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00字
作者:安安 时间:2021-10-27 11:45:46 我要投稿!
【第1篇】
满地六便士,抬头见月亮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月亮触不可及,六便士触手可得。
大多数人开始时都怀揣着月亮,只是被苦难磨去一点,被时间磨去一点,被安稳磨去一点,最后就只剩下了六便土。
理想与现实,似乎总是难得两全其美,有时它们甚至会站在对立的天平两端。陆游曾言:“予少时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道尽了为世俗选择而放弃心中所喜的懊恼与无奈。
在凡尘俗世,有些人终日低头前行、忙忙碌碌,忘记了头顶那轮曾经照耀自己的月亮;而有些人,在满是“六便士”的地上,却不忘抬头仰望“月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其实是人心的矛盾。如果暂时无法做到理想与现实一致,那么也要尽量让现实时刻闪着理想的光辉。
理想与现实当然会有差距。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月亮,有些人安稳地躺在舒适圈里不肯跳出来。正如书里说的那样:“人世漫长的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但是我希望我们都能有思特里克兰德的一腔孤勇,在某一天的醒悟之后,大胆地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现实中的我们就许囿干人际关系和世俗情感,做不到如思特里克兰德般洒脱。但是我们可以给生活一个浪漫的定向,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们还年轻,长长的路上可以受一点风浪。落实了生活,也追寻着月亮,就像爱塔和孩子们一样。
历史的长河需要天オ,但更多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梦想,在追逐的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阻力,大到生活压力,小到柴米油盐。我们终究是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的,那些你自以为的温暖,剥开了浪漫的外衣,剩下的就是现实的涩。理想和现实像是一对冤家,每当我们怀揣梦想赶在路上,总是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然而他们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他。
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岁月褪去脸上的光泽,却无法磨灭来自灵魂的光亮。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オ能让自己永远认识自己:这还是我。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突然放弃按部就班的生活,是因为他看见了自己曾经追寻的“月亮”。理想的重新萌芽,让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人生来路也许无法重新选择,但人生归途却可以重新定位。因为心中有月亮”,21岁开始瘫痪不能言语的霍金,终其一生都在探索宇宙的秘密;因为追寻理想,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用笔尖与命运抗争,最终给世人留下不朽篇章。敢于背负自己理想的人,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理想中的人。
“我想要更好更圆的月亮,想要未知的疯狂,想要声色的张扬。”
我们都有把日子过得闪闪发光的权利。
人生是一场奇妙的旅行。祝我们像书的封面所言:愿你如飞蛾扑火般自由勇敢追梦,不负此生。
【第2篇】
选“月亮”还是“六便士”——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合上《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我心中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毛姆所取的书名与这本小说的主旨不谋而合:“月亮”即理想,“六便士”即财富。如果偏要在理想与财富中做抉择,你究竟会选哪一个?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他选理想。
抛弃了人人眼中稳定、高收入的职业: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发疯般地投入到艺术中,抛弃妻子儿女,放弃人人羡慕的优渥生活,成为一个只会绘画的流浪汉。偶然的打工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并获得购买绘画器材的钱,剩下的日子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最终在塔希提岛上,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在生命的末端他不顾病痛的折磨,完成一幅绝世壁画后匆匆死去,而斯特里克兰的妻子遵循他的遗嘱将屋子烧毁。
令我震惊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斯特里克兰种种不被人理解的行为。成为艺术家后,他变得冷漠无情,他不会感谢别人的帮助,也不会主动帮助别人,生病时也不会请求别人帮助,可以说斯特里克兰对别人,甚至对自己没有丝毫怜悯。人们骂他是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而他却不会听从人们的建议,对于人们的话,他几乎没有一点感情。我对于斯特里克兰待人处世的态度一直抱有怀疑的心态:这样做真的值得吗?这个问题使我的思想陷入无尽的斗争状态,书中每一件小事的发生都足以让我的思考走上风口浪尖。
读完这本书后,我一连几天都在思考:斯特里克兰的真实人格究竟可不可取?“月亮”与“六便士”究竟该选哪一个?或是某天的一缕清风吹散了我的思虑,从那之后我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不是每个人都是斯特里克兰,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让自己梦想和热情的熊熊烈火,烧尽所有道德与社会的羁绊,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勇敢。从一开始就有理想并能一直追随下去的人固然幸运,但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并非如此。追求理想固然值得赞颂,但作为一个父亲、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这样决然地离去未免有些残忍。这本书将理想与财富的矛盾刻画到了极端的位置,它也因此具有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能给人以深思。可我以为,在现实中,并非每个人都面临这样极端的矛盾,更多的时候这两者可以相容。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如同斯特里克兰一般,那社会的凝聚力从哪来?这种人与人之间毫无关心可言的社会什么时候能引来春天?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你能活几天?
回到第二个问题:选理想还是财富?如果是我,我当然选理想。但我不会如斯特里特兰般那样决绝地切断自己同社会的一切联系,我也不会烧毁自己的道德。我并非不赞同斯特里克兰的做法,他的做法让我钦佩,可惜我不愿成为那样的人。然而我们也不该被世俗扯住了腿脚,早早带上一副圆滑的面具,整日如机器人般苟活在泥泞当中。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正是因为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格,这个世界才有不同的风采。每个人的心里都该有诗和远方,如果只有眼前的苟且,那恐怕是十分痛苦的。
毛姆的这本书刻画了一个天才的成长历程,然而我们却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斯特里克兰的种种行为。或许我们不是斯特里克兰,但我们应当同意:在捡赖以温饱的六便士时,别忘了心中崇高的月亮。
内容推荐
【没有了】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