃一般纯粹。着实是美,美到令人心驰神往,但又脆弱得令人心疼。
书中的一字一句,每一页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是自然的美丽与人性的高洁的完美结合。它是在充满焦虑甚至苦难的现实之中,少有的一方精神的净土,表现出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违背人性的人生观念”,着实难得。
作为沈从文先生的忠实读者,每当看完《边城》,都不禁感叹:一部哀婉凄美的田园牧歌,一片纯粹无比的琉璃,一颗分外明亮的星星,在文学的海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令人深刻的体会到了人性美!《边城》,不愧于“中国近现代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这一个荣誉的称号!
【第3篇】
《水浒传》读后感
“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如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古典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水泊梁山108位好汉反抗朝廷、在到大坡辽军和出征方腊的故事。读完它,我充分认识中国这部古代名著的社会意义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体现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水浒传》刻画了108位英雄,他们各自都有独特的个性,但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每个人都忠义双全,爱打抱不平,所有的好汉无不是因为一些贪污的官逼上梁山。他们还重友情,讲义气。书中好汉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犷豪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举个栗子,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武松因为自己唯一的哥哥被歹人害死,出手将歹人伏法,然后去官府自首;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朝廷的忠心耿耿。不经感叹,这样的好汉们为什么不在现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呢,那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全的生活了。
里面有许多了不起的情节,就比如把林冲逼上梁山的"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因为林冲的最好朋友陆谦暗中到沧州买通官营和差拔,加害林冲。幸得李小二提醒林冲谨慎小心。还好吉人自有天相,但林冲对高俅老贼更加的憎恨;还有使宋江上梁山的”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宋江来到浔阳楼自饮自吃,写下”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敢笑黄巢不丈夫!”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豪情壮志。
最终梁山好汉聚集在梁山泊,但是好景不长,高俅老贼串通几个奸臣来讨伐这些好汉,可惜每次都被打的灰头土脸。最后宋江等人全部被诏安。他们先后破了大辽,在出征方腊,最后只有32人回归,剩下的死的死,伤的伤,鲁智深浙江坐化,武松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林冲因为得了中风,最终在杭州养病。但是奸臣依旧没有满意,非要将回来的宋江和卢俊义给毒害了。要是他们和水浒好汉相处,一定会遭好汉们唾弃甚至被灭亡的。当然,这些说话不算数,没正义感的没良心的人,他们最终会受到伦理道德及或法律惩罚的!
读完《水浒传》,我更加明白了:作为青少年中的一员,我今天最主要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为我懂得让我们的国家国福民强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我一定要学会做一个忠义两全的人!
【第4篇】
不平凡的你我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我第一次读这本路遥的巨著,是在初一。第一次读这本书,我很不理解为何苦难一直追随着孙家,简直如同附骨之疽一般 。孙家是陕西的一家普通人家。大儿子少安从少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累死累活却难以养活这一大家人,直到后来开办砖窑才有所好转,可一场大火又让他跌入谷底 。二儿子少平上学时因家中贫困一顿只能吃两个黑高粱馍,高中毕业后才当了三年教师就失业了。少平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不甘心生活现状,想要自己出去闯荡,于是他先后到黄原城揽工,到铜城挖碳。但就在他有了稳定工作后,师傅应矿难去世,他爱又爱他的晓霞也被洪水卷走,自己也在矿难中毁容。
少年的心一度无法忍受这些悲剧,那时的我只能容下阳春三月,却无法忍受阴雨连绵。
后来,我便尝试着再看几遍,尝试与这些苦难和解。终于,我开始逐渐理解这些苦难,并发现正是这种苦难充实了生活,磨练了少年们,使他们成长了起来。经过砂砾的打磨,珍珠会更加璀璨夺目;经过高温高压的锤炼,钻石才从黑不溜秋到光芒四射。而我,如一颗平凡的野草,静待雨后的芳华。
尼采说过,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没错,困难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少安经历了火灾的考验,才把新砖窑办地红红火火;少平有了揽工的辛苦,才能在煤矿干得得心应手。我们若无十年寒窗苦,哪得金榜题名?我们都是一株平凡的野草,无非是大同小异。我们没有兰香的生活压力,自己难道就不肯向前努力奔跑了吗?压力表是自己给的,不是别人强加的。负重是生命给的不是自己决定的,负重本身不会改变,对人的压力和影响因人而异。既然包袱无法丢弃,那又为什么要把力气花在如何丢弃包袱上呢?
