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读后感800字大全

【第1篇】

我心中的秘密花园

 ——读《秘密花园》有感

趁着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作《秘密花园》。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叫作玛丽的古怪孩子在失去双亲后,被送往了姑父的庄园。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开朗的女仆玛莎和一个乖戾的园丁老李,和他们相处玛丽逐渐开朗了起来。随后在一个雨夜玛丽又结识了被认为残疾、一个与她一样古怪的男孩,她的表哥——柯林。玛丽在与柯林的交往中,体会到了古怪脾气的坏处,也获得了成长。后来在一次的奇遇中,他们一起找到了封存十年的花园。后来经玛莎介绍,玛丽认识了知更鸟男孩——迪肯。最后,三个孩子在花园里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柯林和玛丽更是蜕变成两个独立、开朗的孩子。

这本书的主旋律是友爱、温暖与对美好事物的爱,讲述的是一颗种在荒芜心田里的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看这本书,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个刁蛮任性、嚣张跋扈得像小公主一样的女孩不正是我吗?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冲动莽撞、暴躁,总渴望以自己为中心,有时比她更无理取闹,这也是我与这本书产生共鸣的原因。

玛丽有她的秘密花园,那我的秘密花园在哪?为什么我从未在生活中看见它的影子?其实,我的秘密花园就在身边,与书中一样,它在一个隐秘的、不易被发现的角落。它就是书本中的知识、精神及美德。虽然它并非是“灵”的形态,但是当你去开垦这里的“荒土”,去种植,去发现,你总能拥有不一样的惊喜。

也许在等待它生长的过程中会无味,但是播种、耕耘的过程是很美的。在不经意间,就能发现老树之上也有嫩芽,冰雪之中也有生机。看一本好书,就如走进了一个秘密花园。美的不只有最后开出的花,美的还有过程。

我与玛丽一样,在自己的秘密花园中获得了成长。秘密花园是具有“灵”的,是拥有神奇魔法的,在成长的路上,我已读了许许多多的书,也进入了许许多多的秘密花园。读《西游》之园,我明白了勇敢与智慧;读《水浒》之园,我明白了何为江湖;读《三国》之园,我领会了什么兄弟……在各个“秘密花园”里,我看到了不同的花朵,他们斜伸出院墙,微笑着向我倾吐芬芳。

《秘密花园》,它在我的心田播下了五彩花的种子,它在发芽,在生长。

【第2篇】

用“心”阅读, 重“新”品味 ———再读《水浒传》有感

每当我观看电视里的武打剧时,眼前总能浮现出《水浒传》里108条好汉上天入地,排山倒海的情景。

《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全书以展现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生动描绘了北宋末年统治者荒淫腐败,人民生灵涂炭,官场黑暗,社会逢迎权贵的现象。暗示了“官逼民反”这一历史自然规律。而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好汉齐心协力有勇有谋的高贵品质,并肯定了他们敢于起义,敢于打仗的不服输精神。并且通过对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我认为,在这木书中,作者之所以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是因为他们欺诈百姓,也使得那些人不得不起来奋起反抗,还因为那些统治阶级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兴衰,我们就能从农民起义与腐朽统治中产生哀怨,从而接受了全书主题。

这本书吸引我的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对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的描写。二是人与事经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水浒传》结构安排的最大特色。三是《水浒传》明快洗练的语言。

首先,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这本书中,有名的,无名的,至少出现了800多,囊括了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将北宋末年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描绘出来,就像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一般栩栩如生。然而,作者在描写梁山好汉时,采用“求同存异”的手法。如杨志和李逵,杨志为了换盘缠,去街上卖祖传宝刀,却不想遇见了牛二,他再三忍让,无奈之下只好杀了牛二,被发配到梁中书那儿。若是李逵遇见牛二,恐怕讲两句就按捺不住斩杀了吧!而林冲和武松同样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林冲曾一直安分守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武松则是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义。

接着,《水浒传》里的事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一件件来的,每一件事都与下一件事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说鲁智深为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在后面,又因金氏父女相救,也得以逃出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另外,由王进引出史进,由史进引出陈达、朱武、杨春,一个引出另一个或几个,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一百零八将齐集梁山。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伴随着事件来的,这就所谓人与事交织融为一体。

最后,吸引为的就是本书里的语言,比如说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酱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让人忍俊不禁,也不禁赞叹鲁智深的武艺高强。再比如武松在施恩面前举石墩。“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两方人士的举动、神态相结合,整个过程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这本书带着我领略了疾恶如仇的人,足智多谋的人,随遇而安的人。同时我也为宋江起义失败的结局而感到惋惜。但愿他们生活在我们这个美好的社会里,这样,梁山好汉们就不会被逼上梁山了,他们就可以彰显各自的本领,为社会尽职尽忠。

