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声音(散文)

季节的变换是一点都不会含糊的,只有挨过立秋,才会日渐凉爽起来。而也正是在入秋之后、在终于可以安睡的秋天的夜晚,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从窗外传来;像是老朋友的呼唤,又像是在为我唱歌催眠。

假若有一种昆虫、且它最有可能像犬一样最终被人类驯化的话,我最看好蟋蟀。这家伙与人类过从甚密——这是我的理由。

上中学时、正处于“文革”时期。那个女的语文老师为我们卖力地大声朗读鲁迅的文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尽管当时的“课堂纪律”不太好,但多亏了那位尽职的老师,才使我“走点儿脑子”、至今还能背上几句当时的课文、说出作文的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回忆这些、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说明蟋蟀的叫声着实勾起了我对儿时的回忆。

蟋蟀就是蛐蛐儿。蛐蛐儿的叫声对我来说就是小时候的声音、就是秋天的声音。

那个时代、那个时期、那个年龄、那个季节、秋天一到、小学生小屁孩儿、屁嘛儿不懂不知深浅不知危险、放假不上学忘了写作业、撒丫子跟着大孩子们跑到老远老远的地方逮蛐蛐儿、还过河过铁道上铁路桥、与蒸汽机车狭路相逢喷一身蒸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找到铁道游击队的感觉、还胆敢跟着大孩子们玩攀岩徒手爬城墙登大角楼子、年级太低自不量力最后没有成功认为是终身遗憾不说、更有甚者沿着铁道一路前行低头捡拾列车车窗抛物之糖纸烟盒如获至宝叠成三角儿玩儿拍三角儿、忽然抬头发现火车迎面驶来吓一大跳有点儿后怕过后又全忘了、听到石头缝儿里有蛐蛐儿叫大家侧耳倾听准确定位四面包围由外向内将碎石一点点扒开、母蛐蛐儿昵称三尾儿大扎枪首先跳出来突围、为了引诱敌人保卫自己老公挺身而出真是精神可嘉、但大家对蛐蛐儿界之惯用伎俩美人计心知肚明不屑一顾不予理睬情绪更加激昂、深信它老公就宅在里边要继续聚精会神扒石头一心一意抓老公、各路小魔头群雄逐鹿关键时刻都想将猎物收入囊中、成败在此一举所有参战人员屏住呼吸扒石头作业节奏也渐渐慢了下来、到底它老公这家伙个儿大个儿小头大头小黑头红头还是麻头、不掀开最后那块石头它都不会过早突围怎么就这么淡定真乃大将风度也、但在步步为营铁桶合围大兵团立体作战体系打击之下该老公最终还是难逃魔爪。

从“田字格”作业本上扯下一页、再对折裁成两页,可卷成两个手指粗细的纸筒;将一端封堵好,另一端敞着口备用。

捉到的蛐蛐儿就握在掌心里,将纸筒的开口端慢慢推入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孔内,以便将捕获的蛐蛐儿从掌心驱赶到纸筒中;最后再将开口端封堵好,只等带回家后、将它放入蛐蛐儿罐儿中饲养玩耍。

当然、返家途中还会拔几根长有细长的茎、顶部长了些细长穗儿的草,将其长穗儿去除后、只将长茎顶端表皮撕成约两公分长的毛茸茸的毛笔状、制成“蛐蛐儿探子”,以便在斗蛐蛐儿时使用——羊倌儿、牛娃手里还有个鞭子呢!

胡同里的小屁孩儿把掉瓷生锈漏水带盖儿的破“搪瓷把儿缸子”当蛐蛐儿罐儿用,简直是太理想、太奢侈了。

然而、小屁孩将可修复的生活必需品擅自“报废处理”,从当时的国情来看、那胆儿也是够肥的,何况那上边还焕发着“奖给……”的荣光,就这样奖给蛐蛐儿了,你这、该当何罪!再说假期作业还没完成,真是玩物丧志。所以这样个玩儿法,跟做贼似的,心理上有种莫名的阴影和负罪感。玩儿比天大、又玩儿不踏实——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告白。这、胡同里的小屁孩儿都知道。

偶尔有几个讲究的、牛掰的、有家底儿的、有“余钱剩米”的大孩子会托着“澄浆泥罐儿”出来玩儿。若用动物的须毛制作“蛐蛐儿探子”就更讲究了,但在胡同里、这是难得一见的。总之、“澄浆泥罐儿”与“搪瓷把儿缸子”,以及野草与动物须毛之类虽说都不在一个层级,但都不乏乐趣。这、胡同里的小屁孩儿都知道。