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作业不写,受精神折磨之苦;写作业受思考头疼之苦;写完作业受无聊空虚之苦。所谓不做事,破开包袱,无非是丢开了写作业的包袱,而背上了作业不写的包袱而已。
人生之乐,即为解决包袱之乐,而非丢弃包袱之乐。解决包袱之乐,乃精神之乐。丢弃包袱之乐,乃肉体之乐。人生无非是解决了一个包袱,又背上了另一个。与其无所事事,还不如主动找事,苦中作乐,
我们都是普通的野花,要经历风雨才能绽放,我们都是平凡的虫子要破茧才能成蝶,;我们都是平凡的小鹰,要跌倒才能学会飞翔;我们都是平凡的学生,要十年寒窗才能金榜题名……
是的,我们都是平凡的。
我们没有神的光环,只有自己的平凡。
谨以此书致平凡的你,也致平凡的我。
点评:一读,多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有感而发!思想的高度才是深度。分析透彻,能看出作者有深度的思想,不附平庸,充满激情,令人耳目一新!
【第5篇】
永不褪色的中国红
——读《红岩》有感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结尾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读到此处,合上书页,我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在敌人统治最黑暗的时候,因叛徒蒲志高的叛变,从而让许多共产党员被捕入渣滓洞。他们受尽了敌人对他们的折磨,但却不能让他们说出半点关于地下党的信息。他们始终坚守自我,不被敌人所迷惑。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后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的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江姐(江雪琴)了。江雪琴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且坚强,处处表现出了纯洁的党性和对党命事业的无比忠贞,深受同志们的爱戴,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她被捕入渣滓洞不久,尽管日夜被敌人拷问数次;尽管双手被敌人钉满了粗长的竹签,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尽管受刑的时候,宁愿用自己的牙齿把嘴唇咬破了,也不愿说出关于地下党的信息。她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摧残,但是却不能给中国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带来伤害。像她这样坚强勇敢的共产党还有许多,例如地下党领导者许云峰,他凭借着自己的顽强意志,在阴冷潮湿的地窖中,用自己的十根手指在地窖中挖出了一个逃生洞,尽管自己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他舍己为人,为后来同志们逃生做好了准备。还有成岗,他被关压到渣滓洞和白公馆,不听敌人的危言耸听,在白公馆坚持出版《挺进报》最后被敌人枪杀......共产党员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硬;共产党员的信念像高山一样坚定;共产党员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共产党员的理想像灯塔一样光明。
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自己,在学习上有没有努力认真学习?遇到困难有没有努力克服?克服困难后下次还可以再克服吗?不,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只有逃避与推辞。学习上只要我遇到了困难挫折,我的一腔热血就会被摧垮。但看完《红岩》这本书我才明白: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越要坚定不移。
《红岩》——这部小说,体现了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种人性的美!它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最高的概括。正如那封面上的一颗青松,它代表了革命的队伍屹立不倒;又如青松下的那块红岩,那永不褪色的中国红,是革命者无比坚强的意志。
我要感谢《红岩》,它给我树立了榜样,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第6篇】
《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里面,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这三位名人的故事。
贝多芬,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有很大的音乐才华,莫扎特为了证明这一点,让他先弹一曲钢琴曲,贝多芬开始弹了一首很难的钢琴曲,莫扎特不满意,现场出题让贝多芬构思一曲,贝多芬思索了一会儿,弹出美妙的曲子。莫扎特很高兴,认为他天赋极高。可他并不是欢乐的人,莫舍勒斯描述他的笑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平素的表情是阴郁的,是“是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雷斯塔伯说看到“他温柔的眼睛及揪心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眼泪。贝多芬的一生是痛苦的,在1796年至1800年之间,重听开始严重起来,它的内脏也使他痛苦不堪,他把这个秘密深藏于心底。在这一悲剧时刻,也有十三号的《悲怆奏鸣曲》。也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带有愁苦的色彩,诸如欢快的《七重奏》和清澈的《第一交响乐》。贝多芬也十分的勤奋,他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在美丽的郊外田野由漫步,突然他忘情的大喊一声“我找到了主题!”说完便飞步向城中跑去,伏在钢琴上奏出了一首崭新的乐曲。还有一次贝多芬把饭桌当成了钢琴键,直到有人问才反应过来。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在爱情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他把著名的《月光奏鸣曲》题献给了她,这使他陷入了不可能娶他所爱的女子的处境。