《水浒传》作为章回体小说的先河,让我引发了对经典小说的思考。我们应了解并传承这些经典,好好领略文章隐含的历史信息。 

【第3篇】

“新鲜劲”激励前进之路——读《福尔摩斯探案与思维故事》有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挚友相谈甚欢;读一本好书,就像在进行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我不太喜爱课外阅读,但我从《福尔摩斯探案与思维故事》中体会了这种感觉。

为了提升我的阅读兴趣,暑假期间爸爸搬回了《福尔摩斯探案与思维故事》。“咦”,看书名就知道是我最感兴趣的侦探故事。

这本书是“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柯南·道尔的作品。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福尔摩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一往无前的胆识。

福尔摩斯似乎可以预知未来。他是一个全科人才,通晓古今中外,精于拳击格斗;他惩恶扬善,济困扶贫,是勇气和力量的完美化身;他浑身上下透出那么一股“新鲜劲”,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领着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对于不爱阅读的我来说,这套书像是一块“敲门砖”,敲开了阅读兴趣的大门,经常令我“拿得起,放不下”。

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就通过他的发型、皮肤和站姿,准确判断出华生是阿富汗的退役军医,令华生惊叹不已。观察力,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

福尔摩斯在探案过程中,把乱成一团的线索抽丝剥茧般剥离出来,然后再进行细致的逻辑推理。我在读故事时,不自觉地代入到福尔摩斯的角度,一边读一边跟着他分析线索,培养自主思考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我也有过“福尔摩斯”式的观察分析经历。一次,我在商场遇见一位黑人,我轻声跟身旁的爸爸说这位黑人是古巴的。爸爸有些纳闷地问我:“你怎么判断出他是古巴人呢?”我自信地答道:“那人的胸口别着一枚古巴盾形国徽的胸针!”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准备骑共享单车,找遍了附近都没找到,突然发现在人流如织的人行道旁停着一辆单车。爸爸欣喜若狂,准备上前扫码用车,我却说:“这辆车很可能用不了。”爸爸扫码后果然提示车辆有故障,他满脸疑惑地看着我。“这辆车孤零零地停在这,很多人路过都不用他,大概率有bug。”我的推理让爸爸赞叹不已。看来,只有保持强烈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再结合分析推理,就能推断出看似未知的预知结论。

“新鲜劲”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观察能力的基础上,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不断探索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才真正是取之不竭、提升自我的内在驱动力。

让“新鲜劲”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第4篇】

读《西游记》有感

这个夏天,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我起初对这本小说不怎么感兴趣,读了以后慢慢的喜欢上了,只要一拿起它,我就会停不下来去阅读。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用时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成功地取得了真经。

故事里面有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僧,还有吃苦耐劳的白龙马。还有诸多妖怪,如诡计多端的白骨精等。书里里面讲了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如《石猴出世》、《偷食人参果》、《大战红孩儿》和《三打白骨精》等。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精彩的《三打白骨精》了。

故事讲的是有个妖精,人们都叫她白夫人,其实就叫白骨精,她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就先变化为村姑,结果被孙悟空识破,并把她的假身打死,可也让妖精跑了。妖精不死心,又变成老婆婆去找她的女儿,还被孙悟识破,打死了假身。

见孙悟空连杀两人,唐僧大怒,把紧箍咒念了二十遍。之后又扬言要把孙悟空赶走,之后还是在孙悟空自己的请求下才留下他的。

白骨精两次失败使她怨恨孙悟空。第三次又变成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来寻找母女,孙悟空为了不让妖精再次逃跑,于是就找了众神看着妖精。然后孙悟空飞向空中,用金箍棒打死了妖精。妖精现出真身后,孙悟空看见白骨精的椎骨上写着“白骨夫人”这四个字。

唐僧赶到后,发现孙悟空又杀一人。忍无可忍,写下贬书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之后师徒三人又被一群妖怪抓住,原来他们也听说唐僧肉吃了能长生不老。在一番争斗下,只有猪八戒逃了出来,沙僧和唐僧都被抓住了。