刚逮回的蛐蛐儿、一般不会马上拿出去斗,需要在罐儿里“闷”上几天。这不仅可以养精蓄锐,还可以板一板它的野性,以使其适应新的战斗环境、接受“被收编”的现实;别一开盖儿、见光见人就胡蹦乱跳、总想叛逃。

尤其是逮着个非常得意的蛐蛐儿,宁可将其长期闷在罐儿里“盆儿着”,也不愿轻易示人。所谓得意的,一般是指在体量重量上有着先天优势,且又具有“开牙”好逗特长的;斗起来如同推土机、有摧枯拉朽的气势。当然、体量重量相对较小较轻的蛐蛐儿,也有特别能战斗的;小家伙即使被咬掉一条“大夯”(大腿)变成了“一只夯”、甚至“交上口儿”后因体轻被“掐(甩)出罐儿”,它都不失斗志,回来后照样跟你“死磕”——这种“虫儿”最有血性。

在罐儿里“盆儿着”的,早晚还是要拿出去斗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希望“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最好对方也声称是最最得意的“杀手锏”什么的,或是公然标榜诸如“镇头条”、“镇三条”之类的、那就更好了,那样斗起来才有“决一雌雄”的感觉。

光听他说是“杀手锏”、“镇头条”还不行,还要事先打探一下对方有没有什么坏毛病,比如“诈盆儿”什么的。

所谓“诈盆儿”、就是两只蛐蛐儿在罐儿里相遇,某一方不是立即冲将上去、“叉架”开打,而是远远地站在那里,只是抖动身子、一个劲儿地振翅鸣叫——诈唬,就是虚张声势、吓唬人。“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许任何生物体内都有这种潜能。

面对“诈盆儿”,有吃这一套的、也有不吃这一套的。有很多号称“常胜将军”的“推土机”之类,可以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拼杀,但遇到虚张声势的“诈盆儿”,就“没戏了”;被人家一唬、吓得夺路而逃、死活都不敢再战了,害得“推土机”的主人唏嘘不已。

玩儿蛐蛐儿的人都讨厌对方“诈盆儿”。因为大家公认“诈盆儿”不算本事,是搅局,所以,老练的玩儿主一旦觉得对手是“诈盆儿”,死活都不跟他玩儿了。但是,如果没被识破,这种首先让“诈盆儿”登场、以心理战阴招吓退对方常胜军主力,然后再以己之主力将残敌各个击破,反倒成了“诈盆儿”的主人与对手博弈的成功策略。回想起来、儿时的玩伴中、较大的孩子们是有这种算计的、经常给小屁孩们“玩儿阴的”,让你在无意间完败、落得个悻悻而去。

蛐蛐儿“诈盆儿”,其实人也有“诈盆儿”的。我小时候在胡同里见过这种人。

都是混头。至于会不会什么拳脚、学过什么招数套路则另当别论,总之、在那种人面前,一般贫弱老实之辈大多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凡事都不予计较。

这种人肯定是爱打架的,但他也要看你是什么来头儿;欺软怕硬,总想压人一头,而且欺生。无论你是老实巴交的街坊,还是初来乍到的邻居,你不跟我“过话”,就等于“不尿我”、不想当孙儿。跟爷犯横、姥姥!

于是、堵在大杂院儿门口,“啪”、板儿砖照墙上一拍两半儿,“靠!孙子,你丫出来!”

大家都出来看,也不知这是跟谁呀,他也不挑明,直愣愣地盯着里边——要的就是这个劲儿。

“啪啪……”板儿砖都摔成八瓣儿了,他仍然堵着大门,兀自骂阵、不动真格儿。到底是先说后练、还是光说不练,是好戏在后、还是黔驴技穷,是“虎虎虎”、还是“唬唬唬”,大家、你就琢磨去吧。

其实、他耍混的,目的是要拍唬一下胆儿小的;板儿砖一摔八瓣儿就是让你听了慎得慌,让你想想要是拍脑壳上是不是后果很严重。但是,真敢拍砖用得着这么纠结吗?!

“诈盆儿”——摸不透对方深浅时也只能如此。算丫聪明——老街坊的话糙、理不糙。

小时候、蛐蛐儿、“诈盆儿”、还有人和板儿砖……

蛐蛐儿这家伙真有意思,勾起了我这么多的回忆。所以、蛐蛐儿的叫声就是我小时候的声音、就是秋天的声音。听,它正为我唱歌催眠,那我的回忆也就此打住吧。谢谢老朋友、晚安!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