贝多芬死于一个大雷雨天,被一个陌生人合上了眼。贝多芬的一生正像这暴风雨,他是一个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予他以欢乐的人,而他竟然创造了欢乐给了人间。浓缩了他的一生,并成为了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天才,一个充满正义的人,早期的作品《哀悼基督》表现出他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的成名作《大卫》至今仍是学画人必须临摹的作品。可他却十分脆弱,他因为道德和胆怯之故,在各个方面都很脆弱。他因千百种思虑而苦恼,要是换一个性格坚强一些的人,这种思考都不值一提。他出于一种夸大的责任心,他既无法履行自己的合同,又忘不了这些合同。在这期间,他完成作品《摩西》和无语伦次的《创世纪》。他借《摩西》表达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叛国者的愤怒。他有时会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感到羞耻,我对他表示深深的同情,当然我也知道他会对我的同情充满了深深的不屑,因为他是一个自强的人。他不会要别人一丝同情,哪怕是面对他所爱的人给予他的,也会加以拒绝。虽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无不洋溢的正义激情,可他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浪费自己的才华。在他正值力气充沛,才华横溢之时,他连一件苍白乏味的作品都没完成。他的另一个杰作是《最后的审判》,他用了将近六年的时间才完成这幅画,他还曾从手脚架上摔了下来,跌断了脚,可他仍以刚强的毅力完成这幅杰作。借末日审判这一题材痛快淋漓的发泄了对人间丑恶的疾恨。他在于2月的一个星期五达到了自己所向往的目的;他从时间里超脱出来了,他终于安息了。
托尔斯泰,是一个反对谎言的人,可他却十分怯懦。他有过基督教信仰中美丽的道德纯洁给予他的一种难以言表的憨直的那种谦卑。我们能在托尔斯泰身上看到曾经以天真的,仟悔和眼泪感动过的童年的他的那些朝圣者、无辜者。他心中两种最强的力量真理与爱的战斗。真理是他最早的信仰,是他艺术的王后。不久,“可怕的真理”对他来说就己经不够了。爱取它而代之。爱是因生活磨练而成熟的托尔斯泰的精髓,这种通过爱对真理的穿透是他中年时期杰作的唯一价值,是他的写实主义与福楼拜的写实主义的区别所在。托尔斯泰的写实主义体现在每个人的心中,其中的每个人物,你都能找到爱他的理由,而福楼拜的却不行,这正是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之处。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如意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要有贝多芬,即使失聪也不放下对音乐的热爱,米开朗琪罗对于艺术的追求,托尔斯泰坚定的追求真理那样,我们会克服所有困难。在困难面前,理想就是灵丹妙药。《名人传》告诉我们,苦难不仅落在普通人身上,伟人也有,而伟人之所以会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战胜了困难。
【第7篇】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嘟——嘟——”战争的号角吹响了,红军们不顾生死地往前冲,击垮这可恶的白军,走向这伟大的长征。同时,美国记者带着相机来到了这个经历磨难的中国。他,见证了中国人与中国人的战争,见证了无数个为国家流血流泪的革命战士,他们身上无时不刻不透露出对国家平安的愿望,去战斗只为国家的平安。
我捧着这本《红星照耀中国》,注视着封面上的号子手,他,是勇敢的,代表红军,象征着大无畏精神。面临着几千甚至几万大军,他丝毫不乱,挺身而出,吹响冲锋号,却不畏惧。冒着第一个暴露的危险,踏出这关键的第一步。
看完了这本书,隐隐觉得,耳边似乎回想着冲锋号的声音,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但是在一瞬间又仿佛茅塞顿开——原来,是当下的医护人员,在疫情爆发时,也都是奋不顾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疫情就是号角,防疫人员就是战士。在同一个大地上,同一片蓝天下,吹响了与新冠病毒抗争的号角。汽车的马达声鸣过,白衣天使抱着与几十年前革命者共同的希望:去战斗只为国家的平安。
我想,在我们中国人身上应有着这大无畏精神,也只因有着大无畏精神,才能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我认为这大无畏全球人民都应拥有者红星照耀全球。眼下,新冠疫情蔓延全球,所有人类应拉起手来,齐心、无畏地抗争新的敌人——新冠疫情。但是在当下的中国,我们严阵以待,从不放过一次歼灭病毒的机会,更是为友邦提供了疫苗,倡导全球命运共同体,全球人民互帮互助,才能够抗击共同的敌人。
与此同时,战争依然在发生,就在这亚欧大陆上,俄罗斯、乌克兰在打仗,依然有很多难民和战士葬身于此。有的国家,不但不劝阻,反而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当下俄乌战争,不仅仅是两国的战争,而是世界的战争。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不出口,导致全球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对全球人民来说,都是受到了影响。但是在当年的中国,红军团结一心,只要号角一吹,便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拼了命冲向敌人,即使是英勇就义,也不动摇。
中国提出了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球是一个整体,应如红军那样团结一心,坚定友爱。而不是两方打仗,第三方火上浇油,使得人民的日子没法过。红军去战斗,是为了让民众过上好日子,正因为先辈的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如今的世界,有的疫情蔓延、有的战火弥漫,我们中国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真希望世界上有的国家,好好读这本书,让大无畏和团结互助精神如红星撒向世界,撒入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