猪八戒打不过妖怪,只好去花果山请孙悟空。孙悟空听了,说:“你怎么不告诉妖怪,他的大徒弟是孙悟空?"猪八戒他干啥啥不行,鬼点子第一名,只见他脑瓜子一转,说道:“他们一听说你的名字,就说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孙悟空一听,心想:这妖怪不仅抓我师父,还骂我!想到这,孙悟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个跳跃,便飞了过去。就在此时唐僧被绑在洞中无意中听到其他的妖精说着白骨精的事情,才知道错怪了悟空并后悔不已。脑海中浮现出和悟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顿时泪流满面。

孙悟空飞到洞口之后,孙悟空和猪八戒用了调虎离山之计救出了师父。唐僧那是又感激孙悟空救他了一命,又后悔之前把他赶走。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不计前嫌,胸怀宽广。虽然是猪八戒用激将法骗来的,可从他那句“你怎么不告诉妖怪,他的大徒弟是孙悟空?"这句话看出,他对师傅还是很关心的。并且在唐僧认为孙悟空伤人时,他也是告诉唐僧白骨精是妖精。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难免会犯些错,不过我们要帮这些犯错误的人纠正错误,就像孙悟空告诉唐僧白骨精是妖精一样。不能不理睬,更不能看戏。如果每个人都纠正错误,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斤斤计较,不会斤斤计较就会使我们国家更和平,只要我们国家一和平,就会使我们国家更繁荣、更昌盛,更强大、更富强! 

【第5篇】

书写自由的篇章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海风徐徐吹来,海面卷起浪花,旭日升起,晨曦将碧波荡漾的海水照得金光闪闪。在这片大海上,曾经漂浮着一艘潜艇。一位神秘莫测的人,他怀着坚定的心,登上这艘潜艇,在海底开启了他不同于凡人的一生。

公元1866年,在海洋中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这一事件立即惊动了全世界,为了了解这其中的奥秘,一艘载着全世界的专家,水手,大力士以及各行业的能人异士的“亚伯拉罕?林肯”号前去探秘。几经周旋他们与“怪物”相撞,阿龙纳斯教授以及他的仆人康塞尔,还有捕鲸手尼德兰“幸运”的落到“怪物”前舱外面,结识了尼摩船长。此后,他们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斯兰蒂斯废墟,一起智斗鲨鱼,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可谓高潮迭起,惊心动魄,阅读中不知不觉热血沸腾。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尼摩船长,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心。在阿龙纳斯教授与船长的交流谈话中,尼摩船长诉说了自己的心声,他爱大海,爱的深沉,他愿意为海底事业做出贡献。他的一言一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尼摩船长,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船长怕自己海底的秘密泄露,不愿与陆地上的人们有交往,这正体现了船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避世,追求自由的个性。 

印度王子——尼摩船长,自己的祖国被殖民奴役,人民被杀戮,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的家人被迫害相继去世,这些国仇家恨给他造成了巨大伤害。他恨透了这些统治者的残暴,他凭自己的学识创造了鹦鹉螺号,用潜艇攻击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为被压迫的人们奉献自己在海底创造的财富。他支持被压迫的民族做反抗斗争,他同情贫苦民众,他献身革命事业——这就是船长尼摩。 一位真正自由且爱和平的战士。 

自由是人们所向往的,在青春年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快乐的。真正的自由是不被约束?是不被管教吗?正真的自由像是在海底遨游,在蓝天飞翔,在草原奔跑……但是一味追求自由,是没有结果的。尼摩船长的自由,是值得我们认可的吗?他曾在海底呐喊道:“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他逃离陆地,前往海底,在深海做着研究工作,这也许就是船长的自由心吧。他对人类的一切有了仇恨,对文明世界永怀仇恨,他远离尘世,做着自己的事情,他是自由的主宰。

尼摩船长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做着有益于人类发展的科研工作,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生命。他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那种坚韧,自强不息,勇敢拼搏的精神震撼着我们,同时也激励了我们为了个人的学习,人民的自由,国家的富强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第6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看过一本书,叫《海底两万里》,它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1828-1905)在1870年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他创作的故事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教育意义,很受读者的喜爱。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是阿罗纳克斯,故事讲的就是阿罗纳克斯、孔塞伊和内德·兰德驾驭着鹦鹉螺号在海上的经历。

这天,他们发现船上有一个整整齐齐的三角形的洞。他们认为这个洞是被一个“怪物”顶开的,于是就驾上“亚伯拉罕·林肯”号去找海上的“怪物”了。

他们正在航行的时候,突然闪出了一道光,内德以为这是他们要找的“怪物”,就高高地举起鱼叉,直接刺向“怪物”发出了“哐当”的声音,船上的水手以为内德打败了“怪物”,就欢呼雀跃起来,可是,那个“怪物”又喷出了两股水柱,好像它生气了一样,不幸的是,阿罗纳克斯他们被两股水柱冲进了海里,“亚伯拉罕·林肯”号也被水柱冲坏了螺旋桨,无法行驶。过了很久,他被同伴内德救上了一艘艇上,经过多次探讨,他们发现这就是他们说的所谓的“怪物”,名字叫鹦鹉螺号。从此,他们驾驶着鹦鹉螺号,开启了海上的冒险之旅。

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地中海、红海、南极、北冰洋、印度洋……他们也遇到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他们亲眼看到沉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城市、看到了长须鲸和抹香鲸的大厮杀……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情是“大屠杀”,他们当时正在悠闲地看着风景,这时来了一艘大战舰,内莫艇长并没有觉得战舰有什么危险。突然,大战舰就开始攻击鹦鹉螺号,经过鹦鹉螺号的强烈反击,他们打败了大战舰,取得了胜利。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海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红海全长2600千米,宽度平均在240千米左右。红海之所以叫红海,应该是一种为“三瓣藻”的植物所致,因为它是一种红色胶状的物质,而且很小,遍布整个海域,让这片海域看起来是红色的。还了解到能让海洋系统正常循环最重要的东西是“盐”,因为盐使海水不易蒸发,也可以不让风那么轻易地带走海洋中的水分,总之,盐对海水起了相当大的制衡作用。了解到了这些知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海底隐藏的秘密,在红海海底,发现了一个洞,内莫艇长命名它为“阿拉伯隧道”,里面会不会有一些我们未知的生物和未开采的资源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以后去探索。

我们要学习内莫艇长他们勇于探险、不怕困难,我长大也要向他们一样,有一个探险的精神,遇到困难,坚持不懈,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第7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这是歌手林俊杰《曹操》中的一句。它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群雄纷争,乱世出英雄的局面。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凭借着独有的优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只为争那个天下之主!

北魏是三国时期的大军事家、摄政丞相、精于政治,长于军事的曹操一手建立的。曹操据说从小时就有种种异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大帝之姿。但不知从何时起,曹操就被冠上了“汉贼”的名字。 大家不知还记不记得,董卓进入了王都时,想要篡位,那日曹操向王允借刀,要只身去杀董卓,这种果敢难道不比那些只知道哭的窝囊废好多了?

曹操从此也开始了他的征战之旅。白门楼杀吕布、仓亭破本初、只书间韩遂。人都会成长, 曹操也是在战与血中成长的。对于他而言,好男儿当无敌于天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曹操也做到了,曹操在诸葛亮没有出世前 他傲视群雄,认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连刘备都被他吓掉了筷子。曹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实中我们也要学曹操的优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做事情要果断,要顾大局……

西蜀,草莽英雄刘备创立的,那个时代中占了人和的大佬,手下有兄弟兼小弟的大将关羽、张飞等,中期得到了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的追随,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刘备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 他空有大志,但却不能施展。只能在他人底下当手下。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破黄巾有功,但因没有关系,屈任一个县令职位。而他的宿命之敌曹操、孙权,一个官拜济南相,另一个则是大将军孙坚的次子。如果刘备哪怕再自大一点点,可能就是和吕布一个下场。但是成大事者之所以可以成大事,就是因为他们有成功的前提,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刘备凭借着自己心系天下,求贤若渴,成功地把诸葛亮这位大神给请出了隆中,奠定了了他成功的关键一步。

如果说曹操最大的优点是够果断,再加上懂用计。那么刘备的最大优点就是知人善用,知道在战后是奖还是罚,怎么做才可以不失民心又不失威信,危机时不自乱阵脚,想办法摆脱困境!

东吴,自古江东出才俊,虽说是其中的垫底存在, 我却唯独更喜孙权,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三国演义》虽然是说历史,但当你读后就会发现罗贯中似乎在写书过程中也是夹杂了私人情感。正如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曹操则被他描写成了一个反派形象。这样一来夹在中间的孙权就显得更加生动。他会犯错误,但也会改正。与曹操的果断,刘备的强大自制力相比,孙权差太多了。但是,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与之感同身受!

如果你觉得孙权不行,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熟悉三国的都知道,孙权并不擅长打仗。但是孙权对此并不自卑:我确实不会打仗,那又怎样,我让手下人和你打!孙权有一个优点,就是不死板。自己不会干的事他不会去做,会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简单地说就是有自知之明这是非常宝贵的。

三国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了,从曹操身上,我学会了果断的好处;从刘备身上,我明白了自制的必要;从孙权身上,我了解了自知的重要......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果断、自制以及自知,都是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